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姬鸣  解旭东  邱燕 《包装工程》2021,42(18):84-93
目的 结合飞行人机交互设计和视觉认知特征,提出了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人因设计与评估方法,使驾驶舱仪表显示设计更符合人的认知需求,提高人机工效.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飞行仪表布局的认知交互机制、界面设计评估机理及人因设计构思的生成机制,分析了眼动追踪技术在航空仪表设计认知和创新技术上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结论 系统探讨了眼动追踪技术在飞行座舱仪表设计认知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分析了适应飞行员视觉认知特征的座舱仪表显示方式,以及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评估触控交互仪表设计的方法体系.同时,在眼动技术运用过程中融合多感觉通道信息参数,提升了设计师的主观认知和不确定性的定量建模方法,为驾驶舱仪表的人因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砖  贺茂恩  尧优生 《包装工程》2023,44(14):52-59
目的 探讨交互式进化设计(IED)中设计师思维固化现象的发生和成因,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首先,解构IED中设计师思维固化现象,阐明人的视觉搜索机制和IED算法机制对交互式进化过程中设计师思维固化的影响,对应提出“信息刺激”“增大种群数量”及“增大变异概率”策略;其次,基于豪斯多夫距离算法,提出产品形态交互式进化设计中思维固化的量化方法,以中式花瓶轮廓为例,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开发了产品形态交互式进化设计系统;最后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缓解交互式进化过程中设计师的思维固化具有显著性。结论 提出的改进策略有助于提高交互式进化设计方案输出的创新性,为交互式进化设计中设计师认知特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设计认知研究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从设计认知研究现状切入,以系统的角度探讨不同因素对设计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对设计认知的研究方向、实验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全面的归纳和研讨,旨在对未来的设计认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 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将现有文献归类划分为设计媒介、认知刺激、设计师及设计团队四类,依次对划分后的研究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及总结.结论 针对当前设计认知研究领域中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研究内容碎片化、研究重点不突出、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结论存在冲突等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研究成果,采用更多种类方法对设计认知问题展开探索,提高理论研究成果在现实设计中的适用度.从元认知的视角探讨设计认知将成未来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这将更有利于分析和发现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不同阶段的创新思维演变,并逐步建立统一的研究范式以及全面的设计认知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产品服务系统使用过程是多种复杂交互行为构成的集合,复杂情境下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导致设计概念模型与用户心智模型不能有效映射,关于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用户情境数据形成多维空间,大量数据之间存在规律与关联,需要更加直观的方法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需求,辅助设计师迅速作出设计决策。方法运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通过信息可视化系统模型构建,对用户情境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视觉呈现,探索设计概念模型与用户心智模型的映射机制,实现产品服务系统中用户域—功能域—方案域之间的转换,支持产品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重点研究有情境分类、情境感知多维数据挖掘、情境感知多维数据可视化、情境感知多维数据可视化的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结论研究成果将提高设计师设计决策的效率,解决产品服务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模糊、迟缓、无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力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07,28(3):124-126
分析产品设计中的认知模型,探讨设计中概念生成与交互的具体过程和作用.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建立方法论基础,为设计师个体设计或团队设计的过程、组织和策略提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愚  孙艳  刘肖健  黄红艺 《包装工程》2019,40(6):141-146
目的以配色设计为对象,对采取不同设计策略所得到的迭代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探索设计师通过团队协作优化设计方案的内部机制。方法构建设计师的行为模型,以此行为模型为基础基于CorelDraw平台的二次开发,编写设计师仿真系统,基于概率特征模拟设计师的原创、修改、交叉遗传等设计行为;以中国传统的京绣纹样作为设计对象,利用仿真系统模拟设计师工作生成配色设计方案。系统通过外部评价者对设计方案进行打分评价,基于不同的设计策略循环迭代直至得出满意解。结果开发了设计师模拟仿真系统,并基于仿真实验数据,分析各种策略下的迭代方案的统计特征。结论在原创、修改、交叉遗传3种设计策略下的方案经多次迭代,不同策略下生成的方案评分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团队创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建平  蔡军  李潭秋 《包装工程》2021,42(14):132-138
