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6月通过腹腔镜辅助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顺利完成了腹腔镜辅助下中低直肠癌保肛手术,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切口长度4~6 cm,其中反麦氏切口29例,下腹正中切口7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 d(3~5 d),拔尿管时间平均4 d(3~5 d).术后7 d拆线,9~10 d出院,所有患者随访2~36个月,12例术后2~6月内大便次数增多,5~6次/d,2~6个月后减少至2~3次/d,余24例术后近期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可靠,保留肛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伊川县人民医院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51例)与开腹组(5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可促进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肛手术与开腹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腹保肛手术组(对照组)27组和腹腔镜保肛手术组(观察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标本肿瘤学情况及术后半年的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腔局部转移、输尿管损伤和排尿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块平均直径、长度和肿块下缘距远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等肿瘤学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完全失禁,且术后6个月KIRWAN标准肛门控便能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肛低位直肠癌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能达到与开腹保肛低位直肠癌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熊瑱 《微创医学》2021,(1):96-9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6)与开腹组(n = 4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开腹组行传统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性免辅助切口腹腔镜根治手术,对照组患者性传统开腹手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人均止痛次数、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数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则对照组少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符合肿瘤学根治的原则,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此手术方式的创设较小、恢复较快,其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开腹切口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行性。方法:选用我院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开腹切口手术,对照组43例采用开腹手术。分析对比两组手术的根治性、安全性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状发生,无手术死亡发生,手术切除标本情况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略短,约0.02cm,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相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开腹切口手术治疗地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肛率高等优点,该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49-51
目的 分析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30)和B组(n=30),两组均实施新辅助放化疗,A组行开腹手术,B组行腹腔镜下保肛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保肛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患者保肛率高于A组;B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尿潴留、吻合口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实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保肛术,术中出血量少,保肛率高,很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1例及同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腹腔镜组比腹腔镜辅助组缩短(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手术耗材费减少(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可达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且完全腹腔镜组具有美观、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采用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分别于术后观察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及术后吻合瘘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随访,评价患者肛门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观察组39例,优19例,良11例,中9例,差0例,优良率为76.93%;对照组30例,优5例,良12例,中8例,差5例,优良率为56.6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J形贮袋结合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且住院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总结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8例,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为观察组共6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共6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经济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62)1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6)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保肛率82.3%,对照组患者保肛率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济费用支出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当代医学》2011,17(22):84-84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13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76例和观察组(腹腔镜组)63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切口长度、术后VSA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术安全可行,其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恢复快,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2.
毕玥 《吉林医学》2014,(16):216-217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确诊为低位直肠癌的患者3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保肛治疗,其中16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余16例采取针对性护理,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得出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75%,而常规护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过程中,比常规护理更具有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直肠下段癌腹腔镜技术保肛手术的操作方法及结果,并与同期30例传统开放手术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保肛成功率高(29/31,93.5%),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论腹腔镜技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前皆作肠镜检查病理明确诊断,未发现明显转移灶,无肠梗阻及肠穿孔症状,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随机分组,实验组11例患者选择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8例予传统开放式手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患者肠功能等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恢复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的住院时间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能有效切除肿瘤肠段及作相关区域淋巴清扫,既达到根治效果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术后各项身体功能的恢复上明显好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对安全性高,成功保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昭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95-9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问题上的效果,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这些年内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0例,在对其施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观察治疗,术后进行2~10个月的随访。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切缘癌残留情况、术后患者排便情况和并发症等,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67~98 mL,平均出血量为85 mL;切缘癌残留量为0。术后情况:患者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分析(附9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冈栉  罗文君 《四川医学》2011,32(5):721-72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肛手术68例,行传统Miles手术28例。结果两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恢复以及远期复发、生存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肛术术中创伤、术后并发症较Miles少,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后者。结论保肛术与Miles术治疗直肠癌疗效均较好,保肛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Miles术患者。  相似文献   

17.
陈永强 《当代医学》2014,(12):64-6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2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直肠癌TME超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技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的保肛率均为100%。除了手术时间较长外,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176.3±22.8)min,对照组(137.6±36.6)min、切口长度腹腔镜组(5.5±2.3)cm,对照组(17.6±2.1)cm、VSA评分腹腔镜组(4.8±2.3)分,对照组(9.4±2.3)分、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34.2±12.1)h,对照组(85.3±22.2)h、下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2.7±0.6)d,对照组(8.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的临床应用(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0min,术中平均失血70mL,术后肠蠕动恢复平均42h,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8—27个,平均16.5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d。随访至2010年4月1日,无局部及远处转移复发,元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必须由熟练且富有经验的术者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Mile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保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44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开腹经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对照组,n=22)与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术(观察组,n=22)预后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肛压指标、肛门功能评分、肿瘤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质量,改善肛压及肛门功能,防范肿瘤远处转移及复发,且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