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5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13例,经阴道分娩38例。结果:阴道分娩小肌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后病率、住院天数与正常产妇无差异,剖宫产大肌瘤组与小肌瘤组头盆不称、胎位不正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有差异,住院天数、产褥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肌瘤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剖宫产手术中同时剔除肌瘤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德如 《安徽医学》2007,28(3):240-24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时子宫肌瘤挖除对产时和产后的影响。方法对8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中子宫肌瘤挖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肌瘤挖除组手术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病率及切口愈合情况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挖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分娩方式、注意事项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86例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住院分娩的临床资料及产后1年随访情况,并将其中行剖宫产并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患者与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中小子宫肌瘤如肌瘤不阻碍产道可经阴道分娩,且于产后1年随访发现肌瘤较产前缩小。对剖宫产同时进行肌瘤剔除与对照组相比,除手术时间延长外,术中出血、术后患病率、产后出血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应视肌瘤大小、部位等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如行剖宫产同时剔除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临床特点、对母婴的影响及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A组)6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B组)31例及同期住院分娩无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孕妇(C组)70例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产后出血情况、产褥感染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发生率0.04%,产前44.9%(31/69)病例肌瘤增大,肌瘤变性增多,研究组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及输血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C组(P<0.05),但3组间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率及妊娠并发症高,但剖宫产术中同时处理巨大子宫肌瘤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同时必须强调整个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产妇60例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产褥病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产褥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312例,分为两组,其中再次剖宫产组232例,阴道试产成功组80例,另选择初次剖宫产组248例作为对照,观察并比较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新生儿体重、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大、住院天数长、产褥病率高(P<0.05),在新生儿窒息率及母婴死亡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阴道试产成功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大、住院天数长、新生儿体重高(P<0.05),在新生儿窒息率及母婴死亡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若具备阴道试产适应证,应进行阴道试产,但要应用B超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应多进行宣传教育,提倡自然分娩,减少瘢痕子宫的形成,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危害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到2014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0例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127例,经阴道分娩剔除23例。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产妇相比妊娠期间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产妇,采取分娩过程中剔除肌瘤的方法可成功剔除肌瘤。结论:子宫肌瘤对于产妇妊娠过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直径〉10cm 的肌瘤应及时剔除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186例,按分娩方式分阴道分娩组67例及剖宫产组119例,观察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指标与剖宫产组产妇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肺炎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下可进行阴道分娩,可以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褥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危害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到2014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0例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127例,经阴道分娩剔除23例。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产妇相比妊娠期间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产妇,采取分娩过程中剔除肌瘤的方法可成功剔除肌瘤。结论:子宫肌瘤对于产妇妊娠过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直径〉10cm的肌瘤应及时剔除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期恰当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对3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多发肌瘤6例,单发肌瘤2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29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29例,手术失血量及产后病率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没有增加术中术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75例孕妇的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可能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33例经阴道分娩成功,作为VBAC组(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即观察组,阴道分娩失败29例作为TOLAC (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delivery)失败组,入院后直接选择二次剖宫产113例作为ERCS(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组。比较分析3组间孕妇的年龄、孕周、身高、入院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宫颈Bishop评分、产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等指标。 结果 VBAC组与TOLAC失败组相比,体重增加数及Bishop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BAC组的体重增加数相对较小,Bishop评分相对较高。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BAC组与ERCS组相比,Bishop评分、产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BAC组的Bishop评分相对较高,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相对较少。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过合理孕期管理,分娩前充分评估后实施VBAC是可行的,可适当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苏果  张美玲  张宁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63-1066,106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晚期分娩孕妇614例为观察组,分4组:A组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B组为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组;C组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包括B组);D组为第三次及四次剖宫产分娩组。选择无剖宫产史晚期分娩孕妇376例为对照组,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E组)和首次剖宫产组(F组)。将A组与B组,A组与E组,C、D组与F组配对比较,对母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2组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会阴切开率较E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F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和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亦显著小于D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实施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朱明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13-2214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试产条件并自愿试产的102例临床资料。结果:与同期非疤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组相比,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母婴不良结局,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多。结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如处理得当计划分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王凤莲 《医学综述》2012,18(17):2934-293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88例,根据产妇情况进行阴道试产,阴道试产失败转为急诊剖宫产,或者根据患者剖宫产指征直接行剖宫产。并将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无剖宫产手术史阴道分娩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0.0%。观察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和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时,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阴道试产,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妇学校产前健康教育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38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定期对其进行讲座;将同期未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38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孕期营养,产时配合,分娩方式的选择、结局,新生儿预后,母乳喂养率,产褥病率。结果观察组孕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难产率、“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利用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孕产期知识教育宣传,可明显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琼  郑剑兰 《当代医学》2021,27(8):101-10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IVF术后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IVF术后双胎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91)和剖宫产组(n=21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2.8%;剖宫产组初产妇比例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转N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剖宫产组低体质量儿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IVF术后双胎妊娠最常见并发症,IVF术后双胎妊娠的初产妇倾向于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IVF术后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但要警惕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产期系统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从新乡市医药站职工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人院分娩的孕妇300例,随机抽取定期产前检查并自愿接受孕产期系统健康教育的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只接受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巨大儿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巨大儿及产时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产妇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减少巨大儿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并比较分娩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产妇124例临床资料,其中71例产妇行剖宫产分娩,设为剖宫产分娩组;53例产妇行阴道试产,设为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窘迫、新生儿死亡、产后出血、术后严重黏连及子宫破裂等围手术期指标,并分析阴道试产产妇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均无新生儿死亡及子宫破裂发生。两组产妇新生儿窘迫、新生儿死亡、产后出血及子宫破裂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剖宫产组产妇术后严重黏连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行阴道分娩53例产妇试产成功48例,试产成功率为90.6%;阴道试产失败5例,其中1例子宫先兆破裂,2例宫缩乏力,1例胎儿宫内窘迫,1例主动要求改为剖宫产分娩。结论剖宫产并非行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产妇唯一分娩方式;在严密产前体格、影像学检查及全产程系统监护条件下,对于符合阴道试产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产妇可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3例具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与选择再次剖宫产组240例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病、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选择经阴道试产组83例进行对照。结果:323例中83例选择阴道试产,占25.70%(83/323),其中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7.95%(73/83),试产失败10例,占12.05%(10/83),再次选择剖宫产240例,占74.30%(240/323)。剖宫产术后选择经阴道试产组与RCS组比较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均未并发产褥病。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可比再次剖宫产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周林容 《医学综述》2013,19(7):1330-133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方式,探讨阴道分娩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阴道试产指征进行分组,其中60例符合阴道试产指征者为阴道试产组,160例不符合阴道试产指征或不同意试产者行再次剖宫产为剖宫产组。选取同期行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的初产妇进行对照,其中初产阴道试产60例,初产剖宫产160例,分别与剖宫产术后行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实施阴道分娩,其产时出血量、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与初产妇行阴道分娩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的产时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均高于初产妇剖宫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在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后,可选择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