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摄氟量与儿童氟斑牙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摄氟量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及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方法选择江苏省某县新淮村(非病区村,饮水氟含量0.36±0.11mg/L)和瓦庙村(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村,饮水氟含量2.46±0.80mg/L)所有在校的8~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并根据儿童总摄氟量的不同将两村儿童分为5个不同的接触组,即:〈1.00mg/人·日、1.00~mg/人·日、2.00~mg/人·日、3.00~mg/人·日、≥4.00mg/人·日5组,分别统计各组儿童的氟斑牙和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结果随着总摄氟量的增加,儿童氟斑牙和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逐渐增加,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总摄氟量与氟斑牙和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计算的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的95%下限分别为1.40mg/人·日和1.78mg/人·日,由此所得的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分别为1.40mg/人·日和1.78mg/人·日。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低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规定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8~15周岁儿童的总摄氟量的允许限量。因此,该标准在本次调查地区是否适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斑牙病情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正常上限值,为制定砖茶含氟量卫生标准和儿童砖茶氟最大允许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饮茶型氟中毒重病区四川省,选择有饮砖茶习惯的藏族牧区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小学、格登寺附属小学,红原县阿木小学、江绒小学、龙让小学和希望小学,对其8~12岁儿童整群抽样,并采用Dean氏法诊断氟斑牙,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砖茶水氟和尿氟。再以定群调查的方法,确定每人每日从砖茶水中摄取的含氟量。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2.15%,但主要为极轻病例,各年龄段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饮砖茶水量、和摄氟量随年龄增长呈梯度升高,但仍处在较低剂量范畴,对照组每日砖茶水摄氟量平均为(0.873±0.249)mg,病例组为(1.386±0.699)mg;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呈正偏态分布;各年龄段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的对数均值与氟斑牙指数呈直线正相关,r=0.919,P<0.05;计算出儿童每日总摄氟量正常上限值为2.243mg。结论①儿童饮茶型氟斑牙检出率虽然较高,但病情程度不重;②儿童每日砖茶氟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这完全符合饮茶型氟中毒儿童氟斑牙流行特点;③儿童每日砖茶氟摄入量正常上限值低于饮水型病区总摄氟量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8名4~7岁儿童的摄入氟量进行了的调查,结果显示:氟斑牙患病率13.8%的地区儿童摄入氟总量(饮水、食物、空气)上限值为21.12μg/日/kg体重;氟斑牙患病率为30.6%的地区儿童摄氟总量上限值为44.95μg/日/kg体重。根据原中央地办划分病区氟斑牙患病率标准上限值(30%),作者建议儿童日摄入氟允许值不应超过45μg/kg体重。  相似文献   

4.
改水降氟10年后儿童氟斑牙及尿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防氟改水对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方法对已改水10年的地方性氟中毒村进行了氟斑牙检查及水氟、尿氟检测。结果吴坡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7.57%,氟斑牙指数0.68,水氟、尿氟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巴邑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1.61%,氟斑牙指数0.22。结论防氟改水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氟砖茶预防大鼠砖茶型氟中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低氟砖茶预防砖茶型氟中毒的效果。方法 用低氟砖茶(含氟量210.0mg/kg)和普通砖茶(含氟量503.5mg/kg)制备的茶水喂饲Wistar大鼠,在4,8,12个月时观察动物的日总摄氟量,茶氟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和氟中毒情况。结果 普通砖茶组动物在0.3mg左右的日总摄氟量时,8个月开始出现以棕、白横纹为主的氟斑牙,12个月后发展为以白垩为主的氟斑牙,患病率达75.0%。低氟砖茶组动物日总摄氟量0.19mg,实验期间未出现氟中毒症状。氟代谢观察表明,半量茶氟通过尿、粪便排出体外,体内吸收的氟绝大部分进入骨骼。结论 低氟砖茶能有效预防砖茶型氟中毒。  相似文献   

