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以及甲级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以及甲级愈合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采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40-141
目的探讨开腹子宫全切术后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04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与104例常规护理患者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切口的护理不仅能预防感染,而且可以切实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手术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AS和SDS护理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整体护理,可以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全面的人性化护理。结果干预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伤口甲级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可明显提高护理的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的愈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脂肪液化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处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积极分析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早期予以针对性治疗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兴义市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1例用2次清创缝合手术,治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给予外敷大黄、芒硝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有效治愈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7.
吴庭美  刘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77-2677
目的:寻找一种适用于剖腹产切口护理的有效方法,提高剖腹产切口甲级愈合率,减轻产妇痛苦.方法:选取2010年5月~10月在我院剖宫产手术中随机抽取产妇24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120例.剖腹产术后48小时,观察组用碘伏无菌纱块加TDP湿热敷而对照组则单纯TDP热敷的护理方法,观察产妇腹部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术后48小时后碘伏加TDP湿热敷腹部切口效果优于单纯TDP热敷方法,能减轻腹部切口疼痛,疗效短,见效快,促进切口愈合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收治的手术患者37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去年同期未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收治的手术患者35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并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9.
徐海宁 《安徽医药》2014,(9):1795-1796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理论在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疼痛和泌尿感染中的效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该科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486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该科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53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护理理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0~2分档χ2=12.412,7~8分档χ2=8.451,9~10分档χ2=7.01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泌尿系感染者占总人数的16.26%,观察组泌尿系感染者占总人数的1.6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护理理论在预防妇产科术后疼痛和有效的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刘姝 《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65-166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与TDP灯联合应用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82例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组对比。治疗组46例,清创后,用切口外敷糜蛋白酶结合TDP灯照射,从而促进切口愈合;对照组36例应用传统清创换药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更为明显的疗效(P〈0.01)。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大大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糜蛋白酶与TDP灯均有抗炎、消肿、促进切口愈合等功效,两者联合使用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8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传统腹部手术术后护理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现象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由于切口愈合不良导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外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84例,均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对性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伤口的及时愈合,应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门诊接收的换药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换药患者的心理情绪、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换药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 0.05),切口愈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门诊外科换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促进其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和疼痛缓解,提高换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0例,对两组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剖宫产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的伤口甲级愈合、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伤口愈合,促进肛门排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海林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腹部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系统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在本组60例患者中,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部小切口手术的伤口愈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此6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本院同期采用传统术式切除子宫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给予配合恰当的护理和腹部切口常规换药,两组均排除心、肝、肾疾患、无低蛋白血症。结果:两组切口疼痛程度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微波理疗可减轻患者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应用微波理疗的效果。方法将同期妇科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后6h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部位并配合恰当的护理,对照组不采用微波理疗。两组术后腹部切口常规换药5~7d拆线,两组均排出心、肝、肾疾患、无低蛋白血症。结果两组切口疼痛程度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微波理疗可减轻患者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换药护理对普通外科常见切口感染患者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6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敷料与换药护理,观察组接受湿性敷料换药护理,术毕应用湿润络合碘纱布覆盖伤口,换药时将切缘湿润,换药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进行覆盖,比较两组切口感染、临床康复时间、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湿性敷料换药护理应用于普通外科常见切口感染患者,可加快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并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5):1118-1119
目的:评价红霉素软膏局部用药与远红外线照射对预防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产妇会阴切口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会阴消毒、侧切、缝合与术后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将红霉素软膏适量涂抹于会阴侧切切口和周围皮肤处,并在分娩24 h后进行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感染率、切口疼痛程度和切口愈合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为8.89%(P<0.05),切口疼痛程度重度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3.33%(P<0.05),切口愈合程度0级为42.22%明显高于对照组为14.44%(P<0.05)。结论:红霉素软膏局部用药与远红外线照射对预防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程度低于常规处理,且切口愈合程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