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报告显示我国14个省自然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为0、61%,且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达7、5%;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1%,而非房颤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仅为2.3%。房颤可使心排血量下降,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效果远不令人满意,房颤的复发率约50%.且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因此介入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52例停经7至18周胚胎停止发育超声图象回顾性分析。结论:羊膜囊大小小于孕周127例,羊膜囊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25例。羊膜囊变形型累计76例,占50.0%;羊膜囊轮廓模糊型累计29例,占19.1%;羊膜囊空虚型累计21例,占13.8%;光团反射型15例,占9.9%;羊膜囊轮廓尚正常型累计11例,占7.20%。  相似文献   

3.
石进  李雅君  张维君 《中国医药》2007,2(9):528-53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栓栓塞及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诊断为房颤的559例患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04年11-12月随访471例,随访率87.06%。结果血栓栓塞事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在入选病例中,接受抗栓治疗者迭80.68%,华法林治疗INR多为1.5~2.0;阿司匹林剂量多为100mg/d。在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中,13.52%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出院时未给予任何抗栓治疗;在出院后的3—4年中,有19.36%的患者因为担心出现出血事件而自行停止抗凝治疗。结论提示目前房颤抗栓治疗应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充分认识和重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3例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143例患者中有房颤共110例,占76.9%,其中非瓣膜性房颤76例,占房颤病人的69.1%:院内死亡37例,占有25.9%;口服过华法林的仅2例(1.4%),口服过抗血小板药的46例(32.2%);住院期间无一例服华法林,有服抗血小板药物52例;生存出院的病人无一例服华法林,服抗血小板药物37例。结论 目前我们对口服华法林抗凝进行房颤和/或心瓣膜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属于心房异位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中发生率极高.约为0.15%~1%,在二尖瓣疾病中房颤发生率高选79%.房颤病人有1/3并发血栓栓塞.其中3/4发生脑栓塞,在脑柱塞病人中60%死亡或遗有永久的神经系统损害。目前药物治疗尚不能根治房颤.因而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阵发性房颤及其触发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000例,采用GE公司生产的MAC1200心电图检测仪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自动监测阵发性房颤,分析其触发因素。结果2000例患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阵发性房颤75例,检出率为3.75%,其中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0.60%,心电监护检出率为0.50%,均明显低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有802次发作纳入研究。触发因素中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有714次,占89.03%,与其他各因素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房颤在夜间发作频率增加。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并明确诊断阵发性房颤,并明确其触发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本院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8.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研究进展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吕吉元综述王陆建审校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约占11.5%~39%〔1〕,其中约20%的病人因房颤而就诊〔2〕。房颤发作时由于激动通过快速传导的房室旁路下传,使心室率极快(250次/分~3...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扬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31-532
主持人谢扬:心房颤动(房颤)是心房电活动不受窦房结支配,被心房快速、杂乱和无序的电活动替代,心房肌呈无效收缩,相应心室出现无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引起多种严重的临床后果,但对其治疗却又落后于其他心律失常。进行对房颤的讨论旨在加强这方面的关注。 张向隆医师:房颤在人群中总患病率为0.15%~1.0%,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男性稍多于女性。在美国因房颤而住院数从1984年的110000人次增至1994年的270000人次,也没有将中风或心衰等房颤并发症引起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23例老年冠心病房颤病人用药物复律后,给予口服胺碘团来维持转复后的窦性心律,并对其疗效进行追踪随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23例老年冠心病房颤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65-83岁,平均69.38±11.26岁;均为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排除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具有持续或频发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长期维持窦律;发作时伴有心悸、胸间或胸痛、心室年快速。②复律方法:静滴硝酸甘油、毛花甙丙0.4-0.6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静…  相似文献   

11.
杨娜 《自我药疗》2014,(2):12-13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中国科协的调查数据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  相似文献   

