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孙宁娜  张博 《包装工程》2021,42(8):293-299, 303
目的 研究通感多觉叠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完善通感设计理论,探究多觉叠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流程与方法.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研、焦点小组等研究方法,以普洱茶茶饮为设计对象,从用户对普洱茶茶饮的情感体验出发,在主题设定、感知关联、感官综合体验、情感共鸣等方面进行探讨,补充提出通感设计中以主题性为核心的设计策略,构建通感多觉叠加的产品设计理论和应用模型.结论 丰富通感设计中的多觉叠加理论,梳理出通感多觉叠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流程.以琥珀为主题,设计出一款基于个人休闲场景多维度体验的普洱茶茶具与茶包,丰富了用户在普洱茶饮用过程中的多感官情感体验,对通感多觉叠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凌浩  娄明  何娟 《包装工程》2018,39(6):14-19
目的对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进行分析。方法以用户的符号体验本身为起点,针对产品的特性,从社会、心理、环境、哲学等维度进行多角度的探究。结论产品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与用户的交互并非仅是通过视觉途径的单一感知,更是涉及到"五感"的多感官途径。艺术的通感则是在不同感官及心理因素单一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与相关转化,进而实现从感官到情感的综合体验,因此,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内在的机制与产品在体验设计中的通感转译过程及特性,进而探讨出通感在产品符号体验设计中的构建策略、转译重点与不同应用,从而使用户获得更加微妙及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张祖耀  叶镠勤 《包装工程》2021,42(18):368-373
目的 通过多感官体验研究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情感体验,增强用户与文创产品间的情感沟通,提升产品设计水平与质量,解决当前创意不足、形式单一等同质化问题.方法 从交互的角度将博物馆文创产品分为3个维度,结合文创案例从通感的3种层次构建用户多感官体验模型以及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实践进行说明与验证.结果 基于多感官体验的设计方法可以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强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区别度.结论 多感官体验有助于促进产品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推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产品情感体验设计层次模型建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吉虹  严海燕  廖海进 《包装工程》2018,39(24):177-182
目的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数量异军突起,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的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情感体验设计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方法 基于Donald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层次,分析用户使用手机应用客户端(以下简称APP)的情感体验流程,探讨情感体验的关键立足点,进一步结合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构建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情感体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设计案例阐述模型的应用。结论 提出交互行为是用户情感体验的关键立足点,建构了移动互联网产品情感体验设计三层次模型,即情境构造、多通道交互、用户习惯捕捉。  相似文献   

5.
刘伟  辛欣  朱燕丛  贾京鹏 《包装工程》2017,38(20):23-26
目的探索交互设计的方法与流程在基于车联网的HMI交互体验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方式,推进车联网技术在HMI交互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以交互设计方法与流程为基础,分析和对比不同课题中交互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的应用方式,利用策略性设计成果检验方法的有效性。探讨了交互设计方法与流程在HMI交互体验研究和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方式。结论结合案例表明了交互设计方法与流程在HMI交互体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时刻基于用户中心理念对具体方法进行灵活组合运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伟伟  宁瑨  魏婷 《包装工程》2022,43(4):147-155
目的 探究感知体验中认知负荷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实现高效完成用户使用行为的目标任务。在体验过程中缩短心理维度的交互距离,打造深层次的感官及情感体验。方法 从感知体验视角针对用户的认知负荷行为进行深度剖析,在认知负荷视角下构建基于用户情绪的感知体验服务模型,借助PAD情感空间距离及欧式距离算法获取用户情感状态,利用服务设计方法对标认知负荷触点,进而调节用户认知识别路径。通过识别用户情绪、提取消极情绪触点并改善对应认知结构、优化信息呈现方式等减轻用户情感认知负担、提高用户认知效度。融合心理学、认知科学与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探寻用户心理,聚焦用户使用需求及情感体验。结论 形成对产品“感知识别-认知-感知体验-情绪评价”全流程的一致性通感定义,重塑用户体验中的认知行为路径,减少交互过程中冗杂的感知及情感负荷,并通过汗糖检测APP的设计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吴皓东  沈杰 《包装工程》2024,(8):168-177
