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对白芨组培苗直播驯化育苗研究的探索,缩短白芨组培育苗时间,降低白芨组培育苗成本。可提高白芨种子的萌发率及育苗驯化的成活率,增加单位面积成苗数量。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开展野生白芨繁殖驯化及种植技术试验,分析了野生白芨的繁殖驯化种苗与组培种苗效果,结果表明,野生白芨种苗的种植成活率高达97.8%,而组培种苗的种植成活率仅为70.1%,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出苗率较组培种苗高27.7个百分点。此外,有机肥7500kg/hm~2+复合肥1200kg/hm~2和农家肥75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其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9.77%、82.95%和60.53%、75.2%,可见兴农有机肥的施用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从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产量来看,建议大量采用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来获得白芨块茎种苗。  相似文献   

3.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Orchidaceae)白芨属(BletillaReichb.f.)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状假鳞茎入药,且花为紫红色,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近年来白芨的组织快繁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白芨大规模种植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白芨组培的外植体选择、原球茎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诱导及炼苗移栽等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野生白芨人工规模化种植的需求,以本地紫花大白芨组培瓶苗为试材,总结了一套白芨组培苗驯化栽培技术,包括搭建简易塑料大棚、驯化基质配制、炼苗、出瓶、驯化栽培、驯化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白芨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及种子萌发后在自然光培养下丛生芽诱导分化及生根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成熟白芨果荚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白芨种子诱导、增殖、生根等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白芨种子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1/2MB+马铃薯泥20 g/L+蔗糖20 g/L,诱导率为95%;增殖分化培养基为1/2MB+马铃薯泥50 g/L+香蕉泥20 g/L+6-BA0.4 mg/L+NAA 0.1 mg/L+蔗糖25 g/L+艾蒿叶干粉2 g/L,增殖系数为14.2倍;生根培养基为1/2MB+香蕉泥80 g/L+NAA0.5 mg/L+蔗糖20 g/L+艾蒿叶干粉4 g/L,生根率达100%。[结论]白芨组培快繁能培养出带根茎叶的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为白芨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白芨种子十分微小,天然条件下的繁殖仅能依靠球茎营养繁殖,效率低,成本高。利用组培繁殖十分必要。白芨常规的组培繁殖多为利用无菌播种,然后直接长大成苗的技术路线,本质上仍然是有性繁殖途径。本研究通过建立丛生芽体系实现快繁,建立无性繁殖体系,从优良单株出发,保证基因的一致性,对于保持和筛选优良种性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通过此方式实现周年均衡生产,可以更灵活地满足市场,同时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白芨原球茎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建立白芨原球茎高效增殖体系,为白芨种苗工厂化组培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白芨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宜其无菌萌发的灭菌方法;以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物质和附加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光照和温度条件,筛选最适合其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适合其增殖的培养基.[结果]采用75%乙醇处理白芨蒴果10 min,无菌萌发率达90.0%,且种子萌发不受影响.在原球茎诱导过程中,30.0 μmol/m2·s光照强度和25 ℃温度环境有利于原球茎诱导;最适合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1.0 mg/L 6-BA+0.1 mg/L NAA.在原球茎增殖过程中,添加土豆泥、椰子汁、香蕉泥等附加物对原球茎增殖有益,其中添加50.0 g/L土豆泥的增殖效果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50.0 g/L土豆泥,增殖倍数达5.270.[结论]建立的白芨原球茎高效增殖体系可在白芨种苗工厂化组培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常情况下,野生白芨,往往生长于丘陵、山溪谷边、林下湿地等区域。由此可知,在白芨栽培中,适宜选择背坡或潮湿地带。在腐殖质层面,应保证含量较高。在土壤层面,应保证疏松性。在排水层面,应保证便利性。探析白芨生长的气温条件,若气温在25℃以上,白芨根部生长较快,且块茎膨大明显。若气温在9℃以下,白芨就会进入休眠期。若气温在0℃以下,白芨块茎较容易出现冻伤及冻死状况。1.种苗选择在白芨种植中,若选用白芨组培苗栽  相似文献   

9.
