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统计,每3个门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疼痛已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医学是与神经内科学、麻醉学、放射介入治疗学、骨科学融合而成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夏教授利用自创的外用火法配合针刺、中药治疗止痛效果一般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即可产生、安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戴高中 《中医杂志》2006,47(2):88-90
疣状胃炎(VG)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内镜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这是最早关于疣状胃炎的报道。其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mm,高约2~3mm,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  相似文献   

3.
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起病较慢,疼痛隐隐,多由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或由脾胃虚弱,中焦虚寒等因素所致。临床治疗一般多采用药物治疗。笔者采用火针、毫针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145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以胃脘部痞满疼痛多见,或痞满而无疼痛,尚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  相似文献   

5.
梁淼 《国医论坛》1996,11(5):21-21
王安康教授是武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业医30余载,学验仅丰.临床上擅长中医脾胃、肺系疾病,尤其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颇有心得.1强调脾胃通导为先王师认为,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院痛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与清志所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院部疼痛、胀满、不适或培闷,大多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大便干或便溏,胃院部均有轻压痛.本病特点在于实多虚少,虚实错杂,偏于热滞,其病位在中焦脾胃,侧重于胃,胃为肺,府以通为用,故治疗以祛实邪为主,即使扶正补虚,也须佐以行滞之品.此外,用药中还要注意牌主升…  相似文献   

6.
曹宏  刘素兰 《国医论坛》1996,11(5):34-34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病.近几年小儿患该病有逐渐增多趋势。笔者采用胃电图检查为辅助诊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收到较好疗效,兹将35例病历完整的小儿践表性胃炎的治疗情况报道于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均经胃电图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全部病例均以胃院部疼痛为主症。35例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3岁以下4例,4岁~7岁18例,8岁~12岁13例,平均年龄7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5个月;辨证分型:寒凝气滞型8例,湿热蕴结型11例,胃阴不足型13例。2辨证论治2.1寒凝气滞型小…  相似文献   

7.
吴振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62-1762
面瘫性疼痛是指与面瘫同时伴发或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后伴发的颈项部疼痛、面颊部疼痛、枕顶部疼痛、耳内疼痛、或耳后疼痛。疼痛可表现在一个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出现,以夜间为重,甚则彻夜不眠。诸多止痛药物对此很难奏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们采用刺血疗法治疗面瘫性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梁乃津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穗平 《新中医》1996,28(6):13-14
梁乃津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黄穗平主题词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梁乃津萎缩性胃炎以胃脘疼痛或痞满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胃痛”、“痞满”范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情发展可致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甚至癌变,是胃癌癌前疾病之一。导师梁乃津教授运用中医...  相似文献   

9.
胃必康治疗萎缩性胃炎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腺体萎缩以至消失,以上腹疼痛、痞满嗳气、纳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4年1月~1998年4月,运用自拟胃必康治疗本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2例...  相似文献   

10.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宁 《四川中医》1998,16(2):26-26
胆汁返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近年笔者运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蒿岑清胆汤加减治疗5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55例中男性34例,女性对例。年龄对一30岁7冽,31-gun岁月例,41——50岁17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6个月一1年13例,l-u年23例,3-5年11例,5年以上8例。主要症状为胃联部疼痛,痛势急迫,拒按,呕吐胆汁。其中伟烧灼样疼痛、泛酸D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者33例,伴两胁攻窜胀痛赝气或咂逆,大便不爽,舌淡,脉沉张者12例。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治疗方法]治以清胆和胃,蒿…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等临床上并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觉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胃酸分泌减少为病理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或以胃脘疼痛为主,或心下痞满为重,或嗳气嘈杂,消瘦为甚,病程较长。胡剑呜主任中医师系杭州市名巾医,擅长诊治各类消化道疾病,胡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补中益气、通络行瘀治法,自拟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金坛市中医院(213200)黄宁,何宇林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脘疼痛为主,属中医胃痛范畴。目前确诊主要依靠胃镜及胃粘膜组织病检。辨证论治,坚持中药治疗,不仅能明显地改善症状,亦可以获得近期痊愈,现就此谈谈体会,不当之处,乞斧正。一...  相似文献   

14.
涂金生 《四川中医》1999,17(10):21-21
漫性浅表性胃炎,周祖国医学中“胃胀”、“胃院病”的范畴。自IM年以来,笔者以四逆做加味治疗本病ed例,疗效甚佳。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切例,除依据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压病或暖气、反酸等症状、体征外,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老20岁,最大者对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者对年,最短者4个月;合并有胃溃疡者6例,十H指场球部清病者百例,十二指肠球炎者3例。2治疗方法基本方药:柴胡、积实、田七、甘草各10g,蒲公英15g,白芍、白女各129。暖气频频者加代箱五15g,旋复花10g(包煎)…  相似文献   

15.
从络病论治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以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或、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头风”、“偏头痛”范畴。  相似文献   

16.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范畴。笔者观察到,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以胃脘疼痛、腹胀嗳气为主,属中医肝郁气滞、脾胃不和之证,故以自拟疏肝和胃汤为主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药包烫熨对于胃炎疼痛的疗效,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胃炎疼痛的中医药外治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胃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bid,P0;其余3组均在A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中药药包(小钻、搜山虎、穿破石、五指牛奶、香加皮、毛老虎、稀佥苹、九节风、大活血皮、千斤拔、徐长卿各50g)烫熨治疗,烫熨次数为B组每天1次、C组每天2次、D组每天3次,均以2周为一疗程,观察各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B、C、D组镇痛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中药烫熨外治胃炎疼痛止痛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现代医学难治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多以上腹胃脘部痞闷胀满或兼有疼痛,嗳气纳少为主要症状,从祖国医学辨证属于“胃痞”范畴。  相似文献   

19.
疣状胃炎是一种内镜下呈偏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粘膜病变,乃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亦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样胃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烧心、泛酸等。本病被认为是一种高危癌前病变,故有效地治疗对其病变的恢复有重要价值。笔者在近年来的1800例胃镜受检者中发现本病147例,占受检总人数的8.2%,其中50例接受消疣汤治疗,获效良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乌梅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自拟乌梅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37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l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慢性胃炎专题座谈会制定的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57岁,平均35.6岁;病程6个月~4年者20例,5~10年者12例,10年以上者5例。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暧气、泛酸、纳果等症状中的数项,并可有上腹部压痛。经胃镜检查有:胃窦部粘膜呈圆形、类圆形或蛇形、蜡肠形隆起性病变,大/J’-0.3~2.OCm不等,隆起中间似脐状凹陷,凹陷表面有灰白色分泌物覆盖,似浅糜烂或表面覆有血痴。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