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8,(4):543-547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2名研究员背对背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纳入比较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相同给药剂量、给药方案下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261例细菌感染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相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治疗细菌感染中,临床有效率[OR=1.14,95%CI(0.85,1.53),P=0.38]与细菌清除率[OR=0.85,95%CI(0.60,1.20),P=0.3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11.1%,两者差异[OR=0.59,95%CI(0.39,0.88),P=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治疗细菌感染中疗效相当,前者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朱玲  ;童荣生  ;陈岷  ;李晋奇 《中国药房》2014,(34):3221-3225
目的:系统评价美罗培南治疗腹腔内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Wanfang),纳入美罗培南治疗腹腔内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的RCT进行治疗评价,并通过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个RCT,纳入的总样本量为2 4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的临床有效率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RR=1.01,95%CI(0.98,1.04),P=0.61],低于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RR=0.95,95%CI(0.90,0.99),P=0.01];美罗培南的厌氧菌清除率优于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RR=1.02,95%CI(0.89,1.17),P=0.78];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清除率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RR=0.96,95%CI(0.88,1.05),P=0.39],优于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RR=1.04,95%CI(0.83,1.31),P=0.73]以及妥布霉素与克林霉素联用[RR=1.09,95%CI(1.02,1.17),P=0.01];美罗培南的安全性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RR=0.89,95%CI(0.69,1.15),P=0.37]及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RR=0.63,95%CI(0.40,0.97),P=0.04]。除美罗培南临床有效率低于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大肠埃希菌清除率优于妥布霉素与克林霉素联用、安全性优于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腹腔感染时,美罗培南的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而美罗培南的临床有效率比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用低,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纳入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在相同给药剂量、给药方案下治疗重症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2.6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055例重症感染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相比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在治疗重症感染中的临床有效率高[RR=1.03,95%CI(1.00,1.06)].在临床治愈率[RR=1.04,95%CI(1.00,1.10)]与细菌清除率[RR=1.02,95%CI(0.97,1.07)]方面,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相当.美罗培南组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相比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组的13.6%[RR=0.85,95%CI(0.70,1.02)],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美罗培南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有效率略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目前文献的评价,比较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MPEM)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CST)在治疗重症感染中的安全性,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一定的安全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5大数据库,收集自1990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MPEM与IPM/CST治疗重症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中关于不良反应例数、症状数据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通过筛选纳入41个文献,整体结果不能说明美罗培南在治疗重症感染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低(Z=1.99, P=0.05)。亚组分析中,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美罗培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Z=2.54, P=0.01<0.05)。在治疗腹腔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Z=0.79, P=0.43>0.05)。不良反应发生症状显示两者消化系统最多,循环系统、皮肤及注射部分依次。美罗培南引起皮疹多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其他系统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例数都高于美罗培南。结论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患者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仅发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皮疹的发生美罗培南多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其他症状都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比阿培南对比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Ovid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个RCTs,包括18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OR=1.55, 95%CI(1.13, 2.13), P=0.007],细菌清除率[OR=1.65, 95%CI(1.15, 2.38), P=0.007]和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OR=0.67, 95%CI(0.48, 0.92), P=0.01]方面,比阿培南优于美罗培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临床痊愈率[OR=1.24, 95%CI(1.00, 1.52), P=0.05]和不良事件发生率[OR=0.58, 95%CI(0.29, 1.16), P=0.13]无明显差异。漏斗图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与美罗培南相比,比阿培南能有效治疗细菌性感染,降低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厄他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观察厄他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厄他培南组30例,治疗有效率为90.O%,细菌清除率为83.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30例,治疗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为8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结论厄他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比,观察美罗培南对新生儿重度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重度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78.7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46%和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6.0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比阿培南对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疗程均为7d~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细菌清除率为83.36%,均高于对照组的71.9%、73.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比阿培南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57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祚臻  官东秀 《中国药业》2006,15(16):39-39
目的 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1994—2004年2月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0种医药期刊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常见不良反应为精神异常、癫痫、胃肠道反应、过敏性药疹、听力障碍,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更易发生。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多,应用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比较评价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报告,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纳入文献17篇,提取文献数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综合分析显示,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细菌感染痊愈率计算OR值(95%cI)为1.07(0.85~1.34),有效率OR值(95%CI)为0.90(O.67~1.22),不良反应发生率OR值(95%CI)为0.84(0.56~1.26)。结论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余佳文  王增  程斌 《中国药房》2014,(20):1897-1900
目的:系统评价替吉奥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中关于替吉奥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采用Cocho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合计8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近期疗效有效率[OR=1.02,95%CI(0.57,1.82),P=0.96)]、1年生存率[OR=1.62,95%CI(0.70,3.76),P=0.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OR=0.23,95%CI(0.16,0.32),P<0.00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OR=0.35,95%CI(0.14,0.88),P=0.03]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吉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该结论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何洪静  王慧敏  蔡佳  郝江  徐贵丽 《中国药房》2010,(22):2077-2081
目的:系统评价地塞米松对重度哮喘和脓毒血症等临床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1996~2007年)、PubMed(1966~2007年)、EMCC(1995~2007年)、CHKD(1994~2007年)等数据库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度哮喘和脓毒血症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11个,共1435例。治疗重度哮喘:(1)总体症状缓解率:地塞米松与泼尼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4,95%CI(0.75,2.75);P=0.27];(2)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地塞米松低于泼尼松[OR0.13,95%CI(0.04,0.44);P=0.001];(3)复发率:地塞米松与泼尼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25,1.31);P=0.19]。治疗脓毒血症:(1)死亡率:地塞米松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0.41,1.78);P=0.67];(2)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地塞米松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51,2.19);P=0.89]。结论:对于重度哮喘,地塞米松的疗效与泼尼松相似,但其安全性强于泼尼松;对于脓毒血症,地塞米松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  相似文献   

13.