白芨种子萌发形态学观察及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白芨的组培快繁体系,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显微镜对白芨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同时针对白芨无菌种子萌发、丛生芽增殖和壮苗生根各阶段,筛选较适宜的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和含量、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结果表明,白芨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被划分为5个阶段,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5 mg·L~(-1) 6-BA、0.2 mg·L~(-1)NAA及200 g·L~(-1)土豆泥,萌发率可达83.47%±3.11%;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 g·L~(-1)蔗糖、0.5 mg·L~(-1)NAA、75 g·L~(-1)香蕉泥和100 m L·L~(-1)椰子汁,适合白芨幼苗壮苗生根。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8,(5):57-58
为贵州省蝴蝶兰组培快繁和驯化移栽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总结了贵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主要包括蝴蝶兰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的筛选、添加物的选择、组培快繁各环节培养基配方的确定及操作方法、外植体褐化的防治、蝴蝶兰组培幼苗的驯化移栽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创业环境作为企业绩效关键外部要素,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水平的高低。本文基于黑龙江、辽宁、河南三省129家农村微型企业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生存—成长—创新"三维结构,建立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影响理论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创业环境对农村微型企业生存绩效、成长绩效及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成长绩效显著正向影响,生存绩效部分影响,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政策支持对生存绩效显著正向影响,成长绩效、创新绩效部分影响;金融支持对生存绩效显著正向影响,成长绩效部分影响,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市场环境对创新绩效显著正向影响,生存绩效、成长绩效部分影响;服务环境对成长绩效部分影响,生存绩效、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地区文化对生存绩效显著正向影响,成长绩效部分影响,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政府要有针对的制定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保证农村微型企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如何以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为导向来设计教学实践改革方案。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分布,现有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就业促进的效果以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的教学实践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尹恩  汪强  徐桂珍  赵莉  陈培  吴延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04-11105,11107
综述了常规肥料、微肥、特殊肥料对芝麻的影响和水肥耦合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国内、外有关芝麻肥、水高效利用方面研究的不足,确定了今后芝麻肥、水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etr1-1诱导表达对矮牵牛抗灰霉病的作用。【方法】以转GVG:etr1-1矮牵牛为材料,地塞米松(DEX)处理,接种灰霉病菌,通过调查发病程度和定量半定量基因表达分析揭示etr1-1在矮牵牛抗灰霉病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叶片相比,DEX处理的矮牵牛叶片表现出延缓衰老和减轻病害的症状。接种病原菌后,DEX处理的叶片发病率增加比例为0,对照叶片为66.77%;DEX处理的叶片平均病斑扩展速率为4.69 mm•d-1,对照叶片为6.29 mm•d-1。qRT-PCR和semi-qRT-PCR基因表达分析表明,DEX处理的叶片etr1-1与Bcact表达呈相反趋势。在DEX处理叶片中,DEX诱导了叶片etr1-1表达,随着诱导时间延长,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诱导后第3天达到最大,无菌水接种叶片的表达量是病原菌接种叶片的10.71倍。DEX处理的叶片,Bcact在接种后第1天表达量最大;对照叶片,Bcact在接种后第2天表达量最大;其中处理叶片Bcact的最大表达量比对照叶片降低了20倍。在DEX处理的叶片上随着etr1-1表达增强,Bcact表达量下降。DEX处理的叶片,CP10仅在接种后第3 天轻微表达;对照叶片上,随接种时间延长,CP10表达量上升,接种后第3 天达到最大,处理最大表达量比对照降低了23.6倍。随接种时间延长,DEX处理的叶片和对照叶片,ACO表达均先升高后降低,在第2天达到最大,处理叶片上最大表达量仅为6.75,比对照低7.33倍。DEX处理的叶片,乙烯途径基因ETR2、ERS1、EIL1 和EIN2表达受到抑制。ERS1和ETR2在DEX处理和对照叶片上均有表达,并在接种后第3天达到最大,但处理的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51倍。DEX处理的叶片,接种后第1-2 天EIN2表达被抑制,第3天表达上升,在对照叶片上,EIN2表达量随接种时间而增加,第3天达到最大,DEX处理的叶片EIN2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31.58倍;DEX处理的叶片和对照叶片,EIL1与EIN2有相似的表达趋势,且DEX处理的叶片EIL1最大表达量低于对照两倍。AOC和COI1在J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DEX处理的叶片,AOC和COI1表达均被减弱,AOC在接种后第1-2天被抑制,第3天表达,对照叶片上,随接种时间延长AOC表达量增加,在第3天达到最大,处理叶片AOC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12.96倍;COI1在DEX处理和对照叶片上均有表达,且在第3 天表达量最大,DEX处理叶片COI1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6.14倍。