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4例,其中19例并发脑梗塞。我们对19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不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低血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率、血压、大便潜血转阴时间、电解质等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均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未发生低血糖。结论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对其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少,胰岛素用量较少,对血糖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与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H)均为内科急危重症,当二者同时发生,患者病死率迅速升高。尤其在对冠心病患者积极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时代,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现象不容忽视。我院心内科2007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AMI合并UGH患者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与同期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未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消化道出血量(x2=24.238,P〈0.01)、脾切除手术(x2=37.10,P〈0.01)、Child-Pugh分级、腹水量(x2=29.002,P〈0.01)、动脉硬化因素和应用强力抗纤溶药物在梗塞组与非梗塞组之间差别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后,应尽早评估并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急性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为老年人常见消化道疾病。本收集了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96至97两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322例,占全院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63.4%,其中老年108例,占该所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33.5%,并与214例中青年为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4例临床分析江苏省姜堰市溱潼人民医院(225508)樊莞仙上消化道出血为老年人常见消化道疾病,本文收集了我院近3年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中,男56例,女2...  相似文献   

7.
张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71-107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老年患者因器官老化,其生理功能、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与非老年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故临床上需加以重视〔1〕。本文对我院24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作为上消道大出血的并发症,临床报告不多,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简报如下。病例摘要列表见下。讨论 (一) 关于诊断问题:由于(1)本组3例的原发病均为溃疡病,而且呕血和便血总量均超过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24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鲜见报道,应总结其临床特点。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3.0岁.9例(37.5%)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肝硬化,14例(58.3%)为大出血,14例(58.3%)使用抗纤溶药物,21例(87.5%)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发生脑梗死的平均时间为上消化道出血后3.6d,大面积梗死多见。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伴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既往有肝硬化史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大出血者。应认识到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出血后3d左右脑梗死的发生率最高。治疗应禁用或慎用抗纤溶药。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性发生规律,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9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93例患者,在第一季度发生出血342例(49.4%),而二、三和四季度发生出血分别为145例(20.9%)、63例(9.1%)和153例(22.1%),提示寒冷的季节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本组出血患者的男女性别之比为6.8:1;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3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594例(85.7%),40岁以下患者99例(14.3%),说明40岁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本组患者经治疗,死亡62例(8.9%),在随访的6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32例(5.1%.32/631)。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多见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和肿瘤,对糖尿病引起的呕血和黑便常常不被注意,虽非多见,但它提示了糖尿病的严重性.现对42例患者发病情况和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2007年9月我院内镜室急诊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88例,其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14~76岁.黑便52例,呕血兼黑便26例,单纯呕血10例.病前有消化道症状及病史者52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者36例.88例患者均意识清楚,检查前无明显腹胀及大量呕血.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出血点位于屈韧带以上的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在内的出血〔1〕。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血黑便、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量多时,可造成患者周围循环衰竭;若止血不及时或出血不止,患者可出现细胞缺氧和血液灌注减少,代谢产物蓄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进而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甚至出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4950例晚血,709例(14.3%)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已切脾者有出血史的532例中,术前出血338例,268例(79.3%)术后未再出血,术后复发出血70例(20.7%)。切脾前无出血史者2781例,术后发生出血的194例(7%)。提示单纯脾切除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效果,但术前有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术前无出血者高。对近年有出血史的50例晚血作了纤维胃镜检查,74%的患者伴有胃十二指肠病变.并对晚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并具有特征性皮肤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皮肌炎以广泛的血管炎为病理基础[1],继发消化道出血常见于文献报道。成人皮肌炎消化系统最常受累部位为食管上段骨骼肌,导致吞咽困难[2]。但成人皮肌炎合并严重的消化道病变,如消化道出血、穿孔、腹腔血肿等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成人DM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重症之一,尤其是疑难或危重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本文讨论了1例反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经多学科协作诊治最终诊断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十二指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进一步对患者行腹腔动脉造影和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患者出血停止,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为严重的疾病,正确积极地治疗非常重要,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4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维持水电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治愈38例,死亡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胡倩  陈炅  孙秋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22-3823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虽然近年来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疾病患者中病死率仍很高[1].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并且缺乏典型的临床特点,导致病情延误,因此对老年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3].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连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608-5609
肝硬化胃底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道胃底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形成静脉曲张[1].老年患者自身体质弱,血管弹性低,且多合并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出血时死亡率远远高于中青年人[2].本次研究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出血是慢性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0~1999年间共收治此类病人92例,本文就其出血原因、发病机理、预测指标及预后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