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构建一个基于上下文因素的多维度P2P信任模型,结合考虑时间衰减、交互重要性和交互次数度量实体交互信任,基于Dice相似度给出信任相似度算法,设计一种多链路反馈可信度融合算法,聚合直接交互、评价相似度和信任链传递计算实体的推荐信任,综合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进行实体信任的评估,并提出一种新的信任更新和奖惩机制。实例分析表明,模型较好地体现了上下文因素对信任计算的影响,增强了模型在上下文因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面向分布式系统访问控制的信任度量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郎波 《通信学报》2010,31(12):45-54
通过引入社会学中信任的研究成果,定义了分布式系统访问控制中信任的具体语义、基本特性与上下文相关属性.针对信任的主观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采用模糊数学与概率论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信任的数学定义,建立了包括信任综合评价与信任计算的信任度量化模型.该模型综合了访问控制背景下信任相关的各种因素,符合推荐信任的衰减与增强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推荐的信任链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信任链管理中信任计算时信任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的信任链管理模型RTCM(recommendation based trust chain management model)。通过构建信任网络,在信任链选择时考虑信任传递衰减、时间衰减、路径权重等因素,使得信任链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大幅降低。充分包含了信任的相关信息,并利用加权紧密度对信任链上的推荐信任进行合并,同时给出了抑制节点恶意推荐的策略。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提高了网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观逻辑的群体动态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信任模型的研究仅仅涉及一对一的个体信任关系,并没有充分考虑对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的群体信任关系的支持.从信任的主观性角度出发,提出了4种基本群体约束模式及其嵌套复合来刻画群体构成约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的群体信任模型,给出了4种基本约束模式及其嵌套复合的直接信任度和推荐信任度的度量公式,对于群体信任关系,特别是软件群体的信任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通过模型的表达能力和有效性分析表明:群体信任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开放式网络环境的模糊主观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超  王汝传  张琳 《电子学报》2010,38(11):2505-2509
 在开放网络中,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而信任管理是信息安全的前提与基础.结合模糊理论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重新给出了信任的描述机制.针对主观信任的模糊性,将模糊逻辑引入主观信任研究中,对信任的传递进行了推理,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强描述能力的形式化的信任推理机制.鉴于主观信任的动态性,结合模糊理论中的近似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更新机制,能够更有效防止恶意推荐.  相似文献   

6.
张琳  王汝传  王海艳 《通信学报》2011,32(7):161-168
结合分层思想给出了信任在网格环境下的部署方案,降低了系统的管理成本。基于交互能力和诚实能力提出了细粒度描述的信任模型,增强了模型的合理性,同时探讨了影响信任传播的4种因素,包括循环路径、路径长度限值、节点诚实限值以及进一步信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深度遍历的网格信任传播算法。实例和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信任管理被认为是一种适宜解决开放环境下安全问题的新方法.但现有的信任模型难以应对信任炒作和恶意诽谤的行为,另外,在模型的实现上存在着否定信任信息传播困难,难以防止信任信息篡改等问题.本文基于对信任概念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基于声誉记录的信任模型,模型按事务的重要程度来采纳声誉信息,能够有效降低实体间信任炒作和诽谤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在系统实现过程中,通过标签机制促进了否定信任信息的传播,并有效防止对信任信息的恶意篡改.最后,通过在电子商务场景中的应用,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标签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实体上下文和时间戳的信任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网络计算模式下实体交互与协同的基础,如何准确地定量表示和评估信任是研究重点。该文提出以实体上下文和时间戳为条件的信任预测模型,建立了粒度为8的信任等级空间,引入了多维测量指标度量实体交互满意度,使得满意度计算更加精确。