病原菌侵染植物时,ERFs会被乙烯或JA调控以激活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经DEX处理的叶片ERF4表达先升高后降低,第2 天表达量最大;对照叶片随接种时间延长ERF4表达量上升,在第3天达到最大;处理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2.96倍。无论处理还是对照,ERF8表达量都随接种时间延长而上升,在第3天达到最大,但处理的最大表达量比对照低3.52倍。接种病原菌后,DEX处理的叶片上,所有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微弱,最大表达量均低于10;而对照叶片上,所有病程相关基因均有表达,并在接种后第3 天表达量最大。其中以PR1表达量最大为10 521.11,其次是EX-CHI和OSM ,分别为184.95和184.96,Defense1和AC-CHI表达量最小为23.39和14.58。【结论】etr1-1诱导表达通过延缓灰霉病菌引起的叶片衰老,从而提高转基因矮牵牛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色鲤、鲫鳞片的色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体色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auratus)品种为实验对象,测量和观察了背部鳞片、腹部鳞片,以及彩色斑纹鳞片的色素组成和分布。结果得出,鲤、鲫鳞片上层的色素有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3种,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其中心区域色素浓密,外缘区域较稀疏,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25%~35%。鳞片下层的色素主要是鸟粪素,镶嵌有少量的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和前区,约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30%~65%。并归纳总结了鲤、鲫中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讨论了鸟粪素在鲤、鲫鳞片上的分布特征,金鲫的体色演化,以及黑背鲤、黑背鲫中黑色素的遗传特点。研究亮点:观察了鲤、鲫背部和腹部鳞片上的色素分布状况,测量分析了鳞片下层色素区、鳞片上层色素区占整个鳞片比例的特点。拍摄了不同体色鲤、鲫鳞片一一对应的色素图谱,找出了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这些研究内容为揭示鲤、鲫多姿多彩的体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坡位对水曲柳及胡桃楸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对17年生水曲柳和胡桃楸纯林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水曲柳纯林乔木树种的组成及水曲柳和胡桃楸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水曲柳和胡桃楸生长的立地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水曲柳和胡桃楸林分的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温度均呈减小趋势;水曲柳林分上坡位的乔木物种数量和种类明显高于中、下坡位;随着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水曲柳在树高和胸径方面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胡桃楸在中坡位的长势明显好于上坡位和下坡位;综合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林内乔木树种组成以及树木长势来看,水曲柳适合生长在土壤温度较低、含水率偏高的下坡位,而胡桃橄适合生长在土壤温度较高、含水率偏低的中坡位。  相似文献   

17.
随机回归模型在动物育种中已然成为分析纵向数据或者个体重复记录的一般方法。随机回归模型可分为基于重复率模型的随机回归模型、基于母体效应模型的随机回归模型、基于公畜模型的随机回归模型和二维随机回归模型等等。随机回归模型广泛应用于产奶性状、生长性状、生存性状、繁殖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与此同时,人们也一直探索随机回归模型的优化问题,子模型函数的选择是其中热点之一。文章对随机回归模型的分类、优化及其在动物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的人工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松木屑和真菌培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无菌的松木屑不能生长和繁殖线虫,有菌的才能繁殖线虫,其效果随松木屑来源(松树品种)的不同而异,不同的真菌培养线虫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sp.)、毛壳菌(Chaetomiumsp.)和镰刀菌(Fusariumsp.)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和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sp.),可选用于培养松材线虫,在真菌菌落上,不同的接种虫量以及不同的温度对松材线虫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胶园间作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胶园间作研究多集中在幼龄胶园,而对成龄胶园研究不多,多局限在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橡胶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养分竞争、水分竞争,而养分、水分资源协同高效利用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未来胶园间作的研究应着眼于成龄胶园,解决成龄胶园各组分之间的养分、水分竞争问题,着重探讨成龄胶园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养分、水分竞争的影响作用,阐明养分、水分竞争的机制,提高间作系统养分、水分利用率,为成龄胶园间作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综合消泡剂的物理消泡效果及其对发酵过程参数的影响2个主要方面,考察4类(共13种)消泡剂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首先从4类消泡剂中筛选出7种物理效果好的消泡剂,再通过考察这7种消泡剂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筛选到了消泡、抑泡效果好,并对发酵有显著促进作用的#12消泡剂。在此基础上研究这种消泡剂对发酵过程参数的影响,并优化它的添加浓度,最终使发酵单位提高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