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症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54 例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83 例 青少年单相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作认知功能测验,包括: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连线测验(TMT)、持续操作测验(CPT)、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词语流畅性测验(VF)、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改良版(WCST),并与50 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经过6 周治疗后,对抑郁症状缓解(HAMD≤7 分)患者重复上述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入组时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两组在认知功能方面广泛受损,表现为TMT-A、WAIS-RC 数字符号、CPT、WAIS-RC 数字广- 倒背、WAIS-RC视觉再生、VF、WCST 和TMT-B项目上与健康人群相比明显成绩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对两组临床痊愈的患者重复测验,发现两者在WAIS-RC 数字符号和WAIS-RC 视觉再生方面存在持续性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CPT 项目上存在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相抑郁症患者表现为VF和TMT-B 项目上存在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在抑郁状态时,认知功能广泛受损,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抑郁症状缓解后,双相障碍Ⅱ型表现为持续性注意 功能障碍,而单相抑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戚洪莉  胡少华  魏宁  胡婵婵  陈京凯  许毅 《浙江医学》2016,38(9):633-635,638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5例符合DSM-IV-R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病例组)和45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彩色连线测验(TMT)、STROOP卡片测验(CWT)以及持续操作测验(CP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WCST分类测验方面,两组间正确反应数、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病例组较对照组差。在CPT测验中,病例组在错误次数1和第2次按键数中较对照组差(P<0.01),其他指标第1次按键、错误次数2、第3次按键、错误次数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MT和CWT测验方面,病例组TMTA分测验较对照组差(P<0.05),CWT卡片B和卡片C分测验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病例组较对照组差。结论双相障碍II型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明显损害,主要表现为大脑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及信息的处理速度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3.
双相障碍是一种病因学复杂,以病程循环、复发率高为主要特点的严重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一级亲属精神障碍家族史在双相Ⅰ型为15.4%,Ⅱ型为26.5%。无论在疾病发作期还是在疾病稳定期,双相障碍(BPD)患者及其健康亲属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注意、记忆、学习、执行功能和精神运动速度等方面的缺陷。现就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神经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纯强迫症与伴双相障碍共病的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连线试验A和B、韦氏积木拼图子测试评估81例单纯强迫症和74例伴双相障碍共病的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和操作智商.结果 伴双相障碍共病的强迫症患者注意、执行功能以及操作智商较单纯强迫症患者差.结论 共病双相障碍会加重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对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组30例,碳酸锂单药治疗组30例。采用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比较组间认知、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治疗组在WCST卡片总数(t=3.83,P=0.000)、持续错误(t=2.19,P=0.039)、随机错误(t=3.68,P=0.000)、WMS-RC总分(t=2.27,P=0.020)、记忆商数(t=4.10,P=0.000)、数字广度(t=2.11,P=0.031)测评中均优于碳酸锂单药组。结论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和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间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正常对照组各30例。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连线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数字符号、图形视觉再生测验,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比正常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组有明显的损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健康亲属均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临床特征,进一步对比分析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健康对照人群之间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以及部分糖代谢指标。方法:根据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提供的的诊断标准,我们将135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双相Ⅰ型障碍组(89例)、双相Ⅱ型障碍组(46例),另选择52例健康个体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双相Ⅰ型障碍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阳性率、情感稳定剂使用率、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双相Ⅱ型障碍组(P〈0.05),以抑郁为首发症状患者的比例、既往自杀未遂率显著低于双相Ⅱ型障碍组(P〈0.05)。(2)三组间血清BDNF、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不全相等(P〈0.05),双相Ⅰ型障碍组、双相Ⅱ型障碍组血清BDN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INS、HOMA2-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双相Ⅰ型障碍组与双相Ⅱ型障碍组之间血清BDNF、FINS、HOMA2-IR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区别,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有所下降,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探讨双相障碍和双相障碍共病社交恐惧症之间认知功能障碍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40例单纯双相障碍组、38例双相障碍共病社交恐惧症组和37例正常对照组使用WAIS智力全套测验、WMS逻辑记忆与视觉再生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及B、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  相似文献   

9.
