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2.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3.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4.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13,(11):F0003-F0003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相似文献   

6.
古训今译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注释:验:验证、验合之意;本:推究、推原之意;《备急千金要方》: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该书  相似文献   

7.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摘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相似文献   

8.
正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正> 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动工修建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已于今年4月在其故里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动工修建。该纪念碑系由我省名老中医米伯让研究员提议,铜川市政协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集资筹办的。共树立11块高2米、宽1.14米的石碑,与药王山整个建筑格局相互辉映。碑文分别为: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序文;孙思邈像;孙思邈撰《大医精诚论》、《火医习业论》,《备急千金要方序》、《千金翼方序》;宋林亿撰《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校正千金翼方表》;日本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长安黄竹斋撰《孙思邈传》、《医德文》。落成典礼同时还将召开“孙思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13,(12):2517-2517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  相似文献   

11.
古训今译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注释:验:验证、验合之意;本:推究、推原之意;《备急千金要方》: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  相似文献   

12.
“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篇》,是孙思邈对当时学医的人提出的医者道德修养的要求。他认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立下大志,树起雄心,不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公元581~682年间,即生于北周,历于隋,死于唐。孙思邈主要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我们研究孙氏的学术内容,现在也仅能从这两部书来着手. 《备急千金要方》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  相似文献   

14.
大医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享年102岁,被尊称为"药王",后被宋徽宗追封为妙应真人。说起药王孙思邈不能不提到他在医德方面的至高境界,《备急千金要方》首卷的《大医精诚》篇阐述的比较完备,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他的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思想为后世树立了楷模也成  相似文献   

15.
<正>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部重要的中医临床医学典籍,被誉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书中继承了先秦至隋唐时期医学各家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并汇集了“药王”孙思邈的行医感悟和创新疗法。《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书共30卷,载方5 300多首,内容涉及“大医精诚”等医德思想,且对食疗养生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推拿学等临床各科首次分类详述,  相似文献   

16.
高亚菲 《中医杂志》1996,37(2):72-74
唐·孙思邈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下简称《千金方》),集初唐及唐以前医学发展之大成,开唐以后一代医风,不仅使唐代医学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而且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祖国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著。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孙氏自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命书名为《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原书共分30卷,内容包括妇人、少小、七窍、诸风、伤寒、脏腑诸病、外科、备急、养性、针灸等等,总计232门,合方论5300首。从方剂看,笔者统计约  相似文献   

18.
<正>"大医精诚"是"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医德修养的论述。文章告诫医者要"精""、诚",即技术精湛,品德高尚;同时在作风上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物;其次在诊治上更要纤毫无共。这些论述对于缓和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 ,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古代医德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医德史上 ,他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医德原则和规范 ,开创了较完整的传统医德思想体系。精诚合一的医德观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精髓 ,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孙思邈精诚合一的医德观精诚合一 ,即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有机结合 ,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 ,也是其医学伦理观的突出特色[1] 。孙思邈把医德与医术完全融为一体。他认为 ,苍生大医必须精诚合一 ,医德高尚…  相似文献   

20.
定志丸对东莨菪碱诱发大鼠被动回避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定志丸在防治记忆障碍作用上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定志丸为佳。茯苓、远志、石菖蒲有协同人参之作用。《和剂局方》中的朱砂未见有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故无组成方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