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一次麻醉行胃镜、肠镜联合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对67例患者进行一次麻醉行胃镜、肠镜联合检查(观察组),并以分次麻醉先后行胃镜、肠镜检查的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检查目的、总检查费用、总检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以体检为目的占47.76%(32/67),对照组为12.24%(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为目的 10例(14.93%),对照组22例(2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检查时间、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苏醒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异常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麻醉行胃肠镜联合检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尤期适合全身情况较好的健康体检者,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原卓敏  贾心连  刘悦 《当代医学》2021,27(33):163-165
目的 分析老年胃肠镜检查术中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开展麻醉)和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及丙泊酚开展麻醉),每组60例.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唤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与置入胃肠镜和取出胃肠镜时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置入胃镜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取出胃镜后,观察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胃肠镜检查术中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显著,能减少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指导临床用药、提高麻醉质量及减少麻醉并发症等方面的意义。方法68例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IS组,n=35)和未用脑电双频指数组(对照组,n=3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中(胃肠镜操作开始后5min)和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麻醉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觉,术毕全部患者都顺利唤醒。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O.05),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MAP、HR、R、SpO2均无明显差异(P〉0.05);BIS组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通过BIS监测麻醉深度下,可避免盲目使用丙泊酚的相对过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印例要做无痛肠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后,再给异丙酚1~2mg/kg麻醉,对照组单纯异丙酚1~2mg/kg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检查结束后询问患者的感受。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5分钟)观察组血压比对照组平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且苏醒快,镇痛效果满意。结论:芬太尼联用异丙酚麻醉进行肠镜检查对老年患者是安全、舒适、无痛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联合麻醉方案对行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行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22例作为资料,依据麻醉方案分组各61例,对照组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方案,观察组为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检查前与检查后生命体征各指标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麻醉后离室时间及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2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7%,P0.05。结论针对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方案可有效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检查后尽快苏醒,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肠镜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期间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利用分组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治疗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不良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患者31.1%(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苏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胃肠镜检查的老年人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术后麻醉苏醒比较快,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胃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者之间生命体征、疼痛指数、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各组生面体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镜检查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对照组出现3例头晕、3例头痛、3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达22.5%,术后实验组出现2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检查中能够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静脉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胃肠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丙泊酚1.5~2mg/kg;B组给予依托咪酯0.2~O.25mg/kg;C组先静脉注射丙泊酚30~40mg,然后再给依托咪酯10~15mg。观察患者在检查时的血液动力学指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z)、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检查过程中的Sp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药前比较,注药后A组患者血压下降较明显,C组注射痛及肌颤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联合应用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更适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阮玉琴  唐天奇 《浙江医学》2023,45(13):1416-1419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阜阳民生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0.1mg/kg依托咪酯+1~2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研究组给予0.1mg/kg依托咪酯+1~2mg/kg丙泊酚+0.83μg/mL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和苏醒时间,满意度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min(T1)和唤醒时(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4±0.58)分,高于对照组的(8.95±0.47)分(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点收缩压、舒张压、HR和SpO2均低于T0时点(均P<0.05);研究组患者T1和T2时点收缩压、舒张压、HR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联合东莨菪碱预防无痛胃肠镜麻醉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联合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预防恶心呕吐,B组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C组使用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比较三组围术期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评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后4h、8h、24h POF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苏醒后48h