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本文对394例患儿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既造成患儿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以后的静脉穿刺更加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的普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临床中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送软管需双手操作:右手固定针翼,左手持针座送软管,将软管全部送人血管,然后拔出针芯,这种方法适用于配合操作的患儿。当护士单独值班时,若患儿哭闹,不配合,双手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常因无法固定穿刺部位,导致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3.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前瞻性l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留置时间比较,P均〈0.001;静脉炎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能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从2004年底开始广泛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底用静脉留置针401例,年龄在4个月~8岁,其中男298例,女103例。留置时间1~7d…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可长时间在静脉中留置的特点,所以可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方便用药,便于固定及保留,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笔者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院儿科近2年来也开始应用并逐渐推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便于临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是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通过临床观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太令人满意。现将我院儿科2004年6月~2005年4月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病人静脉输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小儿病人的静脉结构,为浅表静脉细小分布少,易损伤,给护理工作者的穿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并且为紧急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浅谈儿科急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专门为静脉输液设计的一种新器械,输液中可延长留置导管在血管内的时间,保护静脉通道。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急诊科因为人员流动快,补液天数短以及很多家长对留置针了解甚少,故而尚未普及。现我院儿科急诊室通过宣教工作,让更多家长了解静脉留置针并配合使用,经过2个月的试行,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抽吸术后行持续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儿童帽状腱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儿童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患儿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抽吸术后行持续负压引流治疗24例.B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吸联合加压包扎治疗21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次数、治愈时间、并发症例数的差异.结论 穿刺次...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月至 1 998年 5月我科收治新生儿 6 2例 ,年龄最小的出生后半小时 ,体重最轻的 1 40 0 g。在头皮静脉输液中采用美国B- D公司生产的 INTIMA2 4G静脉留置套管针 ,一次成功率为 94%。留置部位 :额静脉2 4例 (39% ) ,颞静脉 30例 (48% ) ,耳后静脉8例 (1 3% )。留置时间 :1~ 2天 2 1例 (34% ) ,3~ 4天 32例 (5 1 % ) ,5~ 6天 9例 (1 5 % ) ,平均 3.9天。局部反应 :肉眼可见静脉炎 0例(0 % ) ,液体外渗 5例 (8% ) ,套管堵塞 4例(6 % ) ,局部红肿 8例 (1 3% )。讨论 :1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技术的难点 ,留置针的应用减…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气漏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常见疾病,重症者需行穿刺抽气。我们使用静脉留置针行新生儿气漏的穿刺,简单、方便、易操作、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从1994~2000年共应用静脉留置针860例(次),现将其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860例(次)静脉留置针患儿年龄2个月至14岁,其中婴幼儿117例。基础疾病:感染性疾病患儿487例,重症抢救患儿290例,化疗患儿83例。静脉留置针在患儿血管中留置时间1~2天70例,3~7天494例,7~12天296例。穿刺失败69例占8.0%,套管针阻塞47例占5.5%,局部组织渗漏肿胀11例占1.3%,套管针脱落29例占3.4%,合并静脉炎7例占0.8%,静脉留置针过程顺利共697例占8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选择不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11年3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回顾性分析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结果共有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PICC,一次穿刺成功227例,成功率95.4%,不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贵要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最少,并发症发生率3.4%,应作为首选,其次为腋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当肘部静脉被破坏时可选择腋静脉或下肢静脉途径。结论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行PICC时,应综合分析各种静脉途径利弊选择最合适的血管,首选贵要静脉。  相似文献   

15.
浅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治疗小儿硬脑膜下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1997年3月以来至2003年10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治疗小儿硬脑膜下积液共33例。发现其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低,较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股静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采血中所需时间长短、成功率及副作用。方法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采血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观察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为90%,对照组为84%,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6min,对照组为10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8%,对照组为20%。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的优缺点,为需要长期使用静脉治疗的患儿寻找稳定有效的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间在该科住院,使用PICC的65例新生儿和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PIV)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机械性并发症、败血症以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ICC的置留时间为18.75±7.62 d(7~62 d);PIV为1.49±0.57 d(0.5 h至4 d),PICC明显长于PIV(P<0.01);PICC组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7.7%,PIV组为63.8%,PICC组明显低于PIV组(P<0.01);PICC与 PIV组的败血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ICC对新生儿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明显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100-103]  相似文献   

18.
小儿急性尿潴留静脉套管针经皮膀胱穿刺留置导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 ,7个月。因急性尿潴留于1998年 2月夜间入院。体检 :患儿烦躁哭闹 ,膀胱充盈达脐平 ,阴茎根部腹侧可扪及一约 0 .5cm× 0 .8cm大小结石 ,不能推动。小便不能自解。诊断 :尿道结石伴急性尿潴留。试插导尿管失败。即用 2 0号静脉套管针于耻骨上方作膀胱穿刺 ,抽到尿液后拔出针芯 ,留置套管针并用胶布固定于腹壁 ,接集尿袋。将患儿四肢固定 ,当即引出尿液 30 0ml,夜间引流通畅。次日上午由专科医生作尿道取石术并拔去套管针。5d后患儿痊愈出院。讨论 :儿童尿道梗阻导致急性尿潴留为较常见的小儿泌尿外科急诊 ,常见的原因有尿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修订版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revised,PIPP-R)的信效度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住院接受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未成功的早产儿45例,用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和PIPP-R两个量表分别对同一患儿测血糖、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第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所致疼痛的评分进行评估.比较PIPP-R识别疼痛、识别重复致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能力,评估所需时间,复本信度,Cronbach′s系数,评定者间的信度.结果 PIPP-R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评估分数高于测血糖疼痛评估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9,P=0.00),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与第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PIPP 与PIPP-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8,P=0.08),第1次静脉穿刺PIPP-R疼痛评分所需时间较PIPP疼痛评分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9,P=0.00), PIPP-R与PIPP有较好的复本信度(r=0.96),PIPP-R量表Cronbach′s为0.91,评定者间信度为0.80.结论 PIPP-R适用于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评估,有较高的信效度.在临床疼痛评估方面省时、较灵活,但PIPP-R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