目的 通过对主题乐园在线内容信息的发掘,研究主题乐园用户体验生成流程中的相关要素及其形成机理,探讨主题乐园服务的提升方式。方法 将大众点评平台上海迪士尼乐园近三年评论作为数据样本,基于在线评论的研究方法,以用户体验设计的三层次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视角,借助Python软件爬取网络文本,先使用词频分析再运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流程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结果 从直观层感知、交互层感知和反思层感知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影响主题乐园用户体验的三个层级间的关系,其中反思层感知、交互层感知和直观层感知分别为首要、关键与次要影响因素。结论 从用户体验的三个层次梳理主题乐园用户体验影响子因素,构建主题乐园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大信息时代良好信息交互体验过程中的反馈交互,研究以过程体验为核心的微交互及整体产品反馈感知下的交互设计路径,论述在体验时代,用户由功能导向到体验感知的转变,并探索具体交互设计方法。方法深入分析信息产品交互反馈的过程,剖析用户在与信息交互中所关注的重点,从用户体验要素、感知、决策行为的过程,探索信息交互反馈等各个要素的特征,从交互过程中总结交互反馈的侧重点,通过微交互、整体交互反馈以及具体案例及demo测试进行验证。结论信息产品交互过程中交互反馈体验优劣直接影响体验整体感知,直接影响产品粘性,构建以过程体验为中心的信息交互反馈设计框架,要从反馈的具象、上下文、动效等视角阐释,注重细节过程,注重交互反馈的构成构建,综合运用增强交互反馈良好过程性的体验要素完成信息产品交互反馈的设计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压路机操纵手柄为对象,探讨交互品质研究方法,改进用户体验。方法对交互品质进行解析,由用户体验与交互品质的关联性,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品质研究方法;面向压路机操纵手柄典型任务进行用户体验研究,梳理压路机手柄的操作流程,并对交互行为进行聚类分析,结合语义分析构建用户体验词库,运用半结构式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对驾驶员的操纵体验进行调研;以专家研讨的形式进行驾驶员的操纵体验向交互特征的映射,构建交互特征集,进而对操纵手柄的交互品质进行分析与阐释。结果得出了压路机操纵手柄的交互特征与交互品质。结论通过用户体验可以映射交互特征,得到了交互品质,对于从交互品质的角度指导交互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升儿童玩具的交互体验。方法 首先,总结市场上儿童智能玩具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其次,对触觉体验及儿童触觉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研究触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玩具材质的触觉隐性特征、感知积累和行为暗示。结果 提出5个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策略:及时清晰的反馈响应、成长式的交互模式设计、隐喻行为的合理引导、触觉载体的技术性优化、全感知式的交互场景搭建。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设计,从实践上挖掘触觉体验在智能玩具上的应用特点。结论 触觉体验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形式。触觉体验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策略提高了儿童智能玩具的用户体验,为未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温文龙  王峰  刘旖  蒋旭  王维凡 《包装工程》2022,43(20):187-193
目的 公共互动装置作为现代城市空间中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媒介,致力于构建人与作品间的对话。通过空间元素的重构来改变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连接人与城市的对话。但现有的互动装置同质化趋向严重,未能从本质上促进参与者的情感提升,缺乏与用户之间的深度连接。方法 基于情感化设计、互动仪式链和积极共鸣理论,从互动行为本身出发,探讨影响参与者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以及因素的作用路径,从而构建互动装置的情感因素模型。结论 研究表明,互动仪式正向影响被试者的情感体验,积极共鸣间接影响被试者的情感体验。体验阈值作为调节变量,既在互动仪式和情感体验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又在积极共鸣的中介作用中发挥调节作用。同时经验的个体性差异对积极共鸣提出了较高要求,体验阈值与积极共鸣的中介效应呈负相关关系。该结果为强调互动参与的互动装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頔 《包装工程》2017,38(12):223-227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的儿童玩具书籍的互动体验设计。方法对儿童玩具书籍进行归纳,从材料的质感、色彩、声音、造型、气味和味道、光影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由材质营造的玩具书籍互动体验设计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和作用。结论总结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当代新型材料,提出开发儿童玩具书籍互动体验设计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知世界和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3.
