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FN和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84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N蛋白、PTEN蛋白、mRNA表达情况。分析FN和PTEN基因表达及肝细胞肝癌的关系。结果:FN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外基质中。FN 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9.76%,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明确定位于肝细胞胞质内。PTEN 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为38.09%,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在合并癌栓,淋巴结转移,AFP阳性,肿瘤数目多发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而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肿瘤直径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在低分化肝癌细胞,合并癌栓,AFP阳性,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cm的肝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不同肿瘤数目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与HBsAg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及转移有关。结论:肝癌组织中FN 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而肝癌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N和PTEN基因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SCT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螺旋CT(SCT)表现中肝细胞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行SCT动、静脉双期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9例共 4 1个HCC病灶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与SCT增强特征对照。结果 VEGF蛋白阳性率为 6 1.0 % ;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VEGF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且可通过SCT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肝癌中端粒酶蛋白 h TRT基因与 P5 3蛋白、N- ras蛋白、 nm2 3H1蛋白、PCNA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在 2 0例小肝癌中用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h TRT基因与 P5 3蛋白、N- ras蛋白、nm2 3H1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 :h TRT阳性信号检出率 80 % (16 / 2 0 ) ,其余蛋白检出阳性率 P5 3为 35 % (7/ 2 0 ) ,N- ras为90 % (18/ 2 0 ) ,nm 2 3H1为 85 % (17/ 2 0 )及 PCNA强阳性率为 5 5 % (11/ 2 0 ) ;癌中 h TRT阳性信号、P5 3蛋白、PCNA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 (P<0 .0 5 ) ;癌不同分化组中 P5 3蛋白、nm2 3H1、PCNA表达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癌中 h TRT阳性信号分布有膜型和浆型两种形式 ,其分布形式、信号强度均与 PCNA阳性强度密切相关 (P<0 .0 1) ,但未检出与 P5 3、N- ras、nm 2 3H1有明显相关性。 nm2 3H1,N- ras在癌与非癌中表达较高。结论 :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有多种基因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P5 3异常表达是肝癌多基因变化的基础。端粒酶活化发生在肝癌早期 ,是肝细胞增生和恶性转化所必需 ,其检出结果对鉴别肿瘤恶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erbB-2 ,nm23 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 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66 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中C- erbB -2 及nm23 蛋白的表达。结果 C- erbB -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 05), 与浸润深度、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 P<0. 05, P<0 .01)。nm23 蛋白在结直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组(P<0. 01) , 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且, 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 -erbB -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nm23 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2 及nm23 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6 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nm2 3 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2 1.7% (13/ 6 0 ) ,nm2 3 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6 1.7% (37/ 6 0 ) ,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CD44v和nm2 3 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 ,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对65例胃癌标本中ER、PR和C-erbB-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界: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49.2%。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23.0%,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爆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和C-erbB-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C-erbB-2与ER、PS-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C erbB 2与ER、PS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110例乳腺癌中的C erbB 2、ER、PS 2的表达情况 ,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 erbB 2的阳性率达 49.0 9% ;ER的阳性率达5 8.18% ;PS 2的阳性率达 63 .64 %。C erbB 2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及数目、多中心癌灶有相关性(P <0 .0 5 ,P <0 .0 0 5 ) ,与ER及PS 2呈负相关 (P <0 .0 5 ,P <0 .0 0 5 )。结论 乳腺癌中C erbB 2、ER、PS 2的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 ,辅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nm23H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65例手术切除卵巢癌标本、卵巢良性肿瘤 30例和正常卵巢组织 29例, 常规 10%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以针对nm23H1单克隆抗体, 行SABC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 nm23H1阳性率在临床Ⅱ-Ⅳ期显著低于临床Ⅰ期、癌转移灶中显著低于原发灶、癌患者生存期小于 5年者显著低于生存期大于 5年者, P值均<0. 05; nm23H1阳性率在卵巢癌中亦显著高于良性瘤、正常卵巢组; 2. 残留灶≤2cm的nm23H1阳性率高于残留灶 >2cm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 05);3. 本文资料中, 未看出nm23H1表达在卵巢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不同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间其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nm23H1在肿瘤早期、原发癌表达明显高于晚期、转移癌的事实与nm23H1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相符合; 但其在恶性瘤中比良性瘤、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率高的结果, 可能是机体遏制肿瘤、过度代偿的现象。故nm23H1基因产物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CD44v3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4v3在乳腺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乳腺癌及23例淋巴结转移灶的CD44v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D44v3在乳腺良性组织表现为肌上皮细胞着色;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除肌上皮细胞外,有此癌细胞胞膜也着色。癌细胞胞膜表达阳性率达58.8%,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癌栓、肿瘤大小及病理核分裂未见相关关系。CD44v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仅表现为转移癌细胞胞膜表达,其阳性率为52.1%,与原发灶接近。