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小胰头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小胰头癌在动态增强CT及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上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者,其中5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另5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为;造影剂总量为80~100ml,行团注法,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作胰头部层厚,间隔各5mm的动态扫描,螺旋CT双期扫描为:造影剂总量90ml,速率3ml/s,动脉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30s后行胰头部螺旋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无选择性的 10 0例CT增强者 ,采用优维显 3 0 0 I 行快速注射 ,观察注药反应 ,无提示性地记录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并采取对策 ,以求对药物的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估。1 材料与方法1999年 7~ 8月对 10 0例用优维显 3 0 0 ICT增强者在术前口服或口含 1%~ 3 %稀浓度碘对比剂后 ,采用高压注射器Medrad以 2~ 3ml/s的速率注射 75~ 10 0ml ,除动态扫描和CTA是在注射中定时以螺旋扫描方式分别摄取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或延时扫描图像外 ,其余均在注射对比剂后行螺旋式快速扫描。CT机为西门子SomatomPlus 4…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方法:用螺旋CT对25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3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入300mgI/ml的造影剂90ml,在注射造影剂25~40s时开始扫描,60s内扫完全肝。结果: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30例肝细胞性肝癌中有98例呈高密度;32例呈等或低密度:早期癌3例、弥漫型4型,病灶直径在10cm以上者7例,有明显肝动脉—门静脉瘘者18例。87例肝转移瘤中有74例呈环形增强。3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11处直径小于2cm病灶呈早期显著增强,较大的病灶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ml/s左右的速度经时前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在开始滴注造影剂75秒内扫完全肝。结果:所有图像主动脉密度均高于或等于门静脉密度。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5例(20灶)肝细胞性肝癌(HCC)呈高密度。11例HCC呈等或较低密度:2例为弥漫型HCC;9例有严重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中2例门静脉呈逆向增强。7例肝转移瘤呈低密度。3例(5灶)海绵状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肝脏螺旋CT动脉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脏螺旋CT动脉造影(SCTAL)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和10例肝内转移癌患者作SCTAL:经皮穿刺肱动脉,将5-FCobra导管送入肝动脉,以0.3~1.5ml/s的速度经导管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造影剂15~30ml,在开始注入造影剂6~10s后用螺旋CT行全肝扫描。结果:所有肿瘤病灶均显著增强,肿瘤的实体部分CT值为105~413HU,明显高于邻近肝组织。HCC灶多呈不均匀增强,转移灶多呈环形增强,而直径为3~10mm的病灶呈均匀增强。结论:与常规肝脏CT增强扫描相比,SCTAL可发现更多的多血供病灶,能真实显示肝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胰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CT在诊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虽然 ,胰腺疾病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但根据CT的具体表现 ,再结合病人年龄特点、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等 ,常能作出准确诊断。1 胰腺CT扫描技术[1~ 3]常规或螺旋CT扫描时 ,病人应口服对比剂或水 ,总量可达 5 0 0~ 10 0 0ml。静脉内对比剂为 1.5~ 2ml/kg ,注速为 2~3ml/s。常规CT胰腺增强扫描的层厚为 3~ 5mm。螺旋CT则采用双期扫描 (胰腺期~肝脏期或动脉期~静脉期 )。扫描参数 ,儿童 (<1岁 )管电压 12 5kVp ,…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肝脏检查中技术参数的选择:时间—密度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应用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比较不同的造影剂注射速度对主动脉和肝脏强化程度的影响,以选择合适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扫描的注射速度和最佳的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选取28人例正常人随机分为4组,以不同速度(2ml/秒,3ml/秒,4ml/秒及5ml/秒)从周围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后15秒开始扫描,以后每隔15秒在同一层面扫描1次,共3分钟。测量主动脉和肝实质不同时间增强后的CT值,分析时间-密度曲线,并对4组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CT双期扫描定量估价胰腺增强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估价电子束CT双期扫描胰腺的增强程度。材料和方法:110例可疑胰腺病变者(26~72岁)均行电子束CT检查。其中胰腺癌15例,胰腺炎3例,胰腺外伤2例,正常胰腺9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以3.5ml/秒(80ml)和10ml/秒(20ml)速度注射Ultravist100ml,在注射造影剂后18~20秒和55~60秒,应用SVS0.3秒序列扫描胰腺20层,层厚6mm。于动静脉期测量胰腺头、体、尾CT值。结果:在动脉期胰腺增强的CT值为101Hu±8(标准差),静脉期为81Hu±5。其中61例(55%)动脉期较静脉期CT值增高20Hu以上;38例(34%)增高10Hu以上;11例(10%)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结论:胰腺动脉期扫描较静脉期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可更清楚显示胰腺癌对胰周的浸润,可提高检测胰腺内小病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种增强方式的螺旋CT扫描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差异,并熟悉它们在CT图像上的解剖学形态。方法 采用3.0ml/s(行螺旋CT动脉和门脉期双期扫描,科称双期组)和1.5ml/s(仅行螺旋CT单纯门脉期扫描,科称单期组)2种注射速率的对比剂,分别完成100和50例病人的螺旋CT检查。结果 2组各50例分析结果显示:双期组中有48例在门脉期扫描能够分别清晰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1、2、3级分支,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比较不同的造影剂注射速度对主动脉和肝脏强化程度的影响,以选择适合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扫描的注射速度和最佳的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选取28例正常人随机分为4组,以不同速度(2ml/秒,3ml/秒,4ml/秒及5ml/秒)从周围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后15秒开始扫描,以后每隔15秒在同一层面扫描1次,共3分钟。测量主动脉和肝实质不同时间增强后的CT值,分析时间-密度曲线,并对4组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造影剂总量均按1.5ml/kg体重给予时,不同注射速度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强化程度不同,以4ml/秒组最优,但统计学处理和3ml/秒组无差异,而与其他两种速度之间有差异。不同注射速度时主动脉和肝实质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也各不相同,3ml/秒组分别为32.14秒、66.42秒而4ml/秒组分别为30秒、60秒。结论:造影剂总量按1.5ml/kg计算时,延迟时间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速度而定。适合双期扫描的速度为3~4ml/秒,而动脉期延迟时间宜用30秒,门脉期为50~60秒,但还应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和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