构建了具有时间衰减性的直接信任求解方法,克服了已有模型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把推荐信任划分为直接推荐和间接推荐,在直接推荐信任求解中引入实体评分相似度因子,在间接推荐信任计算中提出了基于路径衰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树型存储机制DST(Distributed Storage Tree),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模拟实验表明,与已有同类型模型相比,该模型更有效和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并且在抑制恶意实体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信任机制不能很好表达信任的不确定性,且缺乏有效处理分布式网络中存在的不诚实推荐和策略性欺骗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集成直觉模糊信息的自适应信任评估模型。为了激励提供可信服务的实体,惩罚不良行为实体,该模型结合服务持续性强度和时间衰减因子,计算实体直接信任直觉模糊数。同时利用实体的推荐可信度和行为一致性过滤不诚实推荐行为。除此之外,为了克服综合信任聚合计算中权重确定较主观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权重分配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提高实体服务积极性和抑制恶意欺诈行为中,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几种主要的身份信任机制,包括口令认证机制、数字证书认证机制和基于ID认证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交易者历史交易行为所表现的信任着手,给出了评估交易信任的动态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间件的可定制信任管理框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明辉  梅宏  焦文品 《电子学报》2005,33(5):820-826
针对Internet环境下广泛的信任危机,人们着力于研究可信性支撑和度量技术.传统模型和机制很少从信任本身看问题,并且大多只涉及可信的单个方面,对于有多种可信特性需求的系统来说,很难提供一致的管理.本文以Internet环境下的软件服务为研究实体,从信任角度出发,致力于为软件服务的可信性管理建立一致视图.首先基于中间件建立了一个信任管理模型,然后基于对可信特性的共性提炼,构建了一个可定制、扩展性良好的信任管理框架,并以可扩展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可行的可信性度量模型.最后基于构件运行支撑平台PKUAS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与相关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主观逻辑对网格中实体的信任关系进行建模和推理,给出了带遗忘因子的信任量化公式,在推荐信任合成中对主观逻辑中的证据合成算子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主观逻辑的信任模型,有效地描述了实体间的主观信任关系,避免了将存在意见冲突的推荐信任直接合成,提高了合成后推荐信任的准确性。通过实验仿真,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信任模型是建立公钥基础设施信任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在构建整个PKI信任体系及进行跨域认证的技术框架。在车联网V2X PKI体系中,建立不同CA之间的信任模型,解决CA之间的互信互认是车联网V2X PKI大规模商用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常见的几种CA信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欧美V2X PKI信任模型的比较,并结合我国PKI标准及行业发展现状,对我国V2X PKI的网络信任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信任评价的准确性和主观逻辑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多项式主观逻辑的扩展信任传播模型,该模型由信任融合和信任传递2部分组成。基于信誉的多项式观点的融合方法考虑信誉与观察环境对融合操作的影响,提高了信任评价的准确性,更符合人的直觉评判;信任传递把多项式观点的传递理解为传递过程是二项逻辑观点,而传递信息是多项式观点,给出了多项式观点的信任传递公式,并对相关定理进行了证明。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信任网络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节点之间多下一跳带来的复杂路径选择和信任弱传递问题。针对这2个问题,给出基于项目的一跳信任模型,该模型通过用户对项目信任度的计算,定义用户的直接和间接社会信任属性,然后一步跳转计算用户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信任距离,进而计算用户之间的信任度。基于此模型设计推荐算法,同时分析了信任度与传统相似度的理论关系并二维拟合。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推荐准确度(约0.02 MAE),降低了训练时间(约50%)。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主观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斐 《通信技术》2009,42(12):98-100
首先回顾了可信模型的研究和发展,分析了现有的几种可信模型,针对他们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主观信任模型,解决了可信模型中各主体的信任度的评判,给出了主观信任模型信任度向量的有效评判策略。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证实了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信任模型中信任查找的效率和更有效的防止恶意推荐,对在网格环境下的信任模型引入了招标的思想以及改进了信任更新机制。首先由评估者向资源实体发出招标信息,资源实体根据招标信息投标或不投,评估者收到资源实体的投标申请书,就只需在已发投标申请的资源实体中进行信任查找,然后与符合条件的资源实体签订合约;在信任更新机制中将推荐行为发生后总体信任值作为较真实的信任值,与中间实体推荐信任值比较,根据二者的误差生成反馈,调整对此实体的信任度。实验表明信任模型在引入招标机制和改进了信任更新机制后,不仅调动了资源节点的主动性,实现了用户和资源的互动,提高了信任查找的效率,而且能够更好更有效的防止恶意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