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估离子导入辅助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搜集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5.8±2.08岁)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共15眼,采用0.1%核黄素蒸馏水溶液,离子导入(1 mA电流)辅助跨上皮给药5min,紫外线A(370 nm,3 mW/cm2)照射30min。记录术前、术后3mo和1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K1、K2、最大K值、平均K值、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内压、最薄角膜厚度、角膜顶点厚度。角膜参数应用角膜地形图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应用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角膜交联1a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K1、K2、最大K值、平均K值、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眼内压均无显著变化。最薄角膜厚度从468.08±33.40μm下降到447.46±40.20μm (t=4.37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顶点厚度从476.07±35.96μm下降到454.60±49.32μm(t=4.27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核黄素蒸馏水溶液的离子导入辅助的角膜交联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是安全、有效的,1 a内能够阻止病情恶化,但是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技术(CXL)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至6月行CXL或屈光手术联合CXL者62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圆锥角膜42例(46只眼),采用核黄素及紫外线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薄角膜及高度近视20例(38只眼),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联合CXL。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发症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随访期末,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由术前的0.95±0.36和0.43±0.21,提高至0.82±0.33和0.31±0.22(t=8.668,8.471;均P<0.05),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下降(2.65±2.49)D,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8,P<0.05)。安全性指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1.05±0.03、有效性指数(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1.01±0.02。术后并发症:圆锥角膜46只眼中,术后发生高眼压4只眼、角膜上皮延迟愈合2只眼、边缘性角膜浸润1只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1只眼;联合手术38只眼中术后发生边缘免疫性角膜炎1只眼、短期类圆锥角膜改变1只眼。各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减轻。结论临床上CXL首选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联合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薄角膜以及高度近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外光照射仪快速跨上皮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12/2017-02在我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52例102眼的临床资料(角膜最大曲率值Kmax<60.0D,角膜厚度≥400μm),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常规行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地形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角膜内皮镜、眼前节彩照等检查.结果: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52例102眼中,男36例70眼,女16例32眼,平均年龄19.5±4.6岁.所有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表)平均为0.84±0.8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69±0.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所有患者术前裸眼视力(LogMAR视力表)平均为1.02±0.62,术后裸眼视力平均为0.85±0.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平均为12.95±4.40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1.92±3.66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提示,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无改变(P=0.552).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提示,所有患者术后Kmax平均值为50.83±3.48D,较术前Kmax(平均值为52.05±3.63 D)降低,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所有患者术后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为47.74±2.51D,较术前AveK平均值(48.73±4.33D)降低,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所有患者采用前节OCT随访角膜胶原交联深度,平均交联深度位于192±23.6μm.角膜厚度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术后角膜K值有下降的趋势,且随访期间情况稳定.同时对角膜内皮和眼内结构没有损伤,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该治疗方法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跨上皮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对36例(54眼)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行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表面麻醉下采用意大利SOOFT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仪将0.25%的核黄素导入角膜10 min(电流1.0 mA),370 nm的紫外线照射9 min(能量10 mW/cm2)。平均随诊(14.1±2.3)个月。术后1 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3、6、12个月复诊。检查指标包括UCVA、BCVA、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生物力学、角膜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1 d裂隙灯显微镜下发现角膜上皮点状混浊、水肿,次日好转。