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透过内战的表象,缅甸长期的民族政治纷争与民生凋敝才是其根源所在。大量缅甸难民长期滞留在泰国境内,对泰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却为泰北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虽然缅甸的民主转型为缅甸的难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但难民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再是单纯的缅甸内政问题,难民问题的影响已经扩散至周边国家和地区,难民问题的最终解决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持续在缅甸若开邦境内发生穆斯林和佛教徒的冲突军政府镇压以来,许多的罗兴亚人难民被迫逃到孟加拉国及周边国家避难,最终造成了孟加拉国与缅甸边境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多年谈判未能解决的罗兴亚人难民问题已经成为缅甸与孟加拉国双边关系的一个关键障碍。罗兴亚人难民问题不局限于两国之间,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一个跨国和东南亚跨区域甚至是全球的议题,需要缅甸和孟加拉国双边及国际社会的多边参与才能有效推动罗兴亚人难民问题的解决。罗兴亚人难民问题所处的地方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地区,是中缅石油管道、公路、铁路桥梁的集中地,对中国利益及东南亚区域安全具有重要关涉。  相似文献   

3.
泰国的山民问题与政府的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北部山区有苗、瑶、克伦、傈僳等二十个山地民族;南部有穆斯林泰人以及华人、越南人、云南汉人、缅甸流亡者、印度支那难民等各种外来移民。国内民族问题相当复杂。多年来,泰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国內的民族问题,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仅就泰国政府解决山民问题的政策和具体办法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4.
杨超 《东南亚纵横》2012,(12):39-45
本文分析在孟加拉国的缅甸罗兴伽(Rohingya)难民问题的形成,以及在难民保护、援助和难民问题治理过程中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等各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和作用,并通过进一步探讨认为,罗兴伽难民问题需要东盟组织通过创建新的地区难民问题治理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泰国,是接受印支难民最早、暂居人数最多的国家,又是印支难民去第三国定居的最大的中转站。10多年来,泰国政府和人民从人道主义出发,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安置百万以上的印支难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印支难民在泰国的概况、泰国政府对印支难民的政策、印支难民问题对泰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罗兴亚族(Rohingya)是缅甸西部若开邦(Rakhine state,旧称Arakan state)一个古老的、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其历史已超过1300年,目前是缅甸最大的穆斯林群体。多年以来,罗兴亚人生存状况恶劣,基本公民地位得不到保障。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先后有媒体和人权组织报道,大批通过海上逃往东南亚的罗兴亚难民遭到泰国军方的虐待。罗兴亚族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邵建平 《东南亚》2011,(4):17-22
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缅甸和泰国之间具有复杂的领土争端,包括陆地边界领土争端和海域争端。缅甸和泰国一直谋求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争端。然而,由于领土争端涉及两国的核心利益,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争端还对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果敢事件"为代表的几次大规模的缅甸军事冲突致使大量缅甸民众涌入中国云南境内,然而,对于战争涌入者,究竟应当视其为难民还是边民?西方媒体和中国官方话语体系中赋予其截然不同的身份。本文分析了国际社会将战争涌入者界定为难民的依据;而中国鉴于现行边民认定中"地域决定论"的规制及国际形势的客观需要,在现实中,就难民身份甄别而言,制度、政治和社会等因素使中国并不具备将其界定为难民的主客观条件,而只能将其认定为边民。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98,(3)
8月11日,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缅甸问题课题组一行4人,到省社科院访问,与我所研究人员就缅甸问题进行座谈.在谈到缅甸经济形势时,日本学者认为,当前缅甸经济形势严峻,困难较多.缅甸的外汇储备目前只有2亿多美元,仅供支付一个月的进口.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在首都仰光,物价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缅甸吸引的外资减少.缅甸在泰国的几十万劳工因泰国金融危机,本国失业人口增加,而被遣返回国,使缅甸的外汇减少,大批人找不到工作.这些因素使缅甸经济更加困难.但是,缅甸经济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这次金融危机对缅甸没有直接影响.日本学者认为,缅甸的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主要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缅甸的发展.如果政策正确,缅甸的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75年老挝全国解放的炮声,老挝难民出逃人数也达到了高潮,共计有6万之众。由于老挝与泰国有着10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线,且仅一江之隔,两国的语言、生活和习俗又甚为相近,均信奉佛教,于是大批难民进入泰国寻求庇护,使得泰国在清空、清坎、廊开、武里南和乌论等地开设的十几个难民营人满为患,据统计,到1979年底被泰国难民营收容的老挝难民已达201800人,1975——1985年间老挝难民达31万之多,竟占全国人口的1/10,如  相似文献   

11.
泰国本身并非南海主权申索国,但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扮演协调者的角色。泰国官方对南海争端给予极高的关注度。本文试从泰国主流媒体近两年所刊载的泰国官方对南海争端的表态,尤其是总理和各部首脑的发言,对泰国政府在南海争端中的基本立场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果蔬出口东南亚现状 (一)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果蔬出口占对其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较高 东南亚各国是中国果蔬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果蔬出口取得了进展,2003年6月中国与泰国正式签署了关于加速取消两国蔬菜和水果关税的协议,根据该协议,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末期,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在负责缅甸军管时期力排众议,坚决与缅甸民族主义力量实施合作,并吸纳缅甸本土武装加入正规军。缅甸文官政府回归后,蒙巴顿继续关注缅甸事务,举荐新任缅甸总督,并积极推动英国工党政府调整对缅政策。蒙巴顿的主张,顺应了民族自决和非殖民化的国际趋势,对战后初期的缅甸政局、英缅关系和缅甸独立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小乘佛教传入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是泰国的主流文化。泰国谚语作为泰国主流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承载了厚重的佛教文化思想精髓。泰国诸多蕴含了佛教因果业报思想的谚语,通过一代又一代泰国民众的传承,对泰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在互访过程中,中印、中缅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领导人着力消除了印度、缅甸在华人华侨、边界问题、亚洲国家共产党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上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促进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巩固了亚洲国家的中立倾向,为亚非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总体、总则、会计核算和相关文件、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中泰两国《会计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中泰两国《会计法》在大的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中国《会计法》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这有助于了解《泰国会计法》以及中泰两国《会计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东盟自成立以来,在地区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冲突管理机制。这一机制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柬泰冲突中东盟的无力表现则凸显了东盟冲突管理机制的困境。文章在四个方面提出提高东盟冲突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