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文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网络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的网络形态。网络文化存在着技术与人文、一元与多元、开放与封闭、自由与规范、民主与集中、虚拟与实在、理性与价值、神性与物性、传统与创新、个人与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张力 ,构成了一系列本质性的悖论和困境。要解决这些悖论和困境 ,需要采取经济、技术、社会、法律、伦理、文化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文化境遇下道德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弥漫与发展是21世纪的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广泛影响人们生存与生活方式的新的文化样态,网络文化正以自身的方式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着正反双重影响.唯有坦然面对其客观影响,冷静分析其对于道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在道德教育理念、方式、环境诸方面作出主动变革,方能与时俱进地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进而使学校道德教育的效力、活力与魅力得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洞悉网络世界的二律背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卓斐 《社会科学》2006,2(4):132-137
网络技术以二进制数字为转换法则,建构起克服物理空间物质、能量规律限制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网络世界以“真实的内爆”消解了传统摹仿论关于摹本从属于原型的“真实”观。这虽有利于人类感官潜能的发掘与解放,但数字化技术的构架性又令现代人难逃“真实”与“谎言”并存的二律背反。面对这一技术进步与人类诗意生存关系失衡的重大辩题,只有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协调人-机关系,以人本质的提升为最高境界,方可尽量遏制网络技术的非人性因素,实现与人类诗意生存境界的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互动的产物,也是这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一种桥梁。网络文化一方面映射着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网络对于社会的反作用,表现为多个方面。网络文化对社会压力的运动方向形成了一定作用。网络越来越多地被人视为社会的泄压阀,网络文化的运动过程也是社会压力释放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应该看到,网络文化的运动不仅有泄压的可能性,也有增压的可能性,两者还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转化;网络文化还直接作用于每一个网络中的个体;网络文化的运动过程,也是人群自然分化的过程;同时网络社会还直接干预着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形成长远影响。网络文化对现有的文化格局产生的冲击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它自身的文化格局呈现出与传统文化格局不同的景观,另一方面,它又在冲击着传统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网络危机的文化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同时网络的巨大利益和危机,也将人类推到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网络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文化是我们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必须依赖文化获得意义,重建网络文化是走出网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因此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网络集体行为。影响网络走红的框架建构及其舆论生成的主要机制是社交媒体牵制下的舆论生态结构和情绪渲染为主的网络扩散动员。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对人类生存交流方式的改变体现在:交流载体的迁进,符号遗忘与交流惯性、自媒体的虚拟场溢出、湿性黏存的心理体验。而自媒体的文化特质及社会动员能力、广场效应与"围观文化"、网络表达与自由的边界等,都需要通过规范大V的话语场、明确自媒体话语的边界、理解话语的现实反射,加强自媒体的疏导与监管,来维护自媒体的网络秩序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文化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文化影响之间存在断裂,对此现象及其成因在理论上深入分析,有助于高校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文化影响的关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以用户生产内容为特点的社交网络时代,自我传播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隐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既担心披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增加隐私风险,但同时又不愿意中止信息发布行为,这就是自我披露与隐私担忧的悖论关系。隐私悖论视角下的隐私安全问题表现为隐私保护、自我披露、隐私担忧与网络技术之间的博弈。解决社交网络应用中的隐私安全问题需要人们谨慎权衡信息界限,准确划分隐私担忧级别,节制自我披露行为,进行良好的信息自我管理,在自我披露、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之间构建一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诗意解读侧重于抒情论.在网络成为诗歌重要传播媒介的今天,众多网络诗人呈递的仍然是一份"抒情"的答卷;但同时"拒绝抒情"亦成为网络诗坛的一股强劲潮流,"抒情"被认为是"缺乏先锋性的基本表现".当网络诗歌在"抒情"与"拒绝抒情"的悖论之间挣扎的时候,也许诗歌的内在情性、诗人所应该具有的才识胆力才是弥缝这一悖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加剧,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网络文化又极易成为他国进行思想渗透的工具。部分高校学生不会合理利用网络文化,造成身心健康等问题。鉴于此,我们更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网络微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网络微文化指的是一种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注重微观和个体,以个体性、平等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全新社会文化现象。网络微文化在兴起和发展中有其独特的基本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网络微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国家正确的引导,包括推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网络微文化的正能量和推进网络微文化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总之,对于网络微文化的正确探索和理解已成为人文、社会学者以及相关政府决策部门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作为20世纪引领社会产生时代变革的标志性产物,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产生了变化。这种改变既为人们提供多种便利,同时又暗藏着一些隐患。本文分析了网络社会的特殊属性,对网络社会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并针对其要害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和突出。要全面挖掘和深入发挥网络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具有的功能;明确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和要素指标,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路径和发展范式转型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集群中心、网络内容生产高度繁荣的文化名城、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城市等城市文化竞争力范型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政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新亮点,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实现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是推进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应探索符合实际的特色性运行模式,整合群众问政渠道.扩大网络问政内容的覆盖面,深化问题答复制与责任追究制,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文化这种新兴的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虚拟性等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情感、行为等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如心理扭曲、人格障碍等。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优化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等来扬网络文化之长,补网络文化之短。  相似文献   

17.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使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写作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创作的思维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网络诗呈现出诗是可以"制作"的、诗的传播及接受方式是互动的、读者是"能动的参与制造者"等特点.目前内地的网络诗还停留在与文本诗没有太多区别的低级阶段,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其创作功能受到忽视,即只是通过网络来"传播"诗,没有借助网络的优势来"呈现文学创造的新经验",来"制作"诗,几乎没有名诗人进行超文本的写作实验.此外,网络诗还出现了一定的自由化倾向,色情诗在网络诗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因此,有必要"净化"网络诗,提倡诗歌精品上网,同时还要加强网络诗的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杜文倩 《学术探索》2012,(2):143-14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现在的人们以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现在的年轻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更多的人已经开始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除了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人们还可以在网上交友,信息分享和进行其他的网络活动。网络活动的增多,网络语言也开始繁荣起来。为了适应网络的特殊环境,网络语言在汉语言的词汇、语法、发音和构成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本文将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网络语言对汉语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作为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本,对其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科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正负面影响,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及新兴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运用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Adolescents’ social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ocial world is often inaccurate and biased. Focusing on peer group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ccurately identify their own and others’ peer groups.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1481 seventh- and tenth-grade Chinese students who are embedded with 346 peer groups. Overall, females and older students had more accurate perceptions. In addition, lower self-esteem, higher indegree centrality, and lower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n the friendship network predicted more accurate perception of one’s own groups, whereas high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ower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n the friendship network predicted more accurate perception of others’ group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raits,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ogni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