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茶树特异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日前,浙江省农业厅发布公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县上湖茶叶合作社联合选育的特异茶树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非)审茶2015001。"中黄2号"来源于浙江省缙云县当地茶树群体种的自然黄化突变体,经过单株鉴定、扩繁、品系比较试验等育种程序,历时10余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中  相似文献   

2.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10,36(3):194-195
1 我省又有7个茶树品种通过国家茶树新品种鉴定 据日前在云南普洱市召开的2010年国家茶树品种鉴定会上获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中茶108、中茶302,浙江大学选育的浙农139、浙农117,武义县农业局育成的春雨1号(武阳早)、春雨2号(武阳香),及杭州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茂绿等7个茶树品种通过了国家茶树新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郭吉春等育种者历经20多年艰辛工作育成的黄观音、悦茗香、茗科1号、黄奇4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农业部2002年4月2日公告,上述4个新品种的审定编号分别为茶国审2002015、茶国审2002016、茶国审2002017和茶国审2002018。至此,我所通过国家审(认)定的茶树品种达7个。(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杨如兴供稿)我所4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4.
林知兴  林峰 《茶报》2004,(4):22-23
皖农111号茶树新品种,是应用云南大叶种种子通过Co^60辐照育成的。1996年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省级茶树新品种并推荐参加全国第二批茶树品种区试。2002年4月2日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国家级茶树新品种,编号:国审茶2002009。  相似文献   

5.
钱时霖  高菊儿 《茶叶》2007,33(4):216-216
教授从茶五十年,精研茶学博而专。育成良种十来个[1],培出英才逾一千[2]。立说著书优且众,桂冠荣誉积如山。晚年更好吴公学[3],家宅和谐比翼欢。注:(1)刘师主持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3个,浙江省审(鉴)定品种4个,待审定品种3个。(2)刘师累计培养出本(专)科生1200余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3)刘师现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杭州联络处主任。恭读《刘祖生茶学文选》@钱时霖 @高菊儿~~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茗6号、中茗192、中茗7号、望海茶1号和龙井43等5个茶树品种(系),通过2年减半施肥与常规施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减半施肥对茶树物候期、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施肥,减半施肥对5个茶树品种(系)物候期影响较小;减半施肥下茶叶产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含量降低,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非...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讲的新品种是指1949~2001年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全国共有36个单位育成国家审(认)定的无性系品种65个,省审(认)定的无性系品种61个(不包括台湾省)。至此,中国育成的茶树新品种之多,堪称……  相似文献   

8.
选取安康地区的6个主栽茶树品种,通过人工加硒的水培盆栽和土培盆栽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整株茶树叶片的硒含量,以便从中筛选出聚硒能力强的适栽茶树品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的聚硒能力依次为:龙井43>中茶108>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进一步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土培验证,其聚硒能力依次为:中茶108>龙井43>紫阳群体种>陕茶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条件下,中茶108和龙井43聚硒能力相对较强,紫阳群体种和陕茶1号次之,乌牛早和龙井长叶相对较弱.本研究旨在为聚硒茶树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富莲 《茶叶》2002,28(3):117-118
2001年12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8个茶树新品种,已呈报有关部门审批.为便于种植者选用适制当地茶类的品种,现将各品种性状简介如下,以供参考(品种排列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0.
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新品种(品系)等10个品种(品系)制得千岛银珍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杯泡观赏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制得的茶样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鸠坑群体种’,特别是‘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其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理化基础能明显改善芽茶滋味浓涩的品质缺陷。‘春雨1号’等芽头肥壮、厚实、圆直的品种茶样的杯泡观赏性较好,而芽头宽扁、松空的品种茶样杯泡观赏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尖波黄13号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从尖波黄实生苗中分离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通过品比、区试与生产示范试验,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显著优点。1991年3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稻米》2006,(6):56-56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98个农作物品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第一选育单位选育的中早25、内2优6号(国稻6号)、中浙优634(中浙优2号)、中百优1号(中丰1号)和中旱221等5个新品种(组合)榜上有名。现将该5个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种法,从2000年至今已育成获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2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或同行专家鉴定的新品种8个;“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与“高香、优质、丰产、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获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重庆巴南(原巴县)石岗农场,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群体中发掘、收集、选择出10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经多年筛选、观察和无性繁殖,于90年代初,筛选出了福选9号茶树新品系.福选9号曾先后在重庆、四川等地区的20余个产茶区(市)县试种,表现出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和适制性,试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布置品比试验,以全国推广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物侯期、产量、抗性、制茶品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2003年7月由重庆市科委正式将<茶树名、优、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制作技术示范>项目立项.2005年2月正式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将"福选9号"命名为"巴渝特早".  相似文献   

15.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16.
“鄂茶9号”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原宜昌县茶叶研究所)从宜昌大叶茶中经系统育种而选育出的抗寒性优异的茶树新品种,并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品比试验表明,“鄂茶9号”茶树品种春季营养芽萌发期早,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产量高;红绿茶兼制;抗病虫性较强,抗寒性优异,特别适宜在宜昌三峡茶区海拔1000m左右的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储叶齐、碧香早和福鼎大白是湖南省茶园栽培的茶树主要品种,本文根据三个品种的特性,研究不同品种的名优绿茶加工丁艺。结果表明,这三个中小叶茶树良种以加丁成卷曲形茶总得分最高;通过对各工序的系统研究,制定了三个品种优质绿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凌云5号”是从“凌云白毛茶”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通过多年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平均含水浸出物49.6%、茶多酚22.3%、氨基酸3.5%、咖啡碱4.3%;适制绿茶、红茶和六堡茶,制绿茶花香显、滋味清爽甘鲜,制红茶甜花香高长、滋味鲜浓,制六堡茶陈香纯正、滋味浓醇;第1、第2生长周期亩产鲜叶439.01kg、449.88kg,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2.82%、7.3%;抗寒性和抗旱性强,抗茶炭疽病。“凌云5号”是高产、优质、高抗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概述了2023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茶树育种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茶树育种技术的创新探索、茶树新品种的授权与登记情况。2023年度,茶树的品质成分形成、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生长发育、叶色变异等分子调控机制,仍是育种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获得的创新性成果为培育茶树新品种提供了明确的靶基因资源;茶树泛基因组图谱首次构建成功,进一步揭示了茶树基因组扩张的遗传基础;77个茶树品种授权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3个茶树品种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为茶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