结论 CD44v3在乳腺癌癌细胞胞膜呈阳性表达,其意义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一P法,对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癌基因C-erbB2蛋白质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发现nm23-H1蛋白阳性率与肿瘤级别及肌层侵袭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P<0.05)。C-erbB2蛋白阳性率与肿瘤级别及肌层侵袭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P<0.05)。nm23-H1的阴性表达以及C-erbB2M性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erbB-2及nm23在侵袭性(即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侵袭性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及nm23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C-erbB-2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3%.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病人术后生存年限负相关。nm23的表达正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年限正相关,与C-erbB-2的表达负相关。nm23的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类型无关。结论:C-erbB-2、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53等多种癌基因与肝细胞肝癌(HCC)分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HCC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C-erbB-2、EGFR基因表达。结果:60列HCC标本中有基因表达41例,其中P53、P21、C-erbB-2、EGFR基因表达。结果:60例HCC标本中有基表达41例,其中P53,P21,C-erbB-2、EGFR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结论:肝细胞癌基因表达与肿瘤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性肝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Y  Chen X  Peng S  Fang H  Wu Y  Peng C  Shi L  Bai M  Xu B  Wang J  De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53-155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为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用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HPA mRNA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HCC中,16例HPA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HPA表达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和有无肝硬化等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5)和无转移复发组(P<0.01);此外,HPA基因表达多见于分化较差(P<0.05)、TNM分期较晚(P<0.05)的患者。nm23-H1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nm23-H1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有无肝硬化、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18)和无转移复发组(P=0.024)。nm23-H1在HPA阳性组和阴性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82)。按随访结果判断,HPA阳性预测转移复发准确率为78.6%(11/14);nm23-H1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8.8%(11/16);PHA阳性和nm23-H1阴性联合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8.9%(8/9)。结论:HPA表达阳性和/或nm23-H1阴性患者有较高的肿瘤侵袭性和术后转移复发倾向,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HCC术后转移复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53、P16和c-erbB-2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LSAB)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P53、P16和c-erbB-2蛋白表达。结果:P53、P16和c-erbB-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6%、35%和58.33%,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33%、88.33%和21.67%,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P53和c-erbB-2与肝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16蛋白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差异(P<0.05)。P16、c-erbB-2和P53均与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c-erbB-2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的协同性(P<0.05),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P<.05)。结论: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调作用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m2 3 H1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 (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nm2 3 H1在 2 7例胃癌及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 3 H1mRNA及蛋白在胃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nm2 3 H1mRNA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 1) ;nm2 3 H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 2 6 .8% ,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83 % (P <0 .0 5 )。nm2 3 H1mRNA及蛋白在有浆膜浸润 (T3、T4 )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浆膜浸润 (T1、T2 )的胃癌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喉癌nm 23-H1 蛋白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6 例喉癌手术标本中nm 23-H1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原发灶中nm 23-H1 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3% ,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90.5% ,伴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3.2%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05)。随着喉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进展,原发灶中nm 23-H1 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随着癌细胞组织学分级的升高,nm 23-H1 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由此提示,nm 23-H1 基因在喉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组织中MMP-9与nm23-H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MMP - 9及nm2 3-H1的表达水平 ,了解HCC中MMP - 9与nm2 3-H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0例HCC中MMP - 9及nm2 3-H1的表达。结果 :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的 35例HCC标本中 ,MMP - 9及nm2 3-H1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6 8.5 7% (2 4 /35 )和 17.14 % (6 /35 ) ;侵袭转移倾向低危组的 2 5例HCC标本中 ,MMP - 9及nm2 3-H1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2 8.0 0 %(7/2 5 )和 76 .0 0 % (19/2 5 ) ;MMP - 9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性 (P <0 ,0 1) ,nm2 3-H1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性 (P <0 .0 1) ,MMP - 9与nnm2 3-H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MMP - 9及nm2 3-H1的表达可能作为HCC预后及转移潜能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组织中PCNA和nm23的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CNA和nm23的表达与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HCC中PCNA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HCC中,PCNA和nm23的表达强度均与HCC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分化愈差,PCNA表达愈强,而nm23表达愈弱;PCNA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明显负相关(P<0.01);有转移组PC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 ,而nm23则相反(P<0.01)。结论:PCNA和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能反映HCC的分化程度和发生转移的潜能,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