未出现角膜溃疡、角膜溶解、haze、剧烈眼痛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UCVA从4.27±0.23提高到4.41±0.20(t=3.962,P<0.01),BCVA从4.69±0.23提高到4.82±0.14(t=3.507,P<0.01);Kmax下降(1.25±0.68)D(t=9.351,P<0.01);散光值下降(0.30±0.21)D(t=7.227,P<0.01)。角膜最大压陷深度从(1.21±0.11)mm下降为(1.16±0.12)mm(t=4.131,P<0.01)。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法可以有效控制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发展且未出现类似传统去上皮法导致的多种并发症。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有望取代去上皮法成为进展期圆锥角膜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跨上皮快速交联术联合术后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治疗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 2014-10/2015-10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进展性圆锥角膜并进行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联合术后配戴RGPCL的患者16例25眼,平均年龄25.31±5.92岁,术前最大角膜曲率为58.96±6.76D,角膜最薄点厚度为439.52±53.24μm。使用核黄素及45mW/cm2紫外光照射进行跨上皮快速交联,总能量7.2J/cm2,术后配戴RGPCL。术后随访3~6a,平均52.44±11.39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CVA(配戴RGPCL)、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1)、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2)、最大角膜曲率(Kmax)、角膜屈光力(MPP)、角膜前后表面膨隆状态评价参数包括BCVf、BCVb、前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SIf)、后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SIb)、圆锥角膜前表面最高点(KVf)、圆锥角膜后表面最高点(KVb)、角膜最薄处厚度(ThkMin)、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d均有轻微刺痛伴异物感,轻微畏光流泪; 2例2眼患者术后1d摘绷带镜后角膜上皮小片脱失,重新戴绷带镜3d后上皮愈合;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BCVA(配戴RGPCL)较术前BCVA明显改善,术后Kmax、SIf、KVf、BCVf、BCVb均较术前降低(P<0.05)。

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联合RGPCL治疗圆锥角膜能有效且安全控制圆锥角膜进展,长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4/2021-12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眼科医院行去上皮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32例43眼。于术前及术后1、3、6mo行裂隙灯、眼压、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内皮镜、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Corvis ST检查,记录手术前后角膜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数、角膜最大曲率(Kmax)、角膜厚度最薄点(TCT)、前后表面K1、K2值、矫正眼内压(bIOP)、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速度(A1V)、第二次压平时间(A2T)、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速度(A2V))、最大形变幅度(HCDA)、最大形变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HCPD)、第1次压平时角膜硬度(SP-A1))值。

结果:术前、术后6mo UCVA(LogMAR)(1.06±0.49、0.78±0.39)和BCVA(LogMAR)(0.48±0.34、0.38±0.29)比较均有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比较无差异(2917.39±288.38 vs 2959.19±336.27cells/mm2,P=0.477)。手术前后Kmax、TCT、前表面K1、K2值、后表面K1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均在术后1mo升高,术后3mo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后表面K2值比较无差异。手术前后A1T、HCPD、SP-A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L、A1V、A2T、A2L、A2V、HCDA、HCR、bIOP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去上皮快速CXL在术后6mo内能够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进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膜交联手术前后圆锥角膜患者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眼屈光中心就诊并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68例(79眼),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跨上皮角膜交联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采用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e(德国Oculus公司)检查患者角膜形态,非接触式眼压计(日本Topocon公司)测量患者非接触式眼压(NCT),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德国Oculus公司)测量患者非矫正眼压(IOPnct )、生物力学矫正眼压(bIOP)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结果 角膜交联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43.92±28.33)μm、(448.22±34.65)μm、(449.21±32.34)μm,与术前角膜中央厚度[(449.17±32.60)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70,P=0.87)。角膜交联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为(49.41±4.28)D、(48.54±2.57)D、 (48.77±2.29)D,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为(49.54±4.67)D,术后6个月和1年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交联手术后6个月和1年患者NCT分别为(10.73±2.91)mmHg(1 kPa=7.5 mmHg)、(11.13±2.50)mmHg,明显高于术前[(8.30±2.9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和1年患者IOPnct分别为(13.64±2.40)mmHg、(13.94±2.01)mmHg,均高于术前[(11.47±2.1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和1年患者角膜第一次压平长度低于术前,第二次压平速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CT和IOPnct与角膜中央厚度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均为P<0.05),与第一次压平长度、最大变形幅度和顶点距离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角膜交联手术会导致患者NCT测量值增高,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可以排除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眼压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5-04/2018-08在泰国朱拉隆功国王纪念医院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圆锥角膜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术前和术后1a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高阶像差(HOA)、地形图参数和角膜密度。