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IMS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IMS承载和控制分离、多业务支持能力、多接入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指出IMS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强然技术方案,并分析融合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向全业务运营转型在全球俨然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主流运营商,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他们从各自的业务和网络现状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迈进。驱动运营商进行融合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了以IMS为基础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涵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对FMC标准化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以及相关网络各模块功能,并分析总结了固定移动网络将在终端、网络及业务层面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在任何时候、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和接入网络获得任何业务。最后,介绍了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各层面需要满足的主要特点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具有采用SIP协议进行呼叫控制、与接入无关和能够灵活提供多种业务的特点,ETSI和ITU-T已确定将其作为NGN的核心结构。在介绍IM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IMS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融合网络的参考架构。  相似文献   

5.
Femtocell是业界针对全业务运营商提出的一种室内覆盖、容量解决方案,它利用已有固定宽带提供回程,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延伸。作为固定移动融合的新技术,个人移动通信市场和家庭宽带通信市场的结合点,Femtocell将是全业务运营商提供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Femtocell的技术方案以及国内外运营商的运营现状和策略,同时分析了基于Femtocell的典型场景应用和业务策略。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当前移动运营商必须开展增值业务的紧迫性,在介绍移动IP技术的基础上,引出了移动业务与数据业务融合的服务方案,提出了当前融合GPRS和WLAN的网络架构及融合GPRS与WCDMA和WLAN的网络架构,提出了GSM与WCDMA双模无缝网络。本文所建议的融合方案有利于形式多样的数据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杨凌艳 《世界电信》2005,18(12):24-25
近年来,移动电话业务对固定电话业务的替代日趋明显,因此各国电信运营商都积极发展基于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融合的技术.例如欧洲的英国电信、法国电信以及美国的运营商Sprint等。目前,中国国内运营商对固定移动融合(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也非常关注,都在探索与运营商自身业务特征相结合的FMC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业界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发展NGN的过程中,软交换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国内的运营商也已经开始了软交换实验网或商用网的建设,但这些网络主要实现的还是软交换的基本功能,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融合、多媒体与移动业务的融合、网络开放以及灵活的业务生成和部署等功能还不成熟,这也是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科研机构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刘少永、王金宝所撰《多媒体与移动业务融合解决方案》一文所介绍的中兴公司的Uni Soft Switch解决方案就是在此领域的一个尝试,它能够实现对CDMA无线接入方式和固定接入方式的统一支持,是一种直接的、切实可行的固定移动融合解决方案。基于该方案的软交换产品已经在国家重大“八六三”研究课题项目“多媒体与移动业务融合的软交换示范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该方案对运营商部署软交换网络,实现语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的统一提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包括WLAN)的融合是当今通信行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它包括业务融合、技术融合、网络融合等.阐述了业务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设计了具体的组网方案,描述了采用该方案实现的融合业务,最后展望了融合对信息产业结构将生产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IP综合语音接入业务是中国移动现阶段开展移动/固定融合通信的一个典型业务。本文主要针对开放IP综合语音接入业务后,GSM网内的路由组织方案,以及对现有GSM附加业务和补充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