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莲 《华夏医学》2002,15(3):297-298
目的 :观察氢化麦角碱 (DHET)治疗脑血管性痴呆 (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6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两组 ,氢化麦角碱治疗组 34例 ,设胞二磷胆碱治疗组 32例对照 ,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C)将上两组各分为三个亚组 :80~ 90分组 ,70~ 79分组 ,70分以下组。结果 :DHET治疗前后 WAIS- RC评分对比 ,80~ 90分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t=7.35,P<0 .0 1 ;70~ 79分组有显著性差异 ,t=2 .60 ,P<0 .0 5;而 70分以下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结论 :DHET对脑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 ,并与痴呆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硫酸双氢麦角碱片(喜得镇片)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脑益智汤口服。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及HDS、MMSE评分。结论:健脑益智汤是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制剂,与甲硫酸双氢麦角碱片(喜得镇片)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吴根喜 《疑难病杂志》2010,9(4):283-284
目的观察茴拉西坦联用石杉碱甲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患者2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用茴拉西坦联用石杉碱甲治疗,对照组单用石杉碱甲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MMSE及ADL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茴拉西坦联用石杉碱甲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秦虹云  瞿正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20-1822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研究老年期痴呆脑影像学变化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认知水平关系.方法:应用脑影像学技术,入组老年期痴呆76例,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该药提高SOD浓度与MMSE评分的程度,为期12周.结果:经脑CT检测:单纯脑梗死26例(34.2%)、脑梗死合并脑萎缩33例(43.4%)、脑萎缩17例(22.4%).石杉碱甲治疗组4周后SOD较治疗前就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5),但未发现MMSE评分明显改善.三组CT类型受试者对石杉碱甲治疗反应性不尽相同,单一脑萎缩组治疗反应最差.结论:高龄、脑萎缩是SOD浓度和MMSE降低的明显危险因素,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对脑梗死所致痴呆有较好效果,脑CT分型对老年痴呆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VD患者分成2组,2组均予相同常规治疗;但治疗组29例加口服石杉碱甲治疗(100μg,每天3次),连续12周,按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轻度、中度患者记忆、认知和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患者疗效较差。结论:石杉碱甲可有效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梗塞性痴呆是我市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 ,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1994年 9月~ 1996年 9月 ,我们观察了 30例多梗塞痴呆病人 ,以探讨痴呆的病因。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多梗塞性痴呆组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54~ 85岁 ,平均 6 8 5± 9 4岁。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1] 记分均小于等于 9 7分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痴呆。 (2 )脑梗塞非痴呆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4 9~ 78岁 ,平均 6 1 4± 7 4岁 ,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记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石杉碱甲(0.2?mg/d),对照组给予脑复康口服,连续24周。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石杉碱甲治疗24周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 P<0.05),CDR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MMSE、ADL评分有升高的趋势,CDR评分减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MMSE评分(P<0.01)、CDR和ADL评分(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许之驹  柳惠香  徐小花  黄淑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08-2208,2334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石杉碱甲和维生素B1治疗,疗程24周.使用BSSD、SCAG、ADL、TESS量表评价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试验组BSSD、SCAG、ADL量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TESS量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末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在改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的同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石杉碱甲和卡巴拉汀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疗效和药物副反应.方法 30例住院的中重度痴呆AD患者首先应用石杉碱甲100 mg bid,3月后改用卡巴拉汀,开始3 mg qd,1月后加到3 mg bid.在应用石杉碱甲和卡巴拉汀3月后分别给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评定,比较两药的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 30例中重度痴呆AD患者以石杉碱甲治疗3个月后MMSE与GDS评分无改善(P均>0.05),ADL评分降低(P<0.01);改卡巴拉汀组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明显提高(P<0.01),GDS和ADL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两药用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石杉碱甲治疗中重度痴呆AD患者疗效欠理想,改用卡巴拉汀后疗效提高.两药副反应轻且相似.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一种 ,以往只能靠临床分析 ,而缺乏相应的辅助诊断的手段。1 993年 7月~ 1 0月 ,对我科收治的 1 64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颅多普勒 (TCD)检测 ,以求找出对该病进行辅助诊断的依据。现报道如下。1  一般临床资料1 .1  对象及诊断标准  1 64例中男 55例 ,女 1 0 9岁 ,男∶女 =1∶ 2 ;年龄 1 6~ 63岁 ,其中 2 0岁以下组 7例 (4.2 % ) ,2 0~ 30岁组 1 6例 (9.8% ) ;30~40岁组 76例 (46. 3% ) ;40~ 50岁组 37例(2 2 .6% ) ;50~ 60岁组 1 7例 (1 0 .4% ) ;60岁以上组 1 1例 (占 6.7% )。各组病程 1~ 1 0年不等…  相似文献   

11.