6.
新疆且末县改水降氟6年后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新疆且末县氟中毒地区改水6年后中小学生氟斑牙状况,我站对本辖区1331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氟斑牙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别间氟斑牙患病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改水后当地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降低,其中9岁以下年龄组小学生患病率最低,18岁以上年龄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改水降氟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食物氟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改水后食物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控制总摄氟量的措施。方法以改饮低氟水15年以上的2个村为观察组,正常非氟病区的1个村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水、土、粮、菜、空气氟含量,并对改水后出生的8~16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水平评价指标进行考核。结果观察组粮、菜氟含量是对照组的3.6倍。观察组儿童每日人均摄氟量(3.419mg)比对照组(1.438mg)高2.38倍;儿童氟斑牙(白垩型)患病率(21.65%)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尿氟含量均值(2.5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年龄尿氟水平。其中经食物摄入的氟占总摄入量的66.07%。结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在改饮低氟水15年后,仍因摄入过量的食物氟而产生蓄积中毒。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贝尔湖附近牧区是否是病区,搞清病情现状及摄氟来源。方法 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按Dean氏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30岁以上成年人氟骨症患病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报法测定儿童尿氟、饮水氟、奶茶氟及砖茶氟含量,入户调查饮奶茶量,计算人均日饮奶茶摄氟量。结果 宝东和贝尔2个调查点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58.65%和66.00%: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39.33%和31.46%,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饮水含氟量均值分别为4.37mg/L和4.12mg/L;奶茶氟含量均值分别为5.80mg/L和5.88mg/L;人均日饮奶茶摄氟量分别为8.70mg和9.50mg。结论 贝尔湖附近牧区是以饮水型为主的饮水饮茶混合型病区;饮水含氟量和奶茶含氟量及儿童尿含氟量均较高,达到重病区水平,但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相对较轻,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定边县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对陕西省定边县地方性氟中毒进行了流行病不调查。结果表明,平原区氟斑牙患病率达88.19%,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检出率为20.84%,女性高于男性。病区83.66%的水源氟含量超过1.0mg/L,氟斑牙患病率和症状,体征的检出率与水氟含量及年龄增长相一致,尿氟与水氟呈正相关,粮食和空气不是主要摄氟介质。  相似文献   

10.
牙森  郝玉庆 《地方病通报》2000,15(2):27-28,47
为了解新疆奎屯氟中毒地区改水15年后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状况,对新疆奎屯原氟中毒重症区2028名中小学生进行口腔氟斑牙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别间氟斑牙患病情况,并与同区改水前相比较。结果表明,改水后当地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降低,其中9岁以下年龄组小学生患病率最低,18岁以上年龄组中小学生患病率最高,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改水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陕西省地氟病病情,2002年对姜坡村和巴邑村两个监测点进行了氟斑牙检查及水氟、尿氟检测,吴坡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7.57%,氟斑牙指数0.68,水氟、尿氟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巴邑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1.61%,氟斑牙指数0.22,结果说明改饮低氟水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人群砖茶型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哈族、汉族居住地水源氟浓度为0.32mg/L,0.39mg/L,但哈族居民每日通过饮用砖茶熬制的奶茶,其日总摄氟量达到了少儿6.046mg,成人8.948mg,当地汉族居民春、夏、秋季饮用普通花茶日总摄氟量少儿0.962mg,成人1.819mg。大量的茶氟摄入导致哈族8~15岁少年儿童和成人氟斑牙患病率达到84.2%和93.33%,氟斑牙指数分别为3.05和4.25,属氟中毒重度流行人群。哈族奶茶与汉族冬季饮用的砖茶与氟中毒反应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r=0.96)。  相似文献   

