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香  叶代勇  陈焕钦 《化工进展》2007,26(10):1419-1424
总结了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复合乳液(包括PUA共混乳液、PUA共聚乳液、PUA核壳结构乳液、PUA互穿网络乳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PUA复合乳液的新进展,并对PUA复合乳液的发展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对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项尚林  陈瑞珠  乔海霞 《粘接》2006,27(3):12-14
用自乳化的方法制备水性聚氨酯(PU)乳液,然后用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制备出水性聚氨酯和丙烯酸酯共聚乳液(PUA),并把聚丙烯酸酯(PA)乳液与PU乳液不同比例共混。考查了共聚型和共混型PUA乳液胶膜的吸水性、热行为、黏度、T型剥离强度。结果表明,在复合薄膜应用方面,共聚型PUA乳液的性能优于共混型PUA乳液。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几种合成方法:物理共混法,化学交联法,原位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聚合法以及微乳液和细乳液聚合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UA复合乳液乳胶粒的不同核/壳结构和PUA互穿网络,报导了采用蓖麻油、有机氟、有机硅和环氧树脂改性PUA的技术进展以及新型光固化PUA,并对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聚醚二元醇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三乙胺为成盐剂按逐步聚合原理合成聚醚型水性聚氨酯(WPU);再经与Tg为–11℃或–33℃的聚丙烯酸酯(PA)的乳液反应或共混,制备了PA改性的WPU(PUA)共聚(共混)乳液。讨论了聚醚型WPU和Tg为–11℃或–33℃的PA的乳液的比例(m(WPU)∶m(PA))对PUA共聚乳液黏度以及PUA共聚(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几种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乳液共聚法、核壳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网络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和细乳液聚合法等,并介绍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优势和应用范围,最后对PUA复合乳液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聚氨酯(PU)种子乳液共聚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然后用氨基树脂(HMMM)对其进行交联,并对HMMM改性的PUA复合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稳定的PUA复合乳液适宜的MMA质量分数约为20%,PUA复合乳液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HMMM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于120 ℃固化30 min的乳液涂膜比室温固化的涂膜表面更加光滑.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物理共混和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PA,PUA)乳液,并对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乳液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及涂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涂膜耐水性、耐热性和固含量较水性聚氨酯(PU)有明显的提高,力学性能稍有下降;PUA综合性能优于PU/PA。  相似文献   

8.
PVAc乳液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聚乙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特性及其改性研究进展。PVAc乳液具有价格低、生产方便、粘合强度大、无毒等特点。为提高胶膜的耐水性、耐寒性、抗蠕变性等,通常采用物理共混法、化学共聚法(包括乙烯改性、丙烯酸酯类改性、有机硅改性、缩醛化改性)、有机一无机复合共聚法以及改进乳液配方和聚合工艺等方法进行改性。改性PVAc乳液的性能较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有较大提高,从而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物理共混,交联共混,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核一壳乳液聚合及乳液共聚法。同时从交联改性,有机硅改性,氟改性,纳米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等5个方面对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体系及其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化学共聚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体系及其制备工艺,将体系分成非交联型、合成交联型、成膜交联型和互穿网络型四种类型,将制备工艺分成种子乳液法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和溶液聚合相转化法三种方法,以此综述了PUA复合乳液的制备进展,指出原位法与相转化法制备交联型PUA复合乳液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共混交联法、核壳乳液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和细乳液聚合法;介绍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并展望了PUA复合乳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比较了4种不同合成工艺对PUA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单体中和合成工艺的PUA复合乳液的贮存稳定性、机械性能和耐水性好,具有工艺简单、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蓖麻油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蓖麻油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蓖麻油水性聚氨酯性能、MMA添加量、引发剂种类和聚合温度对PUA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研究发现,用外观半透明或微透明的PU-M分散液制备的PUA乳液及涂膜性能优良.油溶性引发剂(AIBN)比水溶性引发剂(K2S2O8)更适合本体系的乳液聚合.随着MMA含量增大,PUA复合乳液胶粒粒径增大,黏度减小,涂膜光泽度下降,机械性能变好,耐水性增加.合适的MMA含量为体系总固含量的20%~30%.提出了PUA复合乳液胶粒形成及粒径长大机理.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MMA添加量、引发剂种类和聚合温度对PUA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PUA复合乳液合成的工艺参数。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研究发现油溶性引发剂比水溶性引发剂更适合PUA体系的乳液聚合。随着MMA添加量的增大,PUA复合乳液胶粒粒径增大,黏度减小,涂膜光泽度下降,机械性能增强,耐水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侯青顺  张剑秋  张翔飞 《化工进展》2002,21(11):831-835,850
综述了近年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介绍了各类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共混复合乳液、PUA复合核/壳乳液、互穿网络PUA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潘红霞  肖明宇  陈大俊 《化工进展》2006,25(9):1064-106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方法:物理共混、种子乳液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等;评述了聚氨酯的结构、聚丙烯酸酯、引发剂以及制备方法等因素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对目前常用的无机纳米粒子和交联等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改性方法进行了讨论;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制备聚氨酯一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物料与工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适合于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常规物料及新近开发的物料,包括多异氰酸酯、聚多元醇、乙烯基单体、亲水性物质、中和剂、交联剂、引发剂等。介绍了种子乳液聚合法、原位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转相法三种典型的制备PUA复合乳液的工艺及其最新进展。指出开发功能性原材料、完善原位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转相法以及探索新的合成工艺将成为今后研制高性能PUA复合乳液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