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粒粗大的特征,采用钨极氩弧焊随焊冷却方法对443铁素体不锈钢进行焊接,分析其焊接接头组织性能,并与自然冷却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随焊冷却的方法细化了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晶粒,提高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晶间腐蚀试验表明443不锈钢焊接接头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探讨了随焊冷却方法改善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计算、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及全厚度对接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177.8 mm厚的齿条钢ASTM A517Gr.Q的焊接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结果相比,在全厚度对接焊时,接头热影响区整体的淬硬程度显著增大,存在较大的冷裂风险,局部甚至已经出现冷裂纹。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全厚度接头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主要以板条马氏体为主,致使接头热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钨极氩弧焊工艺焊接TC6钛合金,并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真空热处理,对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气密性和无损检测,以及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焊缝区、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和接头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真空热处理工艺得到的焊接接头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在焊接接头的焊缝金属中有少量的针状α′,并形成了编织状的α组织,热影响区为α+β双相组织,同时在焊接接头中产生了少量脆性Al3Ti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火焰切割试样和机械加工试样焊接接头的抗裂性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弯曲试验、显微硬度试验以及金相分析,研究了热切割热影响区对Q345E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焰切割试样焊接接头的焊接热影响区比机械加工试样焊接接头的焊接热影响区宽,硬度低;两种焊接接头都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冲击性能、拉伸和弯曲性能.组织大体相同:焊缝为先共析铁素体呈树枝状晶分布,热影响区为沿晶界析出的块状铁素体,母材为呈带状分布的铁素体+珠光体.所以,焊前直接采用火焰切割坡口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的方法并选取优化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了高速列车转向架用16 mm厚的SMA490BW耐候钢,焊后通过拉伸、弯曲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及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窄间隙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未见明显缺陷;填丝焊的焊缝中心组织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组成,冲击韧性良好;热影响区主要有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魏氏组织,接头的最高硬度值出现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细晶区。接头拉伸试样断于母材,试样弯曲180°未开裂,在-40℃进行冲击试验,冲击性能良好,因此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SAW和GMAW在阀体材料上堆焊12Cr密封面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粗晶区)金属的显微组织;并进行了拉伸、弯曲、冲击试验和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2.25Cr-1Mo阀体材料具有较强的冷裂倾向,焊前需250℃以上的温度预热;GMAW焊试样得到的焊接接头性能略优于SAW焊试样,两种工艺方法得到的接头性能均满足密封面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对新开发的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B610CF与16MnR钢进行对接焊,试验研究了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使焊缝区贝氏体含量下降,而且晶粒变粗大,但对两侧热影响区组织影响不明显;焊缝区的冲击性能明显下降,但对两侧热影响区冲击性能以及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塑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TIG焊对含w(Cr)5%抗CO2腐蚀的低Cr管线钢进行焊接,研究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探讨添加w(Cr)5%及焊后热处理对低Cr管线钢焊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w(Cr)5%的Cr元素后,低Cr管线钢淬硬倾向提高,粗晶热影响区晶粒粗大且形成低碳马氏体硬化组织,焊缝区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焊接接头硬度偏高,韧性、塑性较低,焊接性能较差。经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组织中的第二相发生溶解均匀分布于基体相,低碳马氏体等淬硬组织消失,热影响区及焊缝区硬度大幅降低,焊接接头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大幅提高,改善了低Cr管线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8 mm厚的7A52铝合金采用搅拌摩擦焊(FSW)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其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宏观上呈V字状,焊核区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且焊核区底部的晶粒比焊核区顶部和中部的晶粒更为细小,热影响区组织稍有粗化现象,前进侧和后退侧的热力影响区组织均较焊核区组织粗大;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分布呈现出"W"形变化,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452 MPa,达到了母材抗拉强度的89%,断裂位置均发生于热影响区及热力影响区的过渡区,焊接接头的断裂模式为韧性断裂,电化学腐蚀形貌以点蚀和晶间腐蚀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动脉冲TIG焊对06Cr19Ni10管状试件进行了焊接,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显微组织分析对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头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平均抗拉强度为612 MPa,远高于母材580 MPa,平均伸长率为46.85%,达到母材伸长率的93.7%;焊缝上部微观组织主要以网状δ铁素体为主,焊缝中部以树枝状δ铁素体为主,焊缝下部和熔合区以蠕虫状和树枝状δ铁素体为主。