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宾宾  杨博 《化学工程师》2014,(4):30-32,25
综述了超声波法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包括超声波法制备合成聚合物系列高吸水树脂、超声波法制备天然多糖交联型高吸水树脂、超声波法制备接枝天然多糖型高吸水树脂等。最后指出了超声波法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向:即加强超声波法制备各种类型高吸水树脂的实验研究;加强超声辐射产生设备的革新研究;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声波的一般概念、作用机理,论述了超声波在石油化工领域的主要研究与应用:超声波油砂进行分离、超声波原油破乳脱盐脱水和超声波氧化脱硫等。展望了超声波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脱气技术在化工、冶金、环境以及地热能利用等领域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对空气-水系统中超声波脱气规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开展了空气-水系统中的超声波脱气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操作参数下,如超声波电功率、频率等,研究了超声波对气体脱除的实际效果。同时将超声波技术与真空脱气技术相结合,探究其脱气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升高,脱气效果下降;随着超声波电功率的升高,脱气效果提升;与单独真空脱气相比,超声波与真空脱气结合时,脱气效果显著提升;在流动条件下,随着流量增加,脱气效果降低。通过KI实验和可视化方法对超声过程中的声空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超声波脱气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指导。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Z1):106-111
介绍了风电叶片的常见缺陷和超声波检测方法,主要对国内外超声波无损检测在风电叶片中应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阐述了超声波检测风电叶片的可行性及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超声波检测风电叶片的研究方向,对超声波检测在风电叶片缺陷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文概括了超声波处理技术及其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对超声波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做了详细陈述,归纳了超声波在主要应用技术领域的基本作用机理,指出超声波在各行业的应用必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声波对胶原蛋白溶液中三股螺旋结构的影响,可以为超声波技术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有关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如利用超声波加快对蛋白质的提取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发现,一定条件下的超声波辐照不会破坏胶原蛋白结构。  相似文献   

7.
物理调节法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矿物浮选物理调节法中,超声波技术是尚待研究验证的手段之一。笔者主要从超声波对矿物表面电位、矿物粒度以及超声波对矿浆的pH值和温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促进矿物的浮选,因此它可作为矿物浮选调节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预处理城市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剩余污泥脱水是处理污泥的重要步骤之一。以超声波频率、声能密度、超声时间、pH值等影响因素为考察对象,通过选取的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的参数,分析了超声波处理对城市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超声波与其他方法耦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现状,着重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并对今后超声波处理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EPDM基础配方,在密炼机混炼过程中使用超声波辅助装置加载超声波,通过调节超声波的功率和加载时长,研究了超声波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功率和加载时长分别为500W、150s时,混炼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丁元娜  高颖 《辽宁化工》2014,(2):184-186
介绍超声波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降解机理,分析了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超声波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The suitability of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 in examining a wood-coating interface was evaluated using a clear coating system. A comparison of the images of the wood-clear coating interface obtained using CLSM and light microscopy (LM) showed a marked superiority of CLSM in revealing the details of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lear coating and the wood cell walls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most distinct advantage of CLSM was in its ability to clearly resolve penetration of the coating into very fine cracks in cell walls, details not obtainable with LM.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here demonstrates that CLSM has the potential to greatl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spects of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ood and coating at the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模型实验,使用饱和氯化钾溶液制作的冰样模拟重型废钢,研究其在底吹气体搅拌反应器中的运动、融化及溶质的混匀规律。探究了单孔吹气模式下的液面高度、双孔吹气方式下的气体流量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孔吹气时,液面高度较低时(液面高度与直径比为0.42),气柱发展不充分,容器内环流较弱,盐球在气柱上下往复运动,融化较为缓慢。随着液面高度增加(液面高度与直径比为1.04),盐球随着环流运动,融化过程加快,按照98%标准得到的KCl的混匀时间甚至低于融化时间。双孔吹气时,A孔气体流量0.8 m3/h不变,B孔气体流量为0.5和1.0 m3/h时,盐球从吹气孔A上方加入后,在容器底部停留一段时间,在60~70 s之后才运动到顶部,沿着环流运动;B孔流量增加至1.5 m3/h时,盐球不会在底部停留,随气柱运动到吹气流量大的一侧的羽流区,其融化过程较快。在双孔吹气方案中,也发现了KCl的混匀时间低于融化时间的规律,这和融化末期盐球质量较小,释放的盐分较少有关。在本研究中,双孔吹气对盐球融化的促进作用不如单孔吹气且流量较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密封端面开启力是保证非接触式机械密封非接触运行的重要指标。为克服普通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端面开启力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这一不足,基于离心式泵或压缩机的扩压器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数值模拟比较了普通自泵送和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探讨了密封面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相比同等螺旋槽参数的普通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的密封界面开启力提升了50%以上,并随转速增大而增大;随着扩压环槽增宽,开启力和泄漏率都显著增大;减小扩压环槽深度,能有效提高开启力;扩压环槽结构尺寸的变化基本不影响槽扩宽比、槽数和螺旋角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在一定的工况参数下,通过结构参数匹配,扩压式自泵送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可以获得较优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4.