钱敏才 《浙江医学》2021,43(5):462-466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对躁狂和(或)轻躁狂或抑郁发作提出了伴“混合特征”的概念,无论是双相障碍躁狂和(或)轻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均可伴有反相的症状,当症状数量达到一定的条目但又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和(或)轻躁狂发作标准时即可诊断为“伴混合特征”。虽然这一概念便于临床应用,但在伴混合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DMX)中,如何与双相障碍特别是双相障碍Ⅱ型进行鉴别存在一定的困难,且目前无针对DMX的治疗指南。本文从DSM-5“伴混合特征”概念的提出、DMX的临床特点、与双相障碍Ⅱ型的比较、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比较DMX与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异同点,同时建议今后对DMX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细胞因子等生物标志物、治疗、预后及转归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与单纯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对照,将有助于判定DMX归属于单相障碍还是双相障碍,或是一个独立的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点,为认知功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EBPM评分为(3.80±0.85)分,对照组EBPM评分为(4.10±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5,P=0.143),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TBPM评分为(3.33±1.09)分,对照组TBPM评分为(3.93±0.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2).结论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非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神经心理测验和听感觉门控P50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岛)刺激范式。改良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M-WCST),韦氏记忆测验(W-MS)和工作记忆(WM)测验对37名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和31名健康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①患者组P50抑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M-WCST结果显示,患者组正确数和正确分类数低于对照组,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高于对照组(P〈0.01);WMS结果显示,患者组远、近和瞬时记忆、记忆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WM低于对照组(P〈0.01)。③患者组P50抑制与神经心理测验指标之间经相关分析无相关性。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和高级执行功能缺陷。P50抑制与神经心理测验指标可能反映认知功能不同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K)表达水平与老年性痴呆(AD)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9例AD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MK表达水平.结果 AD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8例AD患者(71.8%)血清MK表达水平高于界值(566 pg/ml),对照组除1例外其他均低于界值(P<0.01).MK与AD有较强关联性(r=0.723,P<0.05),两组MK水平诊断试验显示特异性为0.98,阳性预测值为0.97,阳性似然比32倍,均显示有较大临床诊断价值.AD患者血清MK的高水平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MK表达水平在AD患者中显著增加,可能与该疾病的病理进程有一定相关性,对AD患者特异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神经心理学的检测工具对中度和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患者进行测试,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D患者的认知和精神行为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MMSE、AVLT、ADAS-cog对中度和重度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用ADL、NPI对其非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随病程的延长,AD患者的病情加重。重度AD患者的MMSE、AVLT、ADAS-cog、ADL、NPI得分均较中度AD患者明显差。在MMSE测试中,两者在时间定向、计算、记忆力、语言、运用和视空间技能五个亚项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AVLT测试中,两者的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在ADAS-cog测试中,两者在指令的回忆、单词回忆、找词困难和语言理解四个亚项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ADL中,躯体生活自理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神经精神症状上,重度AD患者在淡漠、异常行为方面发生率均较高。结论:总体来说,AD患者的病情越重,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精神症状越重,但不同症状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轻度阿尔茨海默(AD)患者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异同,并从雄激素角度探讨二者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词汇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等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睾酮评估雄激素水平。结果1.在词汇[(7.78±2.46)分Vs(9.13±2.76)分]、木块图[(7.43±2.31)分Vs(8.67±2.65)分]测验中老年精神分裂症组损伤较轻度AD组更严重,差异有显著性。在逻辑记忆[(8.32±3.53)分(11.58±3.82)分]、视觉再生[(6.32±2.43)分Vs(8.13±2.31)分]、线方向判断测验中[(17.36±4.35)分Vs(21.08±5.49)分],轻度AD组损伤较老年精神分裂症组更严重,差异有显著性。2组睾酮比较,轻度AD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2.除线方向判断测验外,轻度AD组认知功能测验的成绩与睾酮的水平明显正相关,而老年精神分裂症组所有认知功能测验的成绩与睾酮的水平不相关。结论轻度AD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受损的形式上是不同的,雄激素的下降可能是A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而雄激素的下降可能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67例(67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Ⅰ (n=17)、观察组Ⅱ(n=16)、对照组Ⅰ(n=17)及对照组Ⅱ(n=1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加高氧液,对照组Ⅱ加高压氧;观察组Ⅰ ITD加高氧液,观察组ⅡITD加高压氧.结果 四组治疗后PTA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Ⅰ、对照组Ⅱ、观察组Ⅱ治疗后0.25 kHz纯音听阈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Ⅱ治疗后8 kHz纯音听阈低于治疗前(P<0.05);中重度、重度及全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度(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活血化瘀中药、维生素、高氧液或高压氧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邱燕东  毕桂南  石胜良  黎彬如 《广西医学》2010,32(12):1469-1471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D 14例、MCI 14例和对照组11例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3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AD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CI组与A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及AD均有炎症改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A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AD进一步病理变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次发病(以下简称为首发)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发患者为研究组,给予利培酮(40例,46mg/d)或奥氮平(40例,106mg/d)或奥氮平(40例,1020mg/d)治疗,共12周。于治疗基线和治疗末评定18项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8)、韦氏记忆量表、连续操作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并与8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②研究组患者正确应答数与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r=-0.26,P=0.021),记忆商数与焦虑抑郁分呈负相关(r=-0.27,P=0.017),短时记忆与缺乏活力分呈负相关(r=-0.34,P=0.002)。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记忆商数、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发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明显提高,认知障碍改善与临床症状缓解存在相关性,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Ⅳ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9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FourthEdi—tion,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5)岁;健康对照组10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66±6)岁。所有的患者及44例健康对照者完成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ACE基因扩增和I/D多态性分型。结果患者组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除连线测试B成绩外,其余的成绩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的数字广度测试(顺背)成绩与HAMD总分成负相关(r=-0.213,P=0.040)。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5,P=0.418;X2=0.700,P=0.403);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各基因型问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受损,抑郁严重程度与工作记忆成绩密切相关,ACE基因I/D多态性与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及认知功能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米小昆  韩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44-2447
目的 观察海马萎缩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探索其早期发现认知功能下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健康体检人群、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各35例进行随访,随访频率为1次/年,随访时间5年,排除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完成随访的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进展情况最终分为以下4组,健康体检人群(NG)组23例、未进展为AD的aMCI(aMCI-S)组25例、进展为AD的aMCI(aMCI-AD)组10例、AD组15例。比较4组认知功能〔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下降率表示〕、海马体积(HV)、海马萎缩率,并分析海马萎缩率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AD组MMSE评分、HV低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AD组患者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海马萎缩率与MMSE评分下降率呈正相关(r=0.745,P<0.001)。结论 海马萎缩率可准确及时反映认知功能下降的高危aMCI人群,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