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建立和评价树鼩-人类疾病模型奠定血液生理学基础.方法滇西亚种树鼩92只,雌雄各半.禁食12 h后,非麻醉状态下心脏采血装入EDTA-K2抗凝管混匀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学各项生理指标测定.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的数据统计分析并与人的血液学生理指标参考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滇西亚种树鼩雌性和雄性血液学生理指标测定值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滇西亚种树鼩雌雄合并、雌性和雄性血液学生理指标测定值与人的血液学生理指标参考值比较得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均低于人的参考值.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数均高于人的参考值.单核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在人的参考值范围之内.结论测定了滇西亚种树鼩血液学各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脂肪肝和非脂肪肝患者各55例,其中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嗜酸细胞比率(E0%)、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比率(MONO%)、平均细胞容积(MCV)、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红细胞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但脂肪肝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3.
性别、年龄对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其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用MEK-7222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结果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周龄对其体重、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周龄对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平均体积有显著影响(P〈0.05),周龄对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色素量无显著影响(P〉0.05)。SPF级Wistar大鼠性别对体重、白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对嗜碱性细胞有显著影响(P〈0.05),性别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色素量、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的年龄、性别因素对其血常规值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发作期和治疗期间外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分析恶性疟患者与间日疟患者疟疾发作初期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患者服用蒿甲醚一个疗程巩固治疗中其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恶性疟组和间日疟组血常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恶性疟、间日疟患者在发作期治疗前外周血常规中淋巴细胞计数(LYMPH)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降低(P0.05);恶性疟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日疟组Hb、MCV、PLT、MPV及血小板压积(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服用蒿甲醚一个疗程期间外周血常规的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WBC总数、LYMPH、EO和PLT计数均有升高趋势,而RBC、Hb计数有下降趋势,观察到血常规散点图也有相应的改变。结论疟疾发作初期观察血常规指标和散点图的变化可辅助诊断疟疾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RBC、Hb计数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分析亚健康人群与基本健康人群血细胞的变化。方法:通过宣传征集志愿者,随机选取65名基本健康中青年志愿者作为健康人群(健康组),37名经过检查符合亚健康表现诊断的志愿者作为亚健康人群(亚健康组),并按照年龄将其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分别对两组人群采用血细胞检测仪检测血细胞系列,包括白细胞(WBC)、嗜中性粒细胞(NEU)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LYM)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绝对值(MID)、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较两组人群血细胞系列变化。结果:在青年人群中,与健康组比较,亚健康组WBC、NEU、MID及MID(%)、RBC降低,HGB、MCV、MCHC均升高。在中年人群中,与健康组比较,亚健康组WBC、LYM及MID降低,HGB、MCV、MCH、MCHC、RDW及MPV均升高。结论:亚健康人群免疫力均有所降低,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缺血模型长爪沙鼠近交系培育过程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方法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和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K-7222K)对近交第11至20代(F11到F20)近交系长爪沙鼠17项血液生化和22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F11~20长爪沙鼠的尿酸(URIC)、乳酸脱氢酶(LD)、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D)、镁(MG)、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嗜碱性粒细胞(BAS)、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呈现上升趋势,淋巴细胞(LYM)、肌酐(CRE)、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呈现下降趋势;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趋势平稳,多数指标F17后趋于平稳。结论长爪沙鼠近交培育对其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典型肺炎(SARS)的血常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SARS病人的血常规特点,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RS患者的白细胞多数正常或减低(80.2%);淋巴细胞可减少[百分比(22.8±11.5)%,绝对值(1.68±0.38)×109/L];单核细胞可增高[百分比(10.2±5.4)%,绝对值0.75±0.18];部分病人血小板减低,血小板<100×109/L占9.4%。SAR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总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面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及血小板压积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 我院收治的SARS病人多数WBC正常或减低,常有淋巴细胞减少,与国内外多数报道相符,但此特点不能作为诊断SARS的确诊或排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6例艾滋病患者和316例非艾滋病患者标本的血常规。结果:AIDS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RCL)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红细胞相关参数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临床诊治AIDS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去除术在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安全性及对免疫、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创伤中心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需行血小板去除术的患者20例为观察组,无须行血小板去除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形态变化、其他细胞成分、凝血指标、T细胞淋巴亚群的变化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L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百分比(P_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LT、MPV、红细胞压积(HCT)、PDW、P_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HCT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6,(35):61-64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与相应血常规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来自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年女性体检者共2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MS分为MS组348例,非MS组1932例。比较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析这些血常规指标与MS的相关性。