目的 提出一种视角来梳理设计问题的复杂性的理论来源和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为基础来诠释复杂设计问题与设计思维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类比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历史语境梳理了复杂设计问题和设计思维的理论发展脉络;然后通过案例研究来解释了面对超出任何单一学科认知和资源限制的复杂问题时,设计思维的整合特性和创新特性可以提供更多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而这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是某些局部的技术突破所能取代的;最后,通过类比分析,在现实语境中辨析作为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形式的科学思维、艺术思维、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以多维的视角阐述设计思维的跨学科整合和创新特性.结论 综合多视角的观点证明:设计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多学科交叉性和人的行为和感性因素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面对设计问题的复杂性,设计创新实践是一个运用设计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过程;设计思维的整合特性为消除学科之间的鸿沟、促进跨学科融合以及定义人的因素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背景下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袁晓芳  吴瑜 《包装工程》2016,37(16):91-94
目的在可持续背景下研究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整合产品和服务进行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设计框架。方法分析产品服务系统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论述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当前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从设计学科角度系统审视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的观点。结论从设计师角度可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程序划分为6个阶段,并按照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中信息流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9.
面向问题的产品设计创意过程探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设计师创意设计过程及设计行为的研究,提出面向问题的产品创意设计策略,并依据这一策略将创意过程将分解成多个问题认知与动态行为片段,总结出问题-方案驱动模型,以期可以帮助设计师通过问题与方案的互相驱动不断地修正设计的方向,从而保障设计方案的创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设计中的系统重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赛 《包装工程》2018,39(22):8-11
目的 当今工业设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概念也在从物质型转向非物质型,商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局部的、单一的产品竞争,这些都迫使企业、设计师必须从全局性、系统性的角度去研究当前工业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在梳理系统设计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突出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系统重构与创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论 系统的构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能手机视频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趋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延章 《包装工程》2017,38(10):128-132
目的分析智能手机视频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趋同性,探讨创新设计的策略。方法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为例,进行视频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趋同性表现分析,从传统文化、用户认知与行为、用户体验要素角度,挖掘视频APP交互体验设计趋同的根源,并探讨视频APP交互体验设计的创新策略。结论视频APP交互体验设计应在文化传承中,在尊重用户认知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把握用户体验设计的要素,实现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丁峰  李轶南 《包装工程》2023,44(18):354-363
目的 针对敦煌文创产品在新语境下的艺术价值再现问题,探讨使产品更好地融入青年群体生活的设计策略,激发敦煌艺术在文创中的潜能。方法 对敦煌文创产品和青年群体调研,结合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和“飞天”形象的研究,运用双钻石模型理论,分析设计问题的阐释语境和未来产品交互模式的方案语境,探寻敦煌艺术形象文创设计策略。结果 在问题语境中,观察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和对艺术形象的认知,定义核心的文创概念;在方案语境中,通过思考艺术形象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涵,对产品原型进行赋能,提出富有生活激情的、体现新型交互模式的文创设计策略。结论 提出面向青年群体,充盈时代精神意涵的文创设计策略,即敦煌艺术精神体现在创新的产品交互体验中,设计策略聚焦在具有中国特征的青年文化及其行为模式上,为传播敦煌文化而量身打造敦煌文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设计师和用户的认知思维,基于蛛网结构建立两者之间的认知平衡模型并开发实用的创新设计工具,使产品形态设计的过程更为简明直观。方法首先运用形态分析法提炼产品形态原型,通过类型学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分类,模拟蜘蛛建网行为,建立体现设计师认知的产品方案表征蛛网;然后采用访谈调研、口语分析的方法获取用户语义,对核心语义词汇进行审美逻辑上的形态关联分析,提取符合用户认知的撞击物形态;最后使用四边形网格描述产品方案和撞击物形态,借助形态融合技术生成创意产品形态,建构蛛网撞击进化设计系统,并以女性滑板车设计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模拟并应用了认知思维和蛛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结论蜘蛛建网、猎物撞击的行为和方式能够比较合理地模拟设计师和用户的认知平衡过程,该方法对于提高产品形态设计效率,开拓创新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鑫  周欣越 《包装工程》2024,45(2):444-451, 471
