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放大胃镜和普通胃镜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胃黏膜病变的形态特征,评价放大胃镜对胃黏膜隆起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符合要求的291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148例行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指导靶向活检;143例行普通胃镜下的常规黏膜活检。结果放大胃镜组检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25例(16.9%),其中高级别瘤变1例(0.7%),早期胃癌5例,早期胃癌检出率3.4%,总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20.3%;与普通胃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胃小凹分型为Ⅲ、Ⅳ、Ⅴ型;微血管形态主要为C型和D型。结论放大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提高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8例胃黏膜异常改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48例在可疑病灶处内镜下均匀喷洒0.2%靛胭脂20~30ml染色,并取可疑病灶组织活检;对照组50例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中检出早期胃癌2例,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33例,慢性炎症13例,总染色阳性率72.9%,其中早期癌阳性率4.17%;对照组中分别检出0、12、38例。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内镜下胃黏膜异常表现患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150例内镜下先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喷洒0.4%美蓝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150例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150例患者中胃黏膜有肠上皮化生3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早期胃癌8例,对照组150例患者中肠上皮化生29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比33.3%,P<0.005)。结论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能够指导内镜下上消化道病变的活检,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将常规胃镜下发现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交替分成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对胃镜下发现有黏膜隆起的患者进行靛胭脂黏膜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区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织活检;对照组仅用活检钳进行常规的病理活检。2组取下的组织均送病理检查,对2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现胃癌8例(其中早期胃癌3例),肠上皮化生6例,异型增生7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总检出率46.7%;对照组发现胃癌3例(其中早期胃癌1例),肠上皮化生4例,异型增生3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及病理诊断率,进而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对胃黏膜隆起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因各种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发现胃黏膜隆起型病变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亚甲蓝、醋酸、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简称联合组),然后活检或镜下切除后做病理检查。结果共入选270例,每组90例。联合组中12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为33.3%(4/12),33.3%(4/12);25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黏膜表面腺管开口紊乱,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72.0%(18/25)。联合组共检出癌5例(5.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5.6%),肠上皮化生21例(23.3%)。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可提高胃黏膜隆起型病变患者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可提高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并可以为内镜下切除病变范围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放大染色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将230例患者分成2组,放大染色胃镜组115例,普通胃镜组115例。放大染色胃镜组用0.2%靛胭脂染色后放大,观察胃小凹分型并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普通胃镜组行常规黏膜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结果 放大染色胃镜组发现胃癌4例(早期胃癌2例)、肠腺化生40例及异型增生17例;总检出率为:49.6%。癌前病变胃小凹分型以Ⅲ型和Ⅳ型为主;癌变者胃小凹分型均为V型。普通胃镜组发现胃癌2例,为进展期胃癌、肠腺化生18例及异型增生4例;总检出率为20.9%。结论 病变越接近肿瘤,胃小凹分型越高。放大染色胃镜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胃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行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诊断效能及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病理诊断阳性54例,阴性303例;普通胃镜检出阳性49例,阴性308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出阳性75例,阴性282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96.30%,阴性预测值99.29%,准确度93.00%分别较普通胃镜的53.70%、91.88%、87.39%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病变轮廓清晰度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胃镜精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245例患者247处病变。记录患者内镜诊断、病变大小、形态、颜色、是否附着黏液、病变部位、靛胭脂染色情况、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BI-ME)下表现等,先用2检验分析早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层分析,同时探讨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病变位于胃窦部、病变形态为凹陷型、病变 1 cm、白光下存在边界、颜色发红、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及存在边界、NBI-ME下观察可见边界、表面微结构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均与早期胃癌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O^R=4.474,95%CI:1.576~12.701,P=0.005)、NBI-ME观察存在边界(O^R=7.608,95%CI:1.427~40.570,P=0.017)、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O^R=8.051,95%CI:1.509~42.949,P=0.015)为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为78.3%。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8.9%。结论内镜下发现病变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或NBI-ME观察到存在边界,提示为早期胃癌可能性较大。其中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超细鼻胃镜联合色素染色门诊机会性筛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室应用日本Fujifilm最新型EG-530 NW超细电子胃镜经鼻腔插入对7421例门诊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统计患者的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活检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7421例患者中,检出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4例(2.21%),共检出胃癌154例(2.08%),其中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1例(33.12%),进展期胃癌103例(66.88%)。结论新型超细鼻胃镜因镜身柔软,患者检查忍受性好及内镜随访依从性高,基层消化内镜医生掌握该项检查技术容易,可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筛查上消化道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起上皮内瘤变后胃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者29例。占所有患者的87.9%(29/33)。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共12例,占术后诊断胃癌的41.4%,占所有患者的36.4%。【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87.9%已伴有腺癌,临床上对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所使用的梅毒质控物其颜色与检测的血清标本一样,都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出现加错、漏加或者量不足的情况很难用肉眼分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该实验采用染料将质控物颜色进行改进。方法采用自制经染色剂改进的梅毒质控物的制备方法制备0.125、0.250、0.500NCU/mL 3个浓度的染色质控物,使用上海科华和厦门英科新创梅毒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染色质控物与未染色质控同时采用两种试剂检测,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11.7%~13.4%、9.3%~12.9%;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染色质控物30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10.1%~13.4%、8.08%~12.8%。结论通过柠檬黄染色并未影响梅毒质控物的性能,且该质控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稳定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胃镜下乙酸染色诊断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将疑似萎缩性胃炎的10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52例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51例作常规护理。预约前1 d(干预前)、检查前10 min(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检查前、检查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干预组检查前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耐受程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心理认知行为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外周血CD4+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HP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HPS患儿(初诊组和缓解组)和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然后加佛波酯(PMA)、离子霉素(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IL-17+水平.结果 初诊组HPS患儿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t=11.34,P<0.01),二者又明显高于对照组(t=35.28、9.38,P<0.01).结论 Th17细胞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是判断HPS患儿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癌变率极高的大肠扁平隆起、平坦、凹陷型及广基浅表性病变进行常规电子大肠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用0.4%靛胭脂直接喷洒行黏膜染色.于染色肠镜下观察病灶腺窝开口类型.按工藤分类法判断浅袁型大肠肿瘤小凹形状.局部黏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或其中加入少量美蓝、甘油果糖,根据黏膜隆起征判断是否行黏膜切除术.观察切除率及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1次切除(EMR)22例,分次切除(EPMR)4例,其中1例病变创面行夹子缝合.1例并发内镜治疗后便血,行急诊大肠镜检查电烧后止血.2例黏膜层癌病变,内镜治疗后有1例患者本人仍要求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另1例长期内镜随访24个月,未见局部再发及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治疗后穿孔、感染.结论 使用普通电子染色内镜也可使病灶范围显示清楚,同时观察腺管开口,判断是否行黏膜下切除肿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淀粉样蛋白前体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变异体(reorganization human Kunitzprotease inhibitor domain of 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variant,rhKD/APPvar)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实验鼠的四氯化碳(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胶原纤维染色检测方法,观察rhKD/APPvar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改变的影响。结果随着rhKD/APPvar剂量的增加,胶原纤维增生减轻。尤其以rhKD/APPvar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rhKD/APPvar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