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地西他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1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索拉非尼(1.5μmol/L)和地西他滨(25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OCI-LY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使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细胞比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和地西他滨单独或联合处理均可抑制细胞增殖,激活氧自由基产生,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并且索拉非尼和地西他滨具有协同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索拉非尼联合地西他滨通过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显著上调BAX/BCL-2、P53、C-Caspase3和C-PARP表达水平,激活细胞凋亡。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地西他滨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P53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OCI-LY1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它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ML细胞系THP-1和U937,根据预实验结果,地西他滨1μmol/L分别作用于AML细胞系THP-1和U937,于药物作用后24 h,48 h,72 h及96 h分别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地西他滨作用于U937及THP-1细胞株96h后,存活细胞比例分别降至(38.07±5.76)%及(32.17±3.27)%,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1)。经地西他滨处理96 h后,U937及THP-1细胞株凋亡细胞比例分别增加至(80.54±9.37)%及(87.86±6.04)%,显著高于无地西他滨作用对照组(P0.01)。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能促进AML细胞凋亡,能抑制AML细胞株的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单用或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V4-1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寻找治疗MLL重排的AML的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DAC和As2O3单药对MV4-11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以低于50%抑制浓度(IC_(50))的DAC与低于20%抑制浓度(IC_(20))的AS_2O_3联合用药,检测联合用药对MV4-11细胞增殖时的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单用及联合应用时M V4-1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AC和AS_2O_3单独用药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DAC和As_2O_3对MV4-11细胞的IC_(50)分别为2.409和2.364μmol/L。与DAC单独用药比较,低于(IC_(50))值各浓度(0.01、0.1、0.5、1μmol/L)DAC与As_2O_3(0.25μmol/L)分别联合用药,对MV4-1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DAC(5.0μmol/L)作用MV4-11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13.50%±1.87%,As_2O_3(2μmol/L)作用MV4-11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12.60%±2.33%,两药联合采用的凋亡率增高为51.13%±4.97%。结论:DAC和As_2O_3能显著抑制MV4-1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对MV4-11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DNA损伤反应(D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M细胞系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靶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目标蛋白表达;应用ATM激酶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干扰DDR过程。结果:西达本胺对RPMI 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24、48和72 h IC50值分别为9.6,6和2.8μmol/L。西达本胺通过上调RPMI 8226细胞p21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西达本胺通过caspase-3依赖的途径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并上调DDR相关蛋白γH2AX和p ATM的表达。采用ATM激酶抑制剂KU-55933预处理靶细胞,可下调西达本胺诱导的γH2AX和p ATM蛋白表达升高,从而抑制DNA损伤反应,并逆转西达本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西达本胺诱导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涉及DNA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地西他滨(DAC)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细胞株NB4-R2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应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法(新型四唑单钠盐法)观察0.01-0.5μmol/L DAC作用于NB4-R2细胞24、48及72 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PI单染及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DAC(0.05-5μmol/L)对NB4-R2处理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编码P糖蛋白(P-gp)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1)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0.01-0.5μmol/L DAC可抑制NB4-R2细胞增殖,并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作用48及72 h后的IC50分别为0.089和0.064μmol/L;0.05-5μmol/L DAC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NB4-R2细胞凋亡,下调MDR1基因表达。结论:低浓度DAC(<0.5μmol/L)对NB4-R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较高浓度DAC(1、5μmol/L)可以诱导NB4-R2细胞凋亡,同时使MDR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沙利度胺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抗凋亡蛋白(Bcl-x L)、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KG-1细胞增殖,筛选姜黄素、沙利度胺的最佳联合浓度;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姜黄素、沙利度胺单药及两药联用对KG-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单药组、两药联用组、对照组(未处理细胞)的STAT3、Bcl-x L m RNA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和沙利度胺在20-100μmol/L范围内对KG-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r=0.657,r=0.681)。姜黄素在作用48 h的IC50值为(42.07±0.50)μmol/L,沙利度胺为(57.01±2.39)μmol/L。姜黄素(40μmol/L)+沙利度胺(60μmol/L)两药联用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6.67±1.53)%,明显高于单用姜黄素的(51.67±1.15)%和单用沙利度胺的(55.33±1.53)%(均P<0.05)。姜黄素、沙利度胺单药及两药联用作用48 h,KG-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7±2.0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对伴DNA甲基转移酶3A基因(DNMT3A)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OCI-AML3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IDA单药或联合低浓度DAC(2 μmol/L)干预OCI-AML3细胞48 h后,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相对低浓度的IDA(≤40 nmol/L)对OCI-AML3细胞无显著增殖抑制效应;2 μmol/L DAC联合IDA对OCI-AML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IDA单药(P<0.01);DAC联合IDA能显著提高OCI-AML3细胞的凋亡率(P<0.001).[结论]伴DNMT3A突变的AML细胞对相对低浓度的IDA原发耐药,而DAC可提高其对IDA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3种B淋巴瘤细胞株Raji(Burkitt淋巴瘤)、Maver及Z-138(套细胞淋巴瘤)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西达本胺及不同时间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种B淋巴瘤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西达本胺可抑制这3种B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尤其能较早较快地抑制Z-138细胞的增殖;另外,西达本胺还可诱导3种B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aver及Z-138细胞对西达本胺较Raji细胞更为敏感;西达本胺可以提高细胞内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Maver和Z-138细胞的caspase-3活性。