石杉碱甲并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并用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对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用石杉碱甲并高压氧,对照组单用石杉碱甲片,均治疗80天,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改善率88.9%,对照组改善率61.1%。结论:石杉碱甲并用高压氧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缺乏具有良好疗效的药物。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我们应用克拉瑞啶(Clarantin)治疗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6~77岁,平均61.9岁。病程1.5个月~4年,平均1.6年,脑血管病急性起病后3个月不计入病程。均经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筛选并以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按Rosen法计分:≥4分,且根据CT或MRI显示的形态学改变确定。多发性脑梗塞19例,基底节脑梗塞5例,Bingswager病2例,脑出血4例。轻度痴呆(HDS≥20分)6例,中度痴呆(HDS 10~20分)11例,重度痴呆(HDS≤10分)13例。病程≤1年19例,病程>1(?)1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5~78岁,平均52.2岁。轻度痴呆4例,中度痴呆8例,重度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于荥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石杉碱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MMSE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高切及低切黏度)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高切及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以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石杉碱甲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丁咯地尔抑制肾上腺素α受体所产生的收缩作用 ,从而改善缺氧组织的血流量[1 ] ,国内、外已用该药治疗痴呆及脑血管病。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2月用该药治疗 30例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并与传统用药丹参组对照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选择均按游国雄VBI性眩晕诊断标准[2 ] 确诊 ,并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随机双盲分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60~ 80岁 ,平均 71岁 ;对照组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60~ 78岁 ,平均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 (VD)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种痴呆[1] 。本文通过载脂蛋白E(apoE) 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探讨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血管性痴呆 (VD)组 35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5 6岁~ 8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结合头颅CT或MRI确诊 ;并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 1979年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诊断标准[2 ] 作出痴呆的诊断。正常对照组 (NC) 4 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年龄 5 8岁~ 79岁。1.2 方法采用北京海莱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老年性痴呆apoE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宫外孕8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琰  史欣 《医学争鸣》2005,26(19):1818-1819
1 临床资料 2002/2005我院收治保守治疗的宫外孕159例. 根据就诊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组81例,年龄18~45(平均25.5)岁;甲氨喋呤组78例,年龄20~43(平均25)岁,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及初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所有患者均检测血常规、血β-HCG值,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组:口服米非司酮共25 mg×24片(200 mg, 1次/8 h) 甲氨喋呤50 mg/wk,im. 甲氨喋呤组:甲氨喋呤50 mg/wk,im. 两组患者均2~3 d检测血β-HCG. 疗效判断:①治愈: 经过2~6 wk血β-HCG两次均≤50 IU/L;②有效: 经过2~6 wk血β-HCG有下降但仍然≥50 IU/L,且患者要求改为手术治疗;③无效: 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异位妊娠破裂并行手术治疗. 结果两组疗效及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 表1),在治愈的患者中,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组(n=60)平均3 wk(2~4 wk), 而甲氨喋呤组(n=41)平均4.5 wk(2~6 wk),前者治愈时间明显较后者短.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华  严宗逊 《四川医学》2001,22(11):1044-1045
为提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下简称甲心病 )的认识 ,减少临床误诊、漏诊发生率 ,本文对我院内科近年住院治疗的甲心病 31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 1996~ 1999年住院治疗甲亢患者 167例 ,其中伴发甲心病 31例 (18.5 6% )。男11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74岁 ,平均 5 0 .4 8± 15 .85岁。 <4 0岁 7例 (2 2 .6% ) ,≥ 4 0岁 2 4例 (77.4 % )。其中≥ 60岁 10例 ,病程 2 0天至 2 0年 ,平均 4 .79± 4 .89年 ,<1年 11例 ,≥ 1年 2 0例。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根据症状、体征、TT3、TT4…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90-392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1年后)临床疗效,探讨激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方法:选择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筛选,评分小于15分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对年龄、性别、昏迷情况、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随诊至少1年,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显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1年后评分较发病时显著升高(P<0.05),而1年后甲泼尼龙组评分较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高(P<0.05),地塞米松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显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1年后评分较发病时显著升高(P<0.05),1年后甲泼尼龙组评分较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高(P<0.05),地塞米松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均能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甲泼尼龙较地塞米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石杉碱甲+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ookfield博勒飞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PCV)、纤维蛋白原(FIB);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3%)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PCV、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石杉碱甲治疗老年期痴呆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采用石杉碱甲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副反应和认知功能评估. ③结果疗程结束后,根据MMSE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2.6%,轻度痴呆有效率为90%,中度痴呆为64.3%;AD有效率为61.1%,VD为88.5%,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MMSE、ADL及WMS量表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症患者的智能、记忆功能及生活能力,对轻度痴呆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