13.
修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指标和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巴州的若羌,尉犁,焉耆及和硬四县的水氟含量,氟斑牙和氟骨症的患病率及尿日排氟量的调查,发现水氟自0.61mg/L-1.29mg/L地区均有一定比例的氟斑牙和氟骨病病人存在,水氟含量为0.2mg/L的和硕县仍可见到氟斑牙病人;氟斑牙及氟骨症的患病率和水氟含量没有衡定关系,尿氟含量和氟骨症患病率成正相关,建议将群体尿氟含量作为划分氟中毒病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贵州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总摄氟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贵州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重病区总摄氟量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地氟病重病区村作了流行病学现况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4个历史重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总体检出率达90%以上,缺损型达40%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达40%以上,其中重度检出率达5%以上,但8、9岁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16岁组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已经显著下降,未见儿童长骨畸形患者。20世纪90年代前历史重病区村日人均总摄氟量30 mg以上,近年仍达18 mg。氟来源的摄入构成顺序依次为辣椒〉玉米〉大米〉蔬菜〉饮水〉空气,这与10年前构成截然不同。2个对照村地氟病病情显著低于历史重病区村,但其患病时间等分布情况与历史重病区村类似。结论近10年贵州省地氟病重病区总摄氟水平显著降低,病情得到显著控制。但是,历史重病区氟污染仍然十分严重,摄氟量仍然较高。病区摄氟途径构成明显改变,通过烘炕干辣椒摄氟途径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氟斑牙患病率和流行指数与水氟尿氟的多元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目的:了解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流行指数与水氟、尿氟的依存关系。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上述指标间的依存关系。结果:氟斑牙患病率与水氟、尿氟之间的回归方程:y^=10.3633 4.5306x1 15.9369x2;氟斑牙流行指数与水氟、尿氟之间的回归方程:y^=0.0712 0.0961x1 0.3766x2。结论:水氟、尿氟对一个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尿氟指标对氟斑牙患病率的相对贡献较水氟大。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改水降氟效果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尿氟含量的变化及儿童氟斑牙的流行趋势,评估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于2006~2008年每年4、9月,对陈家村和西蟠村两个监测点水氟和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用Dean,s法对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结果陈家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4.20mg/L降至0.93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80.40%降至71.56%;西蟠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2.40 mg/L降至0.34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54.80%降至42.93%,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尿氟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r=0.864,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改水降氟能够有效的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燃煤污染氟病区人体总摄氟量与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萍乡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两个村的饮水、空气和食物的调查,发现氟斑牙发病率为51.8%的长平村,成人每人的每日的总摄氟量为3.167mg,而氟斑牙发病率为57.4%的温磬村,总摄氟量为3.014mg,两个村的空气含氟量十分近似,长平村的食品污染较重;而空气SO2含量,温磬村较长平村要高,动物实验显示,生活于空气含氟量近似,而SO2高的群体,氟斑牙的发病高且病情更严重人群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可看出S  相似文献   

18.
对饮水高氟污染区儿童氟斑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15岁儿童氟斑牙率显著高于饮水源未受污染的正常对照组患病水平,其流行规律是:饮高氟污染水的起始年龄与氟斑牙患病率有关,即6岁以前开始饮用高氟水的8-14岁儿童氟斑牙病患病率较高;7-8岁开始饮用高氟水的15-16岁组次之;9-10岁开始饮用高氟水的17-18岁组患病率最低,未达到病区患病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摄氟量与尿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水氟与尿氟之间关系及意义已有很多资料报道,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地区人群摄氟量与尿氟的关系及意义如何?报道很少,现将本文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点选择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选7个摄氟量不同的观察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选7个水氟含量不同的观察点。1.2 尿样采集及检测 每个观察点随机抽取若干儿童、成人晨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1.3 摄氟量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适量的氟对人体有益。但过量的摄人则可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出现氟斑牙。目前,人们已认识到牙齿改变在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临床等方面的作用,如依据氟斑牙的患病率来判定病区,确定流行强度,做临床诊断等。但是,氟斑牙的出现毕竟是高氟对机体损害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需要根除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