根据所含异常代谢组分的不同将人群分为MS0、MS1、MS2、MS3、MS4组,分析各组间血常规指标的差异。结果:MS组的WBC、RBC、HGB、RDW、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WBC、HGB、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广州市某社区成年女性体检中WBC、RBC、HGB、RDW、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这几项血常规指标与M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这几项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可能与MS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生与相应血常规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来自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年女性体检者共2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MS分为MS组348例,非MS组1932例。比较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析这些血常规指标与MS的相关性。根据所含异常代谢组分的不同将人群分为MS0、MS1、MS2、MS3、MS4组,分析各组间血常规指标的差异。结果:MS组的WBC、RBC、HGB、RDW、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WBC、HGB、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广州市某社区成年女性体检中WBC、RBC、HGB、RDW、淋巴细胞绝对值、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这几项血常规指标与M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这几项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可能与MS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日本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渗透压:255 mOsm/L)和低渗稀释液(渗透压:206 mOsm/L)对25份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以专用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为正常对照,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低渗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稀释液渗透压降低主要影响与体积相关的参数,对细胞数量的计数影响不大;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室内质控,保证使用渗透压稳定的稀释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夏季驻守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部队男官兵血细胞分析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7月18-24日239名高海拔地区(西藏安多,平均海拔4 800 m)和336名低海拔地区(江苏南京,平均海拔30 m)男官兵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驻地男官兵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差异。结果 高海拔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低于低海拔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明显高于低海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都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高海拔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低海拔组(P<0.05),且高海拔组Hb、HCT均处于医学参考范围上限;高海拔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Hb含量(MCH)、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低于低海拔组(P<0.05),但两组都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组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6.
性别、年龄、微生物因素对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性别、年龄、微生物因素对Wistar大鼠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 Coulter JT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自动检测。结果 SPF级雌、雄老龄Wistar大鼠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色素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SPF级、普通级老龄Wistar大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SPF青年、老龄Wistar大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色素量、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性别、年龄、微生物对Wistar大鼠血常规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SPF级与普通级新西兰兔血液学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普通级新西兰兔进行剖宫产,获得SPF兔,比较SPF兔和普通级兔血液学参数。方法采取剖宫产手术培育成无菌兔,接种正常寄生菌使之SPF化。耳缘静脉采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PF兔、普通级兔血液学参数。结果经检测SPF兔符合国家SPF兔标准;SPF兔和普通级新西兰兔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酰转肽酶、葡萄糖、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血小板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肌酐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单核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尿酸、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等级微生物环境对新西兰兔血液学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肝癌模型腹腔阿霉素化疗引起的外周血的变化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将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肝脏,制成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单纯化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经手术但未接种肿瘤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单纯化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大鼠每2天进行1次腹腔阿霉素化疗。剂量为2mg/kg体重,第8周末处死大鼠,取抗凝全血测定外周血各项指标。结果与阴性组和模型组相比较。单纯化疗组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数(LYM)、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单核细胞数(MON)、中性粒细胞数(GRA)、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活力(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活力(PDW)显著升高,而抗氧化剂保护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拮抗保护作用。结论大鼠肝癌腹腔阿霉素化疗可以造成外周血损伤,引起血象的明显改变。而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3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用rHuEPO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变化。结果rHuE-PO治疗后,Hb、RBC计数、MPV显著升高,PLT计数、PDW无显著变化。结论rHuEP0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好,并显著增加MPV,改善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测定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日本sysmexK - 4 5 0 0血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 (渗透压 :2 5 5mOsm/L)和低渗稀释液 (渗透压 :2 0 6mOsm/L)对 2 5份EDTA K2 抗凝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 ,以专用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为正常对照 ,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低渗稀释液测定的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 ,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主要影响与体积相关的参数 ,对细胞数量的计数影响不大 ;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室内质控 ,保证使用渗透压稳定的稀释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