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原油田文72块开发层系已从主力厚油层转向二、三类低渗透油层,该类储层自然产能必须通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油气产量的现状,研究应用了针对文72块油藏S3油层的压裂新技术。分析了前置酸加砂压裂、重复压裂、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及卡封分层压裂等技术,并研究了相应的压裂装备和井下工具。现场根据文72块储层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技术,压裂施工30多井次,施工成功率98.4%,压后建产率达78.6%。压裂新工艺技术在该区块的成功应用使难动用储层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徐邈峰 《石化技术》2016,(4):199+245
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对沈67块S32段油层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表明该油层为一个东南倾的单斜构造,油层在全区范围内发育;储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强;为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3.
牛居油田牛18-1块油品性质好,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一定增储增产潜力。该块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为了进一步落实该块油层分布,对该块储层进行精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该块沉积、储层、岩性、物性等特征,为指导下一步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33块沙三上为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岩性细、地层水矿化度高以及油藏高度低的特点决定常规的低阻油层评价方法不适用该地区.针时油藏特点,提出了可动水分析技术,分析了产层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可动水饱和度定量评价低阻油层,并揭示该区域低阻油层的分布特征.利用该技术对文33决沙三上可能产生低阻油层的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酸化液配伍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区块储层自身的敏感性及酸化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通过对区块储层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室内酸化液配伍性评价手段,结合使用X-衍射、扫描电镜、多功能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从2区块储层地质特征入手,进行了室内配伍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锦607块是一个速敏、酸敏程度均较弱的储层,锦99块是一个速敏较弱、酸敏程度中等偏弱的储层;土酸可以在锦607块兴隆台油层使用,15%盐酸在锦607块于楼油层使用效果较好,10%和15%盐酸在锦99块酸化效果也较好,但由于其储层黏土矿物总量高,水敏性强,酸化前应在前置液中加入黏土稳定剂,抑制黏土膨胀.  相似文献   

6.
王建东 《油气井测试》2009,18(5):33-34,42
车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酸化措施尽管可以提高油井产能,同时也可能对储层造成新的、潜在的伤害,因此需对酸化过程中的油层伤害及油层保护进行研究,以便提高酸化效率.以沈95块为例,进行了储层敏感性评价以及酸化相关实验研究,明确了酸化过程中储层的潜在伤害以及具体原因、程度,同时研制出适合沈95块的酸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MCZ Z1块的储层特征及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Z1储层非均质性强,J1S2储层属低孔、低渗、特细喉型储层;储层敏感性特征为弱-中等盐敏、强水敏、中等-强酸敏、中偏弱速敏且水锁严重。针对储层特点,进行了保护油层的钻井液完井液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减少储层损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WZ12-1油田南块涠四段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层有效厚度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图版参数。利用目的层段测井、地质和试油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归纳,建立起储层岩性、电阻率、孔隙度、泥质质量分数、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在该区低电阻率、低孔、低渗、高水饱油层有效厚度评价中精细地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特征,有效地剔除了钙质及泥质夹层、致密层、干砂层和不够标准的差油层,确定了各井油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测井解释和储层研究精度,为该区低孔低渗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取心井资料为依据,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法,识别了文25东块厚油层内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将厚油层砂体细分为三~五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于河道增生、单一河道以及河道复合体,并建立了河道构型单元的6种接触样式。结合油田生产资料,分析了构型单元中不同接触样式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油田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汉盐湖沉积盆地储层中粘土矿物和盐类胶结物的分布特点,通过28口井160多块样品试验研究,对储层的敏感性因素,美型及油层伤害程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根据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油层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油田Z1区块保护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Z1区块整体属低孔低渗特细喉储层,Jls2储层敏感性特征为弱-中等盐敏、强水敏、中等-强酸敏、中偏弱速敏和中等偏强水锁.进行了保护油层的完井液研究,提出了减少损害的预防措施,即采用高抑制性的低表面张力型的完井液,结合使用复合广谱型暂堵剂,有效地封堵非均质储层.确定采用聚合醇-甲酸盐复合广谱暂堵型完井液.现场7口井的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完井液体系及储层保护技术满足了Z1区块深井的需要,储层井段表皮系数在-2.78~0.90之间,证明储层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砂岩储层热解、热蒸发烃技术的原理及参数。根据对潜江凹昭新沟咀组五个含油区25口井130块不同含油级别的砂岩储层样品的分析,并结合录井,电测及试油资料进行综合研完。建立了识别评价新沟咀组油层的热解参数标准。用该标准对88个油砂样品评价结果与录井综合解释、电测解释及试油结果对比,符合串都较高(〉80%)。这表明热解、热蒸发烃技术是一种识别油层的有效手段。用该标准现已复查出马22等6口井6层,7.49m油层。为石油勘探提供了一种识别油层的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牛庄油田王 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 ,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 ,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 ,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具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牛35块酸化措施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在牛35块Es3中低渗透砂岩油层酸化中实施综合油层保护技术及现场应用取得的效果。模拟酸化试验表明,该区储层岩心酸化效果很好,但现场实施酸化时却没有任何增产表现。在认清措施储层特征、地层油水特征基础上,采用常规稀土酸体系作为基本酸液配方,对油层保护酸液添加剂进行了优选,有效地防止了低渗透油田酸化过程中对油层的伤害,在牛庄低渗透油层现场酸化增产措施中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留盐间低阻油层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文13北块低阻油层与文13西块同层位高阻油层取心资料对比与钻井试油资料结合分析,认为文留盐间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是和油世故地质特征与钻井过程两方面因素有关。同时介绍了该类低阻油层特征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欢26块开展了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油层保护实验研究.从认识储层入手,研究分析其损害机理,通过室内岩石学分析和岩石系列敏感性评价实验,系统地评价该区块储层特性及潜在敏感性,提出了油层保护建议,为制定开发方案和各项作业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王53断块低阻油层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牛庄油田王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巴38断块储层物性从中孔特低渗到中孔中渗,非均质性强,属于强水敏、强盐敏地层.针对巴38断块储层特征和现场使用的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特点,研究出了适用于巴38断块的油层保护剂L-RP-2.该油层保护剂L-RP-2中引入了中-低分子量聚合物,利用聚合物分子链可以将不同形状和不同粒度的惰性颗粒,包括原井浆中的固相颗粒链接起来共同对储层进行有效封堵.室内评价结果表明,油层保护剂L-RP-2对岩心的封堵效率大于85%,封堵深度小于10 mm,满足了油层封堵技术的要求.加有油层保护剂L-RP-2的保护油层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40口井,在进行测试的15口井中,12口井共计13层表皮系数均小于零,为完善井,3口井表皮系数小于1,为轻微损害井,可见油层保护剂L-RP-2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油层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通过分析反映该区不同类型油藏特征的多种参数及评价指标。利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单渗砂层厚度、油层有效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及其他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在该区沙三上油藏建立起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利用灰色理论综合上述储层渗流、储集特点及含油气与非均质的多种信息。对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不同类型储层的静态质量.有效地控制和划分油藏开发的主力层位以及类型、质量好的优质储层规模及范围。通过沙三上2^2层段储层综合评价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对比分析.阐明了剩余油集中富集在优质储层分布范围的主要断裂边缘附近、断裂遮挡注采不完善地区或断鼻上倾方向。这些主力油层中静态质量好的Ⅰ、Ⅱ类储层在特高含水期油水动态变化受断层封闭遮挡及油层起伏油水分异控制。油层动用差以致不动用,造成剩余油呈较大规模集中分布富集。形成了该区油田持续开发和进一步挖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