目的 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为核心,提取、构建传统节日IP设计因子,并转化为形象设计应用的新路径,以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助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方法 分析用户在节日活动时的具身认知发展特征,构建具身认知与我国传统节日IP设计关联的感知层、行为层和情境层,转化为节日文化设计因子。以春节为例,利用春节的文化内容为设计来源,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春节IP设计及IP文创设计中。结果 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具身认知设计方法研究,开展我国传统节日IP形象设计与IP文创设计实践。结论 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我国传统节日IP的设计研究,是建立在我国人民对传统节日文化独有的情感认知下进行的,有助于探索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王朝侠  闫泽学 《包装工程》2019,40(16):249-253
目的 用户共情是目前体验经济下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从用户共情的角度出发,归纳用户共情与文创产品的概念,论述文创产品中基于用户共情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故宫文创产品案例研究,总结出基于用户共情下文创产品设计原则。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论证方法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一套餐具“福寿盘”的实际设计案例验证了所总结出的创新设计原则的有效性。结论 若想设计创新性文创产品,需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赋予产品故事、文化内涵,使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打通情感认知,从而获得深层次的体验与文化共情,引导用户有意识地了解、尊重更多的历史文化及其背后包含的文化心理与人类的文化精神,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日趋激烈的文创产品竞争下,文化创意产品竞争者如何采取创新性举措,在新文创时代生存。把市场营销学的有关观点与文创产业和设计学打通,从市场竞争层面切入文创产品创新的综合策略。结合文创行业呈现出的设计开发难度大、多变、周期长的竞争面貌,剖析了有关行业竞争的实质,从企业竞争、文化构建、消费者价值几个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基础。抓住学科交叉突破、IP构建突破、新技术驱动形式突破作为在新时代新文创语境下,市场创新的突破口。提出强体验、差异化、虚拟性、品牌力四种文创市场竞争的创新思路和通过定性分析,把握原理,整理创新的思路。尤其面向当代文创的发展,结合数字化场景、整合营销理念,给出系统框架式的要素分析。为参与在文化创意行业市场的包括企业、品牌、设计师等经营主体,提出一种更有竞争力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梁淑敏 《包装工程》2020,41(8):309-312
目的对"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文创的开发设计与推广方式进行研究,期望对我国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方法围绕开发设计和传播推广两个方面分析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深受市场追捧的成功因素。结论提出北京故宫文创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运用精确的用户定位、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将设计与实用性相结合、追求工匠精神、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创新等设计策略,另一方面是故宫文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播与推广的策略,包括新媒体及多传播渠道的交叉融合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的创新等,都使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新时代中更为大众化,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s for new generations of products that are located at the convergence of various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requires: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anagement of non-linear interactions of technical, cognitive and organizational nature; the handling of multiple and inconsistent information; innovative solving of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etc. Despite specialists’ experience, empirical approaches to the synthesis process for this category of products do not represent a reliable solution. An innovative tool for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complex innovative product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is called the complex system design technique (CSDT) and incorporates a set of coefficients and a specific algorithm that take data from product performance planning process (e.g. data extracted from QFD-type matrice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 working scheme for system design (WSSD). This scheme represents a practical tool for the new product synthesis (design) process. It also allows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analysis tools (e.g. TRIZ, AFD, Pugh, Design-FMEA, etc.) in the product synthes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