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莨菪碱对大鼠离体室旁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对东莨菪碱抗休克的机制作进一步分析,观察其对大鼠离体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与结果 在25个大鼠下丘脑薄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55个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其放电活动可分非周期型和周期型两类。当灌流含东莨菪碱(10^-7mol/L,3min)的人工脑脊液后,在32个非周期型放电单位中呈现增频反应的有5个(15.6%),减频反应的12个(37.5%),15个无反应(46.9%);7  相似文献   

2.
用多管微电极技术,在麻醉、自主呼吸的大鼠旁巨细胞外侧核尾增侧(cPGCL)观察了微电泳乙酰胆碱(ACh)基氨酸Gly及其拮抗剂阿托品、士的宁对神经元自发放电 应及阿托品对ACh、士的宁对甘氨酸效应的影响。发现ACh可使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79.6%)兴奋,少数和(20.4%)无反应;甘氨酸可使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91.5%)抑制,少数(8.5%)无反应;阿托品可使神经元兴奋(占被测试神经元的8%)  相似文献   

3.
用多管微电极技术,在麻醉、自主呼吸的大鼠旁巨细胞外侧核尾半侧(cPGCL)观察了微电泳乙酰胆碱(ACh)、甘氨酸(Gly)及其拮抗剂阿托品、士的宁对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效应及阿托品对ACh、士的宁对甘氨酸效应的影响。发现ACh可使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79.6%)兴奋,少数(20.4%)无反应;甘氨酸可使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91.5%)抑制,少数(8.5%)无反应;阿托品可使神经元兴奋(占被测试神经元的8%)、抑制(48%)和无反应(44%);士的宁可引起神经元兴奋(21.9%)、抑制(6.3%)和无反应(71.8%)。ACh的兴奋效应,甘氨酸和阿托品的抑制效应均呈量效依赖关系。阿托品可部分或完全阻断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80.3%)对ACh的兴奋反应;士的宁可阻断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92.6%)对甘氨酸的抑制反应。以上结果提示,cPGCL区存在着内源性ACh和甘氨酸,某些神经元上存在着M受体及甘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腹腔注射丁香酚对正常大鼠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所记录到的全部12例热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均表现出增频效应;对9例冷敏神经元刚表现为抑频效应;对温度不敏感神经元的单位放电无明显影响,观察结果提示,丁香酚的致低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PO/AH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VMH)时CA1区神经元的反应。结果发现,刺激VMH时,可在67.8%的CA1神经元记录到场电位,其峰潜伏期为(17.9±8.4)ms,(范围:10~35ms),时程(30.9±12.3)ms,(范围:15~55ms)。约70%的CA1神经元(24/34)的自发放电频率在刺激VMH后发生变化,表现为兴奋,兴奋后抑制及兴奋-抑制-兴奋序列和抑制反应,其余30%(10/34)在刺激前后自发放电频率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兴奋VMH可影响CA1神经元的电活动,而且影响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38只大鼠上进行,由大脑皮层体感区记录神经元自发活动或直接刺激皮层的诱发反应。局部滴加10~(-3)~10~(-2)MTRH出现放电抑制,而静脉注射0.1%TRH的反应为先兴奋(放电频率增加)后抑制(放电频率减少)。当皮层局部用1~2%GABA予作用后,无论局部滴加或静脉注射TRH则皮层放电均转变为兴奋反应。本文结果对行为药理实验中所观察到的GABA翻转TRH效应的现象,提供了有关的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叶皮层对尾核痛单位放电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参照Sawyer兔脑图谱,用SN-2型推进器以2μm/s速度将玻璃微电极插入尾核头部A3~5,R3.5~5,H3.5~5处引导神经元自发放电。结果:引导了尾核单位放电379个,其中痛单位86个,占引导总数的22.68%,包含痛兴奋单位(PEN)57个,占痛单位的66.28%;痛抑制单位(PIN)29个,占33.72%。尾核有74.42%的痛单位对刺激额叶皮层起反应。刺激额叶皮层可易化尾核PIN的电活动(62.52%出现增频反应),抑制PEN的电活动(64.91%出现减频反应)。脑室注射阿托品或氟哌啶醇均可不同程度的阻断刺激额叶皮层对尾核痛单位的影响。结论:额叶皮层参与对尾核痛单位的调制,乙酰胆碱,多巴胺及相应的受体可能参与其调制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品(Atropine,ATR)、荷 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对家鸽顶盖Ⅱa-f亚层与Ⅲ层神经元间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在孵育离体顶盖脑片标本上,采用脉冲方波民刺激Ⅱa-f亚层,利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记录Ⅲ层神经元放电频率。结果:Ⅲ层神经元对电刺激Ⅱa-f亚层有反应的28个单位中,13个单位(占46.4%)表现为增频,15个单位(占53.6%)表现为减频。表现为增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脑皮层体感Ⅰ区与痛觉以及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以钾离子透入下肢皮肤作为痛刺激,以操作式条件反射作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顶叶皮层体感Ⅰ区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对10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猴子进行了实验观察。在下肢的皮层代表区分离和记录了能对各种传入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215个。有28个神经元可以对皮肤伤害性刺激起反应,其中有25个神经元出现兴奋反应(兴奋型神经元),3个神经元出现抑制反应(抑制型神经元)。对12个伤害性神经元进行了针刺效应的观察。在针刺过程中有6个神经元(4个兴奋型,2个抑制型)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抑制可伴有痛阈的升高,但两者并未呈现严格的平行关系。皮层体感Ⅰ区中亦可记录到会聚性神经元,即同一神经元既可接受皮肤机械刺激,亦可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这种神经元可以对不同感觉类型的刺激出现不同型式的反应。在针刺时,往往只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而机械刺激引起的反应没有明显变化。以上实验表明,皮层体感Ⅰ区内存在着可以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元。针刺可以使某些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但是这种效应可能不是发生在皮层本身,而是续发于皮层下结构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彩和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腹腔注射丁香酚正常大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所记录到的全部12例热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均表现出增频效应;对9例冷敏神经元则表现为抑频效应;对温度不敏感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20.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