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发展,绿色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理念的提出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且使之慢慢成为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和模式,这不仅为人民带来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筑各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本文将对生态理念中的城市建筑设计进行简单得阐述。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资源节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废弃物最低化;绿色建筑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本文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尽管当前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让人们在生活水平方面得到非常显著的加强,然而当前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能源消耗的问题,造成能源资源出现锐减的情况,导致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影响。而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概念的使用,让建筑在能源消耗方面的问题得到非常大的改进。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张采取无毒、无公害的绿色材料,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对污染物质的排放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控制。让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4.
王俊勇 《硅谷》2014,(8):11+8-11,8
现阶段,建筑行业中普遍面临着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为此,必须认识到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绿色建筑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在引进和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绿色建筑技术的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被消耗殆尽。因此,国家指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资源、发展良好的社会。绿色制造技术的出现在为机械制造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机械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促进机械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因此,该文主要阐述了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并探究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新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事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环境污染的日益减重和储存能源的不断枯竭也迅速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为了保护生存环境,各国都对有害气体、温室气体、固体粉尘的排放量尤其是能耗进行严格限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节约型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绿色建筑以一个崭新的面目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绿色建筑施工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设计中,若暖通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资源、能源的浪费,需要重视暖通的绿色节能设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暖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和基于绿色节能理念下的建筑暖通设计改进策略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目标首次以文件形式正式出台。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m2以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产业》2014,(4):24-25
<正>张凤宝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凤宝: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凤宝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降低建筑及其运行对气候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他指出,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建筑物的运行能耗已达到25%,与建筑业相关的能耗达46%,与建筑业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占40%。我国已经把发展绿色建筑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发展清洁能源、净化生态环境、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紧密相连。然而目前仍存在绿色建筑规模不大、进展缓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已放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若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则需要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衡量建筑的功能、使用寿命、节能、环保等功能,将绿色元素融入在建筑设计中,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我们对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节约二者之间的直接矛盾,在建筑领域,面临着土地上资源的短缺,人数不断地增长,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向前发展,所以绿色节能的主题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范围所关注的重要话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建筑中的发展趋势,分析探究绿色建筑中应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具体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装》2005,(4):3-4
进入新世纪,如何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何节约能源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努力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实践。国际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度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目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准则。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选材、结构优化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寿命及后期使用、维修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环保理念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的各项行业中,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相比较来说更多。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予以支持,这就使得能源的消耗量增加,造成了能源的锐减,有碍社会的发展。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注重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其中,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符合环境,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本文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步入21世纪,中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产业大发展及更新换代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能源和资源的日趋短缺,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研究的主题,也必然是建筑发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到了能源消费指导思想的首位.建筑作为用能大户,应肩负节能的重任.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利用率较低,提高利用率和节能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我国常规资源相对不足,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领域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特点及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是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山东为例回顾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的评定等级。重点以山东烟草大厦为例,对在绿色建筑中,如何将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应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比较了初投资与运行费用,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这对于深入推进多能互补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环境,追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全文介绍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与特征,随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能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能源节约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建筑节能来说,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想要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目的,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看,与暖通空调专业相关的内容在绿色评价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权重。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别在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个评价方面,针对与绿色公共建筑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讨论,意在为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被推,一的新技术,然而由于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人们物质生活追求,导致大量的能源加速消耗。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最易获得的能源之一,其光电、光热、照明功能被大量应用于现代绿色建筑中。本文主针对太阳能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