心流视角下网络购物平台交互体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璐珺  巩淼森  蒋晓 《包装工程》2018,39(2):214-218
目的探究能给网购者带来良好购买欲望和用户体验的网络购物平台的设计方法。方法以心流理论的3个阶段9种特征为理论依据,充分挖掘网购平台用户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分析得出能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设计方法。结论心流理论在网购平台上的设计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交互体验,并为网购平台提供更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展示设计更深层次体验的实现方式和方法论。方法采用广义叙事的理论,以现代数字交互手段作为技术支持,结合理论模型与案例,分析广义叙事框架下展示设计深度体验的实现方法。结论展示设计的体验研究更多的是从传统的流线体验、空间体验、视觉体验转向五感体验,继而更进一步转向深度的心灵体验。广义叙事性的研究发展给这种层级线性的体验给予了颠覆性的框架支持,在广义叙事的状态下,叙事主客体与描述信源之间呈相互纠缠的关系。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普遍化是不可逆的,通过广义叙事的原理能提升展示设计的深层体验,并借助数字交互技术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宣  舒安琦 《包装工程》2024,(6):461-470
目的 在交互叙事视角下,研究城市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及设计实践。方法 通过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智慧博物馆交互叙述的构成要素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交互叙事与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关系,从构建跨数字媒介的多感官沉浸体验、重构交互叙事要素与关联叙事内容、营造情境感知的叙事空间与互动式故事体验三个方面提出基于交互叙事的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并设计基于交互叙事的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流程,从实践良渚博物馆沉浸体验项目的角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设计者通过编码叙事空间和叙事内容,运用跨数字媒介助力多感官沉浸,提取智慧博物馆文化作为叙事主题,优化沉浸交互体验空间,使参观者超越时空限制,与所在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互动,从而对城市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马嘶风 《包装工程》2022,43(12):355-358
目的 探索交互界面设计中情感化因素的主要表现与应用。方法 结合交互设计的特点和情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交互界面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交互界面设计情感化需求的主要表现方式,分别从视觉、使用、反思3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此为支撑深入剖析手机界面、APP广告界面和智能车载后视镜界面在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应用与表现,并总结相关的应用策略。结论 将情感化因素融入交互界面设计中,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既可以轻松实现所有功能的集合,又能达到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情感交互理论的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孙辛欣  许柏鸣 《包装工程》2016,37(14):113-116
目的研究家具设计中的情感交互形式及设计方法,丰富家具设计理论,并指导设计实践。方法将情感交互理论导入家具设计中,结合案例分析并形成基于用户情感交互形式的家具设计方法。结论指出了情感交互具有提升家具品质的价值。人与家具的情感交互分为审美导向、效用导向及互动导向3种形式。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以审美为导向的家具形象情感交互设计、以互动为导向的家具操作行为设计以及以互动为导向的情感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姚江  贺晨欢 《包装工程》2024,(8):381-396
目的 通过构建“节事符号感知-移情-民俗体验”模型,来研究节事符号感知对民俗体验的影响作用,并探讨移情的中介作用,旨在创新提升民俗体验的新路径及民俗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传播的新思路。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心理学感知和移情理论、认知学的符号理论及经济学的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从设计学视角出发,通过梳理节事符号感知、移情与民俗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内涵,构建以移情为中介的节事符号感知对民俗体验影响作用的数据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移情作用下节事符号感知对民俗体验的影响机制。结果 证实了节事符号感知对民俗体验和移情的正向影响及作用,同时证实了认知移情和行为移情对现实场景民俗体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虚拟场景民俗体验有非显著的正向影响,验证了移情在节事符号感知和民俗体验之间的中介效应。结论 明晰了移情在提升节事符号感知和民俗体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移情可以建立民俗节事体验的情感连接、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认同,对丰富民俗体验的形式和打造民俗节事文化的传承、传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车联网中,人作为控制和平衡人—车—环境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体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新手驾驶员的驾驶特征,挖掘痛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交互策略,帮助新手驾驶员改善交互体验,提升驾驶信心。方法通过心理学定量研究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结合定性分析得出人车交互特质,绘制用户旅程,并提出符合驾驶特征的交互策略。结论结合心理学、用户研究的人车交互策略,对于新手驾驶员的实际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车联网下的道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