12.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46例,占67.7%,女22例,占32.3%,年龄在60~80岁之间。病程最短者12天,最长者36年,其中一年之内9例,占13.2%;1~10年28例,占41.2%:11~20年17例,占25%;21~30年8例,占11.7%;30年以上者6例,占8.9%。西医诊断为颈椎病者41例,美尼尔氏综合征者12例,原因不明的眩晕者15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理学通报》论著引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药理学通报》自1985年创刊至1995年12月已出刊11卷62期,将每篇论著所附参考文献按引文类型、语种和年限跨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刊作者撰写一篇论文,平均引文8.61±1.74条;期刊为主要类型占87.39%,语种以英文最多占54.83%;引文年限跨度5年以内占48.81%,其中中文为68.0%,英文为35.39%;文献半衰期约5.6年,其中中文为3.8年,英文约8年。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观察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疗的长期疗效,对10例持续性房颤病史6月~7年、反复发作快速心室率而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恶化、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采用房室结消融加双心室VVI起搏(6例)或单心室VVI起搏(4例)。随访平均17.7&;#177;4.4月。结果表明,术后起搏器夺获心率&;gt;95%,很少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术后心功能及LVEF均明显改善(P&;lt;0.05),LVEDD减少(P&;lt;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永久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不能用药控制的患者,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不增加病死率及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5.
2003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共诊治军人癔症48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癔症均为男性青年士兵,年龄17—22岁。经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病变,符合CCMD~3标准,其中第一年度兵31例(占本组64.5%),第二年度兵14例(占本组29.1%),第三年度兵以上者4例(占本组8%);农村籍33例(占本组68.7%);独生子女29例(占60.4%);初中文化29例(占60.4%),高中以上19例(占39.6%)。发病时不同程度出现情绪低落,意识呈朦胧状态,反应迟钝、头痛、头晕、胸闷、哭泣、叫喊,四肢抽搐33例(68.7%);突然倒地、面色潮红、屏气或过度喘气、全身僵直不能站立行走15例(31.3%)。发作时间8min~2h.  相似文献   

16.
慢性咳嗽82例的病因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片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及诊断。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7年4月,82例持续咳嗽8周以上到我院呼吸科就诊的病人,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针对性治疗予以证实。结果8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76例,确诊率92.6%。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31例,占40.7%;鼻后滴漏综合征22例,占28.9%;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4例,占18.4%;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3例,占3.9%;病因未明6例,占7.8%;结论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诊断程序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上述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有效,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12月至1997年1月,经手术治疗乳房纤维腺瘤12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均为女性。①年龄:17~49岁,平均25岁,其中17-20岁5例,占39%;20-25岁102例,占809%;25-35岁门例,占13.5%;35-49岁2例,占l石%;②部位;外上象限97例,占769%;内上象限10例,占79%;外下象限10例,占7.9%;内下象限9例,占7.3%;③大小:直径<2Cm48例,占381%;>ZCm而<5Cm69例,占54.7%;>SCing例,占72o/o2诊治方法术前通过询问病史,查体,穿刺细胞学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治疗均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张均 《江苏医药》2002,28(11):835-837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并发的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诊断与治疗及预防的对策。方法 肺栓塞患者34例,分析一般状况、临床特点,对29例急性肺栓塞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脑卒中患者急性肺栓塞发病率为6.9%;70岁以上占61.8%;其中89.5%伴有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的原发病为脑梗死占29.4%,脑栓塞占20.6%,脑出血约为19.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2.4%;初诊误诊率为64.7%,总病死率为23.5%;静脉溶栓有效率为86.2%。结论 急性肺栓塞有很高的误诊率与病死率,应对高龄的、长期卧床的并有深静脉血栓倾向的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溶栓与抗凝疗法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史济经  赵逵 《贵州医药》1998,22(5):344-346
我院自1983年5月至1997年5月,应用欧林巴斯纤维结肠镜(以下简称纤结镜)CF-LB3W、PZOI、ffeOI,共进行纤结镜检查3518例,经内镜活检和手术病理确诊为大肠癌257例,占同期受检人数7.3O%。本文就其临床内镜资料加以分析如下。豆;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257例大肠癌中,男147例,女110例,男女之比为1.34。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引.6o其中小于30岁门例,占6.61%;3O-39岁兀例,占10.12%;40-49岁49例,占19.ffi%;50-59岁86例,占33.46%;60-69岁59例,占22.96%;大于7O岁20例,占7.78%。豆.2受检时间:从…  相似文献   

20.
定义心房纤颤是指心房持续不断的快速而微小的颤动。颤动的心房完全丧失收缩的能力,使心房经常处于舒张状态,放心室舒张期充盈度下降。心房纤颤时,若心室率缓慢者,心室充盈度可以下降5%,若心室率快速者,心室充盈度下降25%。按房颤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心血管或其它疾病分为:阵发性房颤,特发性房颤(孤立性房颤),慢性持续性房颤。1.l阵发性房颤的定义房颤在数秒、数分、数小时或持续2天自然消失[l]。1.2特发性房颤的定义病史、体检、胸部X线\12导联体表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心血管或其它疾病[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