热影响区的晶粒未见明显长大,组织未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对厚32 mm的8630钢进行焊接试验。通过测试和分析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导向弯曲性能、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E100T5-D2焊材在焊前200℃预热、焊后640℃×2 h回火的工艺条件下,合理控制焊接热输入,可以获得性能和组织优良的焊接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硬度均低于22 HRC,焊接接头导向弯曲性能合格,抗拉强度和冲击功均高于母材最低要求。焊接接头性能符合API 6A井口头产品规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埋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方法获得了高强钢Domex700MC焊接接头试件,并对两种方法下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时,接头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优于采用埋弧焊时的情况;采用埋弧焊方法焊接此类钢时,为保证接头具有一定的塑韧性,应严格控制线能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拉伸、弯曲和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研究4 mm 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4 mm拉伸试件断裂位置位于热影响区;抗拉强度满足要求;所有弯曲试件的面弯和背弯均未出现断裂,弯曲性能良好;TIG焊焊缝区晶粒相对细小,组织为α-Mg固溶体,晶界弥散分布着黑色β-Mg17Al12沉淀相,热影响区组织晶粒较母材有所长大;母材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和焊缝,接头热影响区有软化现象;从4 mm AZ31B镁合金TIG焊对接接头(去掉余高)脉动拉伸疲劳试件宏观形貌可以看出,断裂位置为热影响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工艺对Q345钢板(δ=4 mm)分别进行连续焊和脉冲焊焊接试验,对2种焊接接头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热影响区尺寸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脉冲焊焊接接头组织较连续焊更为均匀,且产生魏氏组织较少;2种焊接工艺条件下的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峰值均位于过热区,连续焊接头各部位显微硬度均略高于脉冲焊接头;脉冲焊接头热影响区尺寸小于连续焊接头热影响区尺寸.  相似文献   

15.
以汽车车身用AA5754铝合金板材制备的电阻点焊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观察、显微硬度矩阵测试和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工艺缺陷与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组织和性能的差异,接头可分为3个典型区域:焊核区、热机械影响区和母材区。接头焊核心部为等轴枝晶组织,焊核边部为柱状枝晶组织,焊核周边的热机械影响区内的材料发生部分熔化,产生了晶内及晶界枝晶。接头中主要缺陷为喷溅、焊核区气孔、缩孔和沿晶裂纹、液化裂纹。母材区硬度沿厚度方向渐变,边部呈现最大值,心部呈现最小值;焊核硬度与母材硬度相近;焊核两侧的热机械影响区中,在接头的压痕边缘和板材接触面缝隙尖端处存在1~2 mm宽的硬化区。接头的强度与焊点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拉剪试验的失效模式为焊点熔核界面断裂,剥离试验的失效模式为纽扣剥离断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埋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方法获得了高强钢Domex700MC焊接接头试件,并对两种方法下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时,接头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优于采用埋弧焊时的情况;采用埋弧焊方法焊接此类钢时,为保证接头具有一定的塑韧性,应严格控制线能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热处理对手工电弧焊新型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焊接接头强度影响较小,焊后300C低温回火和900C正火 300C回火处理可以提高接头热影响区的冲击韧度。该耐磨钢板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手工焊后焊缝组织主要为铁索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热影响区组织为新型贝氏体组织,熔合线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对焊趾TIG熔修、焊趾TIG熔修+退火处理、焊趾TIG熔修+超声波冲击处理这3种焊后处理状态下的转向架构架材料SMA490BW钢的T形焊接接头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拟评估3种焊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焊接方法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趾TIG熔修使焊趾处形成了过渡圆滑的重熔区,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改善了接头的疲劳性能;焊趾TIG熔修+退火处理可使熔修区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明显细化,减少残余拉应力,进而改善接头疲劳性能;焊趾TIG熔修+超声波冲击处理改善了焊趾的几何外形,降低了焊趾处的应力集中程度,将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并改善了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显著提升了接头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9.
工艺参数对搅拌摩擦焊变形铝合金接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锐  王善林  李建萍  钱鲁泓 《焊接学报》2016,37(11):89-92,98
文中采用搅拌摩擦焊方法对4 mm厚的1060,2024,6061三种变形铝合金板材进行对接试验,焊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比了焊接接头各区的微观组织和试样断口形貌,并测试了其拉伸性能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三种材料接头焊核区的组织细小且焊核区的硬度最高,而热影响区组织粗大且硬度最低.接头的强度都随焊接速度和搅拌头旋转速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接头最优抗拉强度与母材强度呈线性关系.拉伸试验中试样在热影响区断裂、断口呈韧窝状,为典型的韧性断裂.热影响区组织粗大和二次相偏聚是造成接头薄弱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25 mm厚的DH36船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埋弧自动焊进行焊接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焊接接头的宏观和微观组织形貌,对焊接接头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分析了接头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宏观组织分为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三部分,且焊缝区有柱状晶。焊缝的微观组织为晶界的先共析铁素体、晶内针状铁素体和珠光体,距熔合线5 mm处热影响区组织由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544.75MPa,断裂位置为母材,断裂方式为塑性断裂,断口形貌以韧窝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