PO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麻醉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东莨菪碱可明显降低无痛胃肠镜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人经鼻胃镜检查时生命体征及术中反应,并与经口无痛胃镜相比较,探讨老年人经鼻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老年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经鼻胃镜组)50例,对照组(无痛胃镜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术中反应及操作时间(与麻醉后行胃镜检查时间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胃镜检查中SBP、DBP、HR均较检查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2较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SBP、DBP、HR、SaO2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胃镜检查过程中,试验组SBP、DBP、HR、SaO2分别为(129.4±6.3)、(71.3±4.2)mm Hg、(82.0±4.2)次/min、(98.0±2.9)%,均较对照组高(P〈0.01),胃镜检查中对照组患者SBP、DBP、HR、SaO2分别为(110.1±3.1)、(60.2±2.3)mm Hg、(67.5±3.8)次/min、(95.3±2.0)%,均较前显著降低(均P〈0.01);胃镜检查中,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呛咳、躁动,术后询问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镜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稍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患者经鼻胃镜检查是更安全的,可耐受的。  相似文献   

12.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手术团队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施行46例早期胃间质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微创手术组(双镜联合组)24例,开腹手术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79.71±24.34)min vs(101.09±26.48)min,t=-2.854,P=0.007],术中出血量少[(35.42±17.00)ml vs(85.23±43.30)ml,t=-5.05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04±1.78)d vs(10.00±3.12)d,t=-5.226,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23.92±5.66)h vs(49.27±17.14)h,t=-6.615,P=0.000]。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相比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细胃镜、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诊疗的安全性、效果和价值。 方法随机对有上消化道疾病的274例患者做经超细胃镜、普通胃镜或无痛胃镜检查,其中经口超细胃镜82组例,经鼻超细胃镜组32例,普通胃镜组80例,无痛胃镜组80例。对胃镜检查前、检查中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过程中的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普通胃镜患者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无痛胃镜患者检查中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舒张压有所下降,但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口与经鼻胃镜患者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超细胃镜检查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症状明显减少,而无痛胃镜检查中无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症状,检查后患者均对受检过程无记忆,愿意再次接受内镜检查。 结论四种胃镜检查中,经鼻超细胃镜的安全性优于无痛胃镜,而无痛胃镜的耐受性最好,可应用于精神障碍病人和对内镜有恐惧感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和PCA泵输注组(PCA组),每组40例.C组未行麻醉处理;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即开始镜检;PCA组以PCA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效果、镜检情况、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组和PC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Ρ〈0.01),且镜检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Ρ〈0.01);P组不能主动翻身配合检查,镜检开始及检查中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较另两组明显(Ρ〈0.01),患者留院时间较长;PCA组检查者满意度较另两组高(Ρ〈0.05),不良体动反应少见(Ρ〈0.01).结论 PCA技术用于结肠镜检查镇痛效果完善,安全性好,病人检查中能主动配合医生变换体位,使肠镜操作流程更加顺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71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最重狭窄程度分为两组:非狭窄组(狭窄程度〈50%,43例)和狭窄组(狭窄程度≥50%,28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等的差异。结果显示,狭窄组患者平均年龄(58±8)岁,高于非狭窄组的(52±9)岁,t=2.43,P=0.02。两组间冠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除狭窄组患者症状持续〈5min比例高外(X2=5.98,P=0.02),劳力性心绞痛、发病≤6个月就诊和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右冠状动脉狭窄者无前壁缺血出现,单独左前降支狭窄、两支血管病变者均可出现前壁、下壁或混合室壁缺血。提示,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法判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固定狭窄,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韦登文 《河北医学》2014,20(2):286-28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小儿无痛胃镜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3-10岁无并存病患儿,完全随机分成2组,一组接受芬太尼复合丙泊酚(FP组),另一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FE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min、2min、5min和10min以及检查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观察并记录全程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与FP组相比,FE组患儿MAP,HR,RR,SpO2下降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都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满意度及良好的麻醉后苏醒速度。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可以提供足够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丙泊酚小,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或Ⅱ级清官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44例)和对照组(Ⅱ组42例).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1μ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200mg/min,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HR、SpO2、SBP;麻醉起效时间;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唤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宫缩痛(VAS).结果Ⅰ组唤醒时间长于Ⅱ组(P〈0.05),注药后2 min两组SpO2、BP均低于麻醉前,HR均慢于麻醉前(P〈0.01).且I组SpO2、BP低于Ⅱ组(P〈0.05).I组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高于Ⅱ组(P〈0.05).II组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短于I组(P〈0.05).术中呼吸暂停和唤醒后10 min头昏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苏醒时躁动发生率和即刻宫缩痛(VAS)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满意,安全但有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李撰 《中国现代医生》2012,(30):106-10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用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舒芬太尼联用丙泊酚)和Ⅱ组(芬太尼联用丙泊酚)各4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丙泊酚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且对检查过程无记忆。Ⅰ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丙泊酚用量(2.06±0.43)mg/kg明显少于Ⅱ组的丙泊酚用量(3.59±0.97)mg/kg(t=12.23,P<0.05)。Ⅰ组出现低血压7例、呼吸抑制4例、心动过缓3例;Ⅱ组出现低血压13例、呼吸抑制9例、心动过缓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用丙泊酚在无痛胃镜麻醉效果好、丙泊酚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