结论:西达本胺能够抑制B淋巴瘤细胞株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西达本胺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及活化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DAC)对NB4及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AC对NB4及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AC作用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和CD11b的表达水平;瑞氏染色法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DNA梯形片段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结果表明,DAC显著抑制NB4及K562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DAC作用NB4及K562细胞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13μmol/L和0.138μmol/L;不同浓度DAC作用72 h后,0.15μmol/L DAC处理组两种细胞株G0/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两种细胞株的髓系分化抗原CD11b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两种细胞株经不同浓度DAC处理48 h后,0.15μmol/L DAC处理组均出现典型的凋亡梯形DNA条带。结论:DAC抑制NB4及K56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DAC对NB4细胞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0、5、10、100、250)μmol/L不同作用时间(24 h、48 h、72 h)下吉西他滨对MCF-7人乳腺癌不同时期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吉西他滨对MCF-7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MCF-7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对Bcl-2、Bax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 MTT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吉西他滨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呈通透性增加,形态不规则,细胞脱落破碎等改变。MCF-7乳腺细胞培养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可观察到5μmol/L、10μmol/L吉西他滨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25±3.89)%、(45.89±4.32)%显著高于对照组(4.0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9,7.452,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MCF-7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增多,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免疫荧光法显示在细胞培养24 h后随着吉西他滨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强度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强度减弱。结论吉西他滨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lo-NK细胞诱导LSC凋亡及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和ULBP1-3的表达。结果: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率明显增高,在效靶比为5:1、10:1、20:1时分别为(60.52%±3.52%vs 22.08%±2.07%、73.93%±2.33%vs 28.99%±3.13%、83.08%±1.32%vs 36.4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在效靶比为10:1时,allo-NK细胞诱导LSC的凋亡率为7.84%±0.34%,明显高于LSC未处理组(3.3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上调,高于未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能通过上调NKG2D配体增强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SVPA)协同阿霉素(ADM)抑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小剂量SVPA和ADM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政变,应用(MTT)比色法检测SVPA及ADM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DM(0.039μg/ml、0.078μg/ml、0.156 μg/ml、0.317 μg/ml和0.4 μg/ml)与0.25 mmol/L SVPA联合作用于MUTZ-1细胞72小时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3.46±1.12)%、(49.87±0.84)%、(52.37±1.05)%、(78.43±4.34)%和(82.47±1.04)%,明显高于单用ADM时的(5.08±0.79)%、(12.32±2.39)%、(23.65±1.34)%、(43.33±2.38)%和(47.85±1.46)%(P<0.05).单用0.25 mmol.L SVPA时对细胞生长无影响(P>0.05).SVPA联合ADM作用细胞株72小时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SVPA和ADM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比单独使用ADM明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以0.078μg/ml浓度ADM为最佳抑制浓度.结论小剂量的SVPA能增敏ADM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表达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AK1特异siRNA转染Kasumi-1细胞组,As_2O_3作用组及两者联合处理的Kasumi-1细胞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p-JNK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0.5-2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24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24 h的IC_(50)值为(3.79±0.36)μmol/L;在0.5-10μmol/L范围内,As_2O_3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之后As_2O_3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进入平台期,48 h的IC_(50)值为(2.38±0.17)μmol/L。TAK1siRNA转染组和As_2O_3 3.5μmol/L作用24 h组,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0.86±1.64)%和(49.80±2.19)%,凋亡率分别为(8.47±0.75)%和(24.78±2.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作用于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5.63±0.83)%,凋亡率为(68.97±2.94)%,与对照组和各单独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K1siRNA转染和As_2O_3作用Kasumi-1细胞24 h能不同程度下调TAK1、p-JNK、c-Fos、c-Jun、BCL-2的表达,上调BAX和活化型(cleaved)Caspase-3、9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后该作用进一步加强(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TAK1表达能够增强As_2O_3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通过TAK1下游的JNK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硼替佐米是首个进行临床研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已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及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同时Mitsiades[1]和Ma等[2]体外实验证实硼替佐米与阿霉素联合处理MM细胞具有协同作用,而硼替佐米与阿霉素联合对霍奇金淋巴瘤(HL)有无协同作用未见报道.为研究硼替佐米对HL的抗肿瘤作用,我们观察了硼替佐米对HL细胞株L428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观察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对L428细胞的协同作用,并对其凋亡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硼替佐米是首个进行临床研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已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及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同时Mitsiades[1]和Ma等[2]体外实验证实硼替佐米与阿霉素联合处理MM细胞具有协同作用,而硼替佐米与阿霉素联合对霍奇金淋巴瘤(HL)有无协同作用未见报道.