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者的话     
大事件(主要指人为的社会性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不仅体现城市的建筑与景观方面,也体现在城市的文化.生活等方面.今天,城市管理者越来越注意讲求城市特色,竞争力和城市的文化身份,推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大事件恰好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2.
对于“城市大事件与城市发展”这个主题.我理解主要讨论的是城市大事件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所发挥的作用或影响,两者是因果关系。不同的城市大事件将给城市发展和建设带来不同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城市文化表征的内涵,了解城市特色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次,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文化表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构建城市文化表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剖析传统景观格局、挖掘城市文脉层次和体现城市空间特色三个方面,提出了塑造具有城市文化表征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事件地区”的城市设计手段与空间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峰  王苑 《城市建筑》2009,(12):84-85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大事件营销已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大事件地区"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章通过阐释大事件地区的明确概念、城市设计手段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意义,指出大事件建筑在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后续运营等环节必须坚持"建筑—城市"协同观,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事件作用下巴塞罗那滨海区、历史街区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实践的总结与分析,阐释了巴塞罗那将奥运会这一城市大事件作为实现整个城市复兴的重要机遇,在推动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上所运用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项目选址及规划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对城市产生深刻影响的城市大事件.城市大事件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项目选址及实施管理工作.大型项目的选址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城市环境的提升等,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成为城市大事件成功的重要保证.奥运会是典型的城市大事件,它在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对举办城市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深远的社会反响和后续效应,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因而北京奥运会项目选址规划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和物质环境的总体特征。一座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所具有的适应能力,而城市文化特色的存在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存优势。城市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外观上给人们以特有的文化形象,二是在内涵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文化特征着手,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从人文关怀与接近自然两个方面对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使得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能够体现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代建筑》2010,(2):J0010-J0013
中国大量兴建的体育场馆展示着耳目一新的建筑文化和技术成就.并且在一系列连续的大事件背景下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CCDI体育事业部.通过长期的项目实践和技术积累.致力于将建筑艺术和场馆功能完美结合.将体育建筑融入城市生活,满足社会对高品质体育场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规划视角的城市文化特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作为人类干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城市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城市文化特色的个性与共性、传承与创新、全球化与地缘性、市民化与高雅性,以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五个方面的分析,深入思考城市文化的内涵、属性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保护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法国里尔从举办欧洲文化之都“里尔2004”盛会开始,通过各种文化创意途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声望、实现城市转型的种种经验.文化不仅让公众分享到了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更为里尔在国际领域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柏林重新统一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得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有益启示.即通过内城开发来完善城市结构和减少城市扩张对周边地区的压力,通过功能混合修正了现代建筑的城市规划指导原则,通过发展生态建筑来减少建筑的能源需求。同时,从僵化的城市建设指导原则、商业开发以及过激的建筑文化氛围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三个方面,归纳出当代柏林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位于欧洲南部中等规模的城市塞维利亚曾分别在1929年与1992年举办过两次重要的国际性博览会,博览会不仅塑造了当下的城市形状,且通过加强通信设施与基础建设转变了城市与整个区域的关系。作为城市发展的捷径,这些大事件能加快发展并有机会通过连贯统一的提案重塑城市,避免长期通用的总体规划带来一系列问题。塞维利亚面对一条需要恢复水体环境的河流,并将成为新的城市节点。然而经过20年,世博会场址仍然与城市其他部分相隔离。该区域城市功能的设置缺失居住和商业,使其置于深度破碎的境地;被包裹的簇团必然将城市区域撕裂开来。这里是碎裂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China’s mega urban regions are focal poi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is paper positions four mega urban regions (i.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Bohai Bay Area, and the South-eastern Fujian Province) along China’s coast in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laborates thei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planning innovations. Mega urban regions in China are spatial consequences of rapid economic transition. They deserve close scrutiny and demands for innovative planning respons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key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but limiting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相似文献   

16.
北京具有2000多年的城市历史,留下许多层面的城市结构和建筑类型,目前,北京城的心脏依然是故宫,而且老城的几何秩序似乎仍然主宰着整个大都市,作为13亿人民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正寻找着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成就和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北京也同样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来解决实现了房屋,基本设施和环境问题,最后,北京需要一个区域性发展的新概念,来控制城市的动态扩张。  相似文献   

17.
China’s mega urban regions are focal poi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is paper positions four mega urban regions (i.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Bohai Bay Area, and the South-eastern Fujian Province) along China’s coast in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laborates thei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planning innovations. Mega urban regions in China are spatial consequences of rapid economic transition. They deserve close scrutiny and demands for innovative planning respons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key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but limiting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一体化和自然生境一体化为特征的"双重全球化",既显示出世界城市秩序互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显露出全球范围内发展的更大不确定性和极限约束。阐述了"双重全球化"秩序中浮现出的新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自然生境和文化重塑等新命题的相互关系。并以系统整体的视角,解析在双重全球化约束下形成的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助推力和"第三种作用力"——粘滞力对城市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2008年新热点问题的城市重大事件需要有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和范畴,狭义上的城市重大事件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稀缺性、主动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城市的发展过程是由内部经常性动力构成的底线增长和由外部突发性动力构成的跨越提升组成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外部突发性动力,城市重大事件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合理利用,将在短时间实现城市的跨越提升.立足于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设施管理,城市规划师的任务在于把短期的事件引导到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框架中,将具体的为重大事件所建设的基础设施与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相结合,使之成为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城市:重大事件与事件空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重大事件与事件空间的关系,讨论由重大事件所催生的城市形象、身份、生活与变迁的话题。经济作为普遍的动力催生了现代城市的“事件制造”、“图像制造”、甚至“故事制造”,在这个基础上,人对城市空间的理解转化为一种图像经验。事件空间,作为重大事件所遗留下的痕迹,可以看作是事件后续效应的起点,它源于事件,又引发新的事件。然而,重大事件的效应也有时被过高估计,“溢出效应”以及邻近城市之间的竞争或事件空间效率不高的后续利用,都在整体上削弱了重大事件对城市的正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事件空间,这一现代“场所”,随着图像、事件以及故事正被快速而大量地制造着。它们作为重大事件的见证者或是背景被留存下来,成为了城市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