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偏粳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相似文献   

2.
洪汝科 《种子》2009,28(12)
滇杂36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和恢复系南36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滇杂4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 A不育系与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倒伏;生育期和株高适中,全生育期174 d,熟相好;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田间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强;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产量高;适应性和适应范围广。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1007)。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滇杂37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引恢1号组配育成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01).  相似文献   

5.
优质抗病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1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l是用育性稳定的滇I型不育系榆密15A和优质抗病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原耐瘠杂交粳稻滇杂3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5A和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滇杂31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榆密15A和优质抗病的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的,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病性强、米质优、食味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为加快滇杂31的推广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良种性,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粳稻面积3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58%,海拔1450~1850m)和云南温凉粳稻区(粳稻面积18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35%,海拔1850~2200m)进行滇杂31栽插密度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的中间材料越光/合系24号为母本,耐寒抗病高产的品种合系3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3代系统开始,同时对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痰病抗性进行同步鉴定,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经5年8代的选育,育成了优质、高产、耐寒、抗病的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2001年通达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滇粳60号。  相似文献   

9.
滇杂32是由云南省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一型不育系组配育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生育期和落粒性适中的特性。2004年建水县种子公司在临安镇陈官村积极做好滇杂32制种的试验、示范,为今后在临安镇扩展制种摸索经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用7种不同细胞质源滇型不育系与滇一型保持系及恢复系各5个材料进行杂交,对70个杂交组合的剑叶穗颈夹角、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这5个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水稻在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等性状的表现主要受不育系母本的影响,在组配滇型杂交稻时考虑不育系多项农艺性状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