为研究硼替佐米对HL的抗肿瘤作用,我们观察了硼替佐米对HL细胞株L428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观察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对L428细胞的协同作用,并对其凋亡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熊暮珺  肖若芝  阮星星  陈家杰  林东军 《新医学》2012,43(5):331-333,34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Kasumi-1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0.5~100μmol/L地西他滨作用Kasumi-1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0.5~20μmol/L地西他滨处理Kasumi-1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碘化丙啶单染色法观察G0/G1期、S期、G2/M期Kasumi-1细胞比例;逆转录PCR法检测p21WAF1/CI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0.5~100μmol/L地西他滨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作用24、48、72 h的IC50浓度分别为6.92、5.03、4.47μmol/L;0.5~20μmol/L地西他滨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水平较低,但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阻滞Kasumi-1细胞G2/M期,上调p21WAF1/CIP1基因表达。结论:地西他滨对Kasumi-1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WAF1/CIP1表达以及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西达本胺对MSC中HDAC的影响。对MSC成骨诱导分化,在d 3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d 21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在d 7和21分别检测成骨相关早期及后期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西达本胺对MSC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西达本胺浓度的增加,MSC增殖受到抑制,但低浓度(1μmol/L)西达本胺对MSC无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抑制HDAC活性。在正常对照组及MDS患者的骨髓MSC中,西达本胺(1μmol/L)可以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钙结节形成及上调成骨基因的mRNA表达,从而恢复MDS患者MSC较正常对照组MSC减弱的成骨分化能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促成骨作用可能与RUNX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ON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中的表达及其对H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ON蛋白在HL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查RON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将HL细胞株(L428细胞)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Zt/f2(2F2)预处理组、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刺激组和联合处理组。通过四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L428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 RON蛋白在HL呈异常高表达(47.86%),其表达率与EB病毒感染呈正相关(r=0.32,P=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SP刺激组RON的磷酸化被激活,L428细胞增殖明显,Zt/f2(2F2)预处理组与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则受抑制(P均〈0.05)。同时,Zt/f2(2F2)组L428细胞凋亡被诱导,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RON的表达促进HL瘤细胞增殖,而抑制RON表达可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姜黄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抑制率和对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姜黄素改善肺癌A549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抵抗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上海东方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用购于中科院上海细胞所肺腺癌细胞株A549,将培养的A549细胞暴露于姜黄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两者联合中,分4组,每组6孔,姜黄素组(40μmol/L姜黄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组(25μg/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联合组(40μmol/L姜黄素与25μg/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联合)、对照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①用四氮唑蓝法测定姜黄素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组以及联合组的吸光值,根据吸光度值计算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②应用ApoAler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系列比色法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表达。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①抑制率: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明显低于姜黄素,25μg/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作用24h细胞抑制率仅有(2.65±1.416)%;两药联合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高达(30.97±1.318)%,P<0.01]。②凋亡相关因子:联合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表达明显高于姜黄素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组、对照组[联合组:(50.77±0.812),(73.31±0.730)μmol/L;姜黄素组:(23.61±0.398),(26.84±1.511)μmol/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组:(9.63±1.024),(14.21±0.138)μmol/L;对照组:(3.69±0.486),(2.87±0.633)μmol/L,P<0.01];联合组、姜黄素组的bcl-2/bax明显高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组(2.55±0.138,2.24±0.197,0.58±0.046,P<0.01)。结论:肺癌A549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细胞耐受,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整bcl-2/bax的表达,进而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增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通过降解转录因子伊卡洛斯家族锌指蛋白(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IKZF)1、IKZF3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人源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细胞分为0μmol/L组、1μmol/L组、2.5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20μmol/L组,分别添加浓度为0、1、2.5、5、10、20μmol/L来那度胺至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实时PCR检测各组细胞CRBN 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IKZF1、IKZF3、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μmol/L组、1μmol/L组、2.5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20μmol/L组的RPMI 8226细胞生存率[(100.00±0.00)%、(98.25±0.63)%、(80.02±2.37)%、(57.24±4.55)%、(22.86±4.13)%、(18.41±3.06)%]依次降低,细胞凋亡率[0、(1.88±0.21)%、(18.64±3.50)%、(41.04±5.62)%、(70.49±10.11)%、(79.70±12.35)%]依次升高,CRBN mRNA上调倍数(0、0.68±0.11、1.35±0.24、2.23±0.30、2.99±0.35、3.21±0.38)依次升高,IKZF1[(36.75±3.04)、(33.18±3.11)、(30.55±3.84)、(28.71±2.18)、(25.60±2.05)、(20.44±1.84)μg/L]、IKZF3[(41.04±3.13)、(38.26±3.45)、(33.60±3.02)、(30.58±2.87)、(22.03±2.22)、(19.66±2.15)μg/L]、IRF4[(12.30±1.65)、(11.66±1.33)、(10.24±0.87)、(8.35±1.21)、(6.04±1.03)、(5.74±1.00)μg/L]和IL-2[(8.63±1.21)、(8.02±1.15)、(6.80±0.96)、(5.34±0.69)、(4.87±0.52)、(4.22±0.37)μg/L]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那度胺可调节CRL4-CRBN复合物的活性,增加转录因子IKZF1和IKZF3的泛素化,降低IKZF1和IKZF3蛋白活性,下调IRF4、IL-2蛋白表达水平,最终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