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涛  李芳邻  贺今  林晓英 《新医学》2009,40(1):24-2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5例中低危MD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9例,予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司坦唑醇2mmg,每日3次,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50mg/d,每日睡前口服,无明显不良反应则每周递增50mg,加量至300mmg/d,若患者不能耐受便减量至100mg/d,以100~200mg/d范围内的最大耐受剂量维持治疗。对照组16例,予环孢素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司坦唑醇2mg,每日3次口服,环孢素起始剂量为3mg/(kg·d)口服,2周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2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疗程。观察组的血液学缓解率为47%、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缓解率为44%、总有效率为69%,2组的缓解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改善率、治疗后脱离输血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治疗MDS与环孢素联合司坦唑醇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状况,使部分病例脱离输血依赖,可视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2.
朱蓓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91-2191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疗效.方法:GHD患儿16例,予国产rhGH每晚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16例患儿生长速率由(2.8±0.6)cm/年增至(12.2±3.1)cm/年,身高由(115.7±13.7)cm增至(121.8±13.8)cm,骨龄由(6.2±2.3)岁增至(6.5±2.0)岁,2例出现亚临床甲低.结论:国产rhGH是治疗GH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GHD)对战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对1982年~2001年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有完整病史资料72例进行回顺性分析。给予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的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使用剂量为0.1 U/kg,睡前皮下肌注,治疗时间≥1年。未经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的为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结果治疗组男性患儿治疗前身高标准差计分(4.63±1.48),预计成年身高(163 3±11.2)cm,治疗后身高标准差计分(2.47±1.86),预计成年身高(168.4±8.2)cm,成年身高(161.8±6.3)cm,成年身高标准差(2.28±1.07),治疗后预计成年身高与治疗前预计成年身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性患儿身高标准差计分(5.1±1.9),预计成年身高(163.4±11.2)cm,成年身高(151.2±7 3)cm,成年身高标准差(4.8±1.7),治疗组与对照组成年身高和成年身高标准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女性患儿治疗前身高标准差计分(4.8±1.7),预计成年身高(152 2±10.3)cm,成年身高(146.1.2±4.32)cm,成年身高标准差(3.85±2.1 8),治疗后预计成年身高(158.9±6 9)cm,身高标准差计分(2.28±1.07),预计成年身高与治疗前预计成年身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女性患儿,预计成年身高(152.2±10.3)cm,成年身高(146.1±4.32)cm,成年身高标准差(3.85±2.18),治疗组与对照组成年身高和成年身高标准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GH治疗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能增加生长速度和预计身高,成年后身高更加接近或达到靶身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以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0.1~0.11 u/(kg.d)共6个月。结果:60例患者身高平均增加(7.0±1.0)cm,年生长速由治疗前的(2.8±1.0)cm/年增加到(13.2±3.5)cm/年,但体重和骨龄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共有13.3%的患者出现血清T4水平下降,3.3%的患者于注射部位出现短暂的红肿或痒感等,5%的患者出现短暂的眼睑浮肿、膝关节疼痛等,但所有这些现象均未影响患者体格的线性生长。结论: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是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生长激素缺乏症确诊试验测定后的矮小儿童,采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4-08湖南省儿童医院核医学科经运动筛查和左旋多巴药物刺激试验及化学发光测定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患儿50例,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剂量为0.1(U/kg·d),每日睡前30min皮下注射,6个月/疗程,治疗2个疗程。跟踪随访。结果估计合格数50例并全部进入分析。治疗6个月后8例患儿放弃治疗。故第2个疗程纳入分析42例。①治疗6,12个月身高比治疗前身高明显增加,(123.7±11.5),(130.1±8.2);(117±13.0)cm,t=5.38,P<0.01。②治疗6,12个月的生长速度比治疗前显著加快(5.68±1.16),(5.68±1.16),(3.06±0.32)cm/年;t=7.12,P<0.01。③治疗6,12个月后骨龄比治疗前明显增加,(6.5±2.2),(7.0±1.8),(6.0±2.4)岁,t=5.0,P<0.01。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使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儿童身高快速增长的同时骨龄增加,干预效果明显,因其费用较高,治疗者不易坚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10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28例和氟哌啶醇组33例。两组均在第1周内加至常规治疗剂量,并连服8周,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3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水平,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分析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水平接近(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1.010,P>0.05),氟哌啶醇组显著高于治疗前犤(98.96±47.58),(16.58±10.38)μg/L,t=9.816,P<0.01犦。②生长激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水平接近(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0.2078,P>0.05)。氟哌啶醇组显著低于治疗前犤(1.57±1.68),(2.4±1.98)μg/L,P<0.01犦。③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治疗前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相关性(r=0.081,-0.283;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相关系数为r=-0.162,-0.263,氟哌啶醇组为r=0.238,-0.173;P均>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对患者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影响不明显,临床治疗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以降低药物的风险和减少药物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予环孢素A、司坦唑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PLT、WBC、血清VEGF水平,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WBC、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孢素A与司坦唑醇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提高PLT、WBC水平,改善造血微环境、骨髓造血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血液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小林  赖应昌  刘扶兴 《新医学》2002,33(5):294-295
目的:总结65例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成人再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成人再障患者中,46%有CD4/CD8倒置,慢性再障的治疗有效率为70%,重型再障为51%,慢性再障中司坦唑醇和环孢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77%,单用司坦唑醇有效率为67%,重型再障中司坦唑醇和环孢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58%,半日用司坦唑醇有效率为2/6,慢性再障和重型再障1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42%,院内死亡15例中,67%死于脑出血,结论:司坦唑醇是治疗慢性再障的主要药物,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佳,恒坦唑醇和环孢素联合应用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本病起病缓慢,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近年来因工业化日渐发展、环境污染加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对收治的4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司坦唑醇联合中药再造生血片治疗与单用司坦唑醇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