实验测定了DL-及D-青霉胺在273.15~333.15 K、不同质量比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此确定了合适的结晶溶剂比例。绘制了273.15、283.15、293.15、303.15、313.15和323.15 K下青霉胺溶解度曲线。测定了D-和DL-青霉胺以及ee值为87%溶液的介稳区宽度。研究了不同ee值饱和溶液(饱和温度为313.15 K)在不同初始过冷度下起始成核情况及ee值为87%的饱和溶液在不同初始过冷度和晶种量下的等温结晶过程。最后考察了不同降温速率、晶种量对ee值为87%原料的结晶拆分情况。结果表明,对于等温结晶过程,随着结晶进行,产品ee值下降,且初始过冷度越大、晶种加入量越多,ee>99%的产品收率越高;对于降温结晶过程,产品ee值随收率增大而减小,且降温速率越慢、晶种加入量越多,ee>99%的产品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柴琳  刘斌  杨文哲  陈爱强  邹同华 《化工进展》2019,38(7):3065-3071
目前关于液滴蒸发后沉积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描述其物理现象的变化,但是对于蒸发过程中导致沉积图案形成的受力分析少有研究。影响纳米流体液滴蒸发沉积图案的主要因素是与液滴接触的底板温度和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本文选用4种不同温度(30℃、47℃、64℃和81℃)的玻璃载玻片作为底板,采用粒径为20nm的3种质量分数(0.05%、0.1%和0.2%)的Al2O3-H2O纳米溶液来研究纳米流体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蒸发后沉积图案的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底板温度的升高,咖啡圈效应越来越明显,且内环结构也逐渐清晰可见。其中咖啡圈效应由底板温度和溶液质量分数共同影响。溶液质量分数和底板温度都与马兰戈尼(Marangoni)效应呈正相关性,但由停滞点和Marangoni效应产生的内环结构,受底板温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纳米填料/橡胶复合体系在熔融态或高弹态贮存停放过程中,影响其结构形态变化的因素,以及贮存停放对复合体系流变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评述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纳米填料/橡胶复合体系在熔融贮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主要受橡胶的黏度、填料特性及其用量、填料与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填料网络结构的絮凝程度强化使复合体系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降低,但导电性能提高。相关的填料聚集动力学和填料絮凝模型大部分是唯象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晰真实组分比例下实际造纸固废的热解特性以及组分间协同效应对热解行为的影响,通过人工分拣确定实际造纸固废的真实组分比例,进行了TG-FTIR和Py-GC/MS实验,并结合DG-DAEM动力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组分协同效应对造纸固废热解行为及其主要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分协同效应对实际造纸固废热解过程具有显著影响。组分协同效应不仅有利于造纸固废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释放,还可以有效促进CH4小分子的生成。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造纸固废混合样品热解过程中降解反应更占优势。此外,在不同温度下,混合样品主要液态热解产物分布中碳氢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实验值总是高于其理论值,而总的含氧组分的相对含量的实验值总是低于其理论值,混合样品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热解产物中含氧组分的脱氧以及向烃类产物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a biological reinforcement in an area of an adhesive layer. An advantage of the biological reinforcement application is a simplification of following recyclation of adhesive bonds comparing to those with carbon and glass fibre based reinforcements. Biocomposites combining the biological reinforcement with an inorganic adhesive can be used in the area of connecting materials by means of the adhesive bonding technology. 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an adhesive bond strength when the bonds were reinforced with biological fabric such as jute, flax and cotton. It evaluates the quality of the adhesive layer by means of SEM.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describe an influence of the biological reinforcement in the form of fabric on the adhesive bond strength loaded with various loading speeds from 0.5 to 300 mm/min. The experimental part is devoted to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added fabrics of the natural origin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 bond which is prepared with the polymer adhesive. The experiment results proved a benefit of the reinforcing biological fabric in the layer of the adhesive.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adhesive bond with the layer of the flax and the cotton showed in the positive wa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dhesive bond strength up of ca. 50%. The biological reinforcement was not fully wetted with the resin which did not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e adhesive bond strength.  相似文献   

19.
ACR对PVC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丙烯酸酯类PVC加工助剂———ACR的特性黏度、组成对PVC共混物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的下降和丙烯酸丁酯用量的提高,其塑化速度增大,但熔体强度降低,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特性黏度越大,塑化越慢,熔体强度越大;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对PVC制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无明显影响,高黏度的加工助剂有提高PVC制品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ChMI/ MMA/AN悬浮共聚物与PVC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利庭  胡学锋  高俊刚 《塑料工业》2003,31(4):12-14,18
通过悬浮共聚得到了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PCMA),用作耐热改性剂与PVC共混。考察了共聚物用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断面。结果表明:随共聚物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点明显提高;PVC第一阶段降解速率减小,降解守毕后平台区残留量逐渐上升;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冲击强度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几乎不变;熔体表观粘度增加,呈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