根据患者年龄是否小于24和30岁、基线角膜最大曲率(Kmax)是否小于55 D、基线最佳矫正视力(BCVA)是否小于0.3 LogMAR分组评估年龄、基线Kmax和BCVA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分析术前Kmax、Kmean、平均等效球镜度数(MRSE)、视力、角膜最薄点厚度值、Kmax的变化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与角膜密度测量值变化之间的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155例患者185眼纳入研究,其中119例男性,36例女性。根据Amsler-Krumeich进行分类,1期和2期占优势(分别为37.84%和35.14%)。术后1a,平均裸眼视力(UCVA)提高0.1 LogMAR(P<0.05)。与基线BCVA较好组(术前BCVA<0.3 LogMAR)相比,基线BCVA较差组(术前BCVA≥0.3 LogMAR)术后BCVA改善大于0.2 LogMAR的眼数较多(78.26% vs 21.74%,P<0.05)。平均Kmax比基线下降2.36 D(P<0.05)。术前Kmax≥55 D的患眼术后Kmax下降超过2.0 D的眼数占比73%。距角膜顶点6 mm处角膜HOA下降0.40(P<0.05)。术后1mo~1a,0~6 mm区角膜密度测量值持续增加。术后1a,角膜密度的增加与最薄点厚度的减少呈线性相关。表面变异指数、高度非对称性指数、圆锥角膜指数、高度轴偏心指数在术后1a时下降(P<0.05)。术后1a,手术成功率为90.24%。术后1wk、1、3、6mo、1a角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1.35%、30.27%、15.67%、10.27%、2.16%。无角膜水肿发生,但有1例无菌性角膜炎患者。

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可有效治疗圆锥角膜,使角膜变平、重塑,提高视力、HOA和角膜形态指数,晚期圆锥角膜Kmax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鲁静  马萍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2):314-317
目的:研究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自2016-08/2019-11在我院进行跨上皮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37例47眼,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3、6、12mo的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角膜透明度、角膜前表面最大K值(Kmax)、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结果:术后1、3、6、12mo患者UCVA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比较无差异(F=1.372,P=0.261)。患者术后1、3、6、12mo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总体比较有差异(F=3.308,P=0.019),进一步比较发现术后3、6、12mo的BCVA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4、0.01、0.007)。患者术后1、3、6、12mo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Kmax、角膜最薄点厚度与术前总体比较无差异(F=0.293、1.378、2.448、1.970,P=0.881、0.258、0.061、0.116)。术后1mo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差异(t=1.156,P=0.2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比较无差异(F=1.221,P=0.321)。术后7眼出现角膜Haze(1级~2级),术后3~6mo有5眼Haze消退,角膜恢复透明,1眼遗留角膜云翳,1眼角膜中央基质线状混浊,但均未对视力造成影响。结论:跨上皮快速CXL可以显著提高圆锥角膜患者BCVA,稳定患者屈光状态、角膜形态和厚度,阻止或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功能,同时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上皮角膜交联(Epi-on CXL)术中采用角膜缘保护技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01/12我院收治拟行Epi-on CXL手术的双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5例30眼,将右眼15眼纳入试验组,术中采用角膜缘保护技术;左眼15眼纳入对照组,术中不采用角膜缘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散光度、角膜曲率Sim-K平均值(Km)、角膜最薄点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术后不适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mo时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散光度均改善(P<0.05),术后角膜最薄点厚度逐渐减小(P<0.05),术后3mo内泪膜破裂时间变短(P<0.05),但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散光度、Km、角膜最薄点厚度、泪膜破裂时间、术后不适感方面均无差异(P>0.05),且试验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3.20±0.56d vs 3.73±0.96d,P=0.041)。结论:角膜缘保护技术能够缩短Epi-on CXL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初步证实了该技术在Epi-on CXL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王晶  王林农  周如侠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194-2197
目的:评价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FSPKP)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8眼FS-PKP术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2.35±1.01(标准对数视力表),角膜病变累及全层,包括圆锥角膜、白斑、外伤性瘢痕等。采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直径和边缘形状的全层角膜植片与对应植床,进行角膜移植术,术后治疗与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传统PKP)相同。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6,10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CA)值、手术并发症。将同期完成的43例44眼传统PKP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和χ2检验。