蒙龙  陈永飞  傅菁  方芸 《中国药房》2012,(44):4204-4207
目的:系统评价高剂量左氧氟沙星与常规剂量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Medline、Sciencedirect上的文献,并对数据采用Rev 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5项研究(包含16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与常规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OR=1.38,95%CI(0.92,2.06),P=0.12],细菌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OR=1.74,95%CI(0.98,3.10),P=0.06],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OR=1.21,95%C(I0.70,2.11),P=0.49]。进行敏感分析后得到的结论类似。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常规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提高剂量可以减少耐药发生、增加患者依从性并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苏美琴  余靓平  杜瑜  宋敏  欧阳华 《中国药房》2014,(48):4526-4530
目的:系统评价伊曲康唑不同治疗方案对比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收集伊曲康唑对比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1 8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伊曲康唑连续治疗的临床治愈率[RR=0.94,95%CI(0.76,1.18),P=0.61]与特比萘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真菌学治愈率[RR=0.80,95%CI(0.68,0.95),P=0.01]和总治愈率低于特比萘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曲康唑冲击治疗的临床治愈率[RR=0.75,95%CI(0.65,0.87),P<0.000]和总治愈率[OR=0.39,95%CI(0.27,0.55),P<0.000]低于特比萘芬,而真菌学治愈率与特比萘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2,95%CI(0.63,1.07),P=0.14];两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83,1.25),P=0.86]。结论:伊曲康唑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均低于特比萘芬,安全性相似。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质量一般,该结论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司霞  陈月  李英  冯婉玉 《中国药房》2013,(44):4163-4167
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添加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普拉克索添加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合计1 8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与多巴脱羧酶抑制药治疗PD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总有效率[OR=3.45,95%CI(2.46,4.85),P<0.01],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UPDRSⅡ)[MD=-1.38,95%CI(-2.05,-0.71),P<0.01]和运动检查总评分(UPDRSⅢ)[MD=-5.71,95%CI(-9.25,-2.17),P<0.01],减少患者每日服用左旋多巴的剂量[MD=-167.42,95%CI(-207.94,-126.90),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普拉克索不增加患者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和嗜睡的发生率,但可能增加异动症[OR=2.21,95%CI(1.66,2.95),P<0.01]、幻觉[OR=3.22,95%CI(2.04,5.09),P<0.01]和失眠[OR=1.52,95%CI(1.00,2.32),P=0.05]的发生率。结论:普拉克索添加治疗PD疗效显著,但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会增加。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统一,该结论需谨慎对待,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龚黎  郁念明  刘海峰 《中国医药》2014,(9):1298-1300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探讨导致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9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190例VAP患者分离革兰阴性菌184株(76.0%),其铜绿假单胞菌74株(40.2%)和大肠埃希菌70株(38.0%)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7.0%(57/74)、73.0%(54/74),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均为71.4%(50/70)。年龄≥60岁[比值比(OR)=6.675,95%置信区间(CI):2.620~9.731]、累及器官≥3个[OR=3.225,95%CI:1.337~7.806]及营养治疗不充分[OR=1.912,95%CI:1.043~8.522]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是导致VAP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吴斌  苏娜  吴逢波  徐珽 《中国药房》2014,(20):1904-1907
目的:系统评价咪唑斯汀对比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咪唑斯汀对比氯雷他定治疗A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1 3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咪唑斯汀治疗AR患者的总有效率[RR=1.08,95%CI(1.02,1.15),P=0.01]、总体症状评分[MD=-0.42,95%CI(-0.75,-0.08),P=0.01]和鼻塞症状评分[MD=-0.22,95%CI(-0.42,-0.01),P=0.04]显著优于氯雷他定,而喷嚏[MD=-0.08,95%CI(-0.24,0.08),P=0.31]、鼻涕[MD=-0.04,95%CI(-0.18,0.10),P=0.54]和鼻痒症状评分[MD=-0.01,95%CI(-0.13,0.12),P=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困倦、头晕、口干发生率和心电图QTC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治疗AR可以改善患者的鼻塞症状,总体疗效优于氯雷他定,而安全性与氯雷他定相当。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质量不高,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