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与传统PKP的比较中,两种术式的术后UCVA在术后1mo时分别是3.48±0.43和2.97±1.1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9);术后3mo时UCVA分别是3.86±0.25和3.74±0.73,术后6mo时分别是4.04±0.23和3.98±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146,P=0.56);FSPKP组术后1mo BCVA优于传统PKP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而术后6,10mo,两组的B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6mo=0.132,P10mo=0.47);但在术后散光、高眼压、切口裂开等方面FS-PKP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K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早期的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值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体现了这一新技术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圆锥角膜患者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舒适度及视觉表现.方法:横断面研究.50例患者(50眼)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地形图和对比敏感度.戴镜后,测量最佳戴镜矫正视力(BCLCVA)、对比敏感度及舒适度通过平均视觉模拟量(VAS)呈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6.2依6.0 (16 ~39) y.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 UCVA,BCVA,和 BCLCVA 的平均logMAR值依次为0.61依0.37 (0.15 ~1.3),0.42依0.32 (0~1.3) 和0.18依0.20 (0 ~1.3).使用接触镜后视敏度显著提高(P<0.05),在明视和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数值明显增加(P<0.05).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视觉模拟量(VAS)值为8.02依1.64(5~10).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够改善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刘云芳  杨卫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11-181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前和术后3mo的临床效果,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眼残余散光,人工晶状体转动度数,视远脱镜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Toric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术前UCVA 0.15±0.06,术后UCVA上升至0.65±0.15(P<0.01); 术前BCVA 0.37±0.13,术后BCVA上升至0.85±0.19(P<0.01); 全眼散光由术前2.14±0.69D降低至0.73±0.36D(P<0.01),97%的患者人工晶状体转位<5°,平均旋转2.6°±1.3°,术后3mo视远脱镜率达95%。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的角膜散光,晶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在我院治疗的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6例26眼,均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及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患者随访结束时屈光度的等效球镜和双眼间屈光参差分别为1.47±0.51D和1.15±0.22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随访结束时看远和看近UCVA及BCVA分别为0.26±0.13和0.23±0.09、0.42±0.09和0.31±0.16,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随访结束时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立体视功能<100"眼数比例为23%.结论: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骞  朱俊英  肖燕  陈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18-16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及残余散光; 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度。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 术后残留散光0.55±0.33D,与术前总散光2.05±0.57D相比明显下降(t=13.574,P<0.05); 与术前预留散光0.47±0.1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术后3mo角膜散光-1.89±0.53D,与术前角膜散光2.01±0.58D相比无差异(t=1.908,P>0.05); 所有26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均<20°,平均旋转为(3.65±2.86)度。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散光,术后IOL旋转稳定性良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佳菲  顾朝辉  付燕  李青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57-1760

目的:观察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在无晶状体眼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2020-10/2021-05于我院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32例32眼,平均年龄44.56±8.48岁。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84±0.64mo,术前UCVA、(LogMAR)为1.25±0.42,末次随访时为0.5±0.25(P<0.001); 术前BCVA(LogMAR)为0.41±0.19,末次随访时为0.42±0.19(P>0.05); 术前角膜散光为1.17±0.64D,末次随访时为1.20±0.59D(P>0.05)。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低眼压2眼、高眼压1眼、角膜水肿2眼,无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倾斜或偏心、缝线外露等并发症。

结论: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可显著提高无晶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未增加额外角膜散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原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2014年9-10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PTK联合CXL治疗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1例(11眼),评估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角膜形态、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2个月时,UCVA较术前有所提高(t=3.692,P=0.008),球镜度、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较术前均有所改善(t=-1.397,P=0.039;t=-2.363,P=0.040;t=2.941,P=0.007),角膜最薄点厚度较术前降低(t=3.839,P=0.003),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t=-1.615,P=0.172)。结论:PTK联合CXL治疗进展中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