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围术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择施行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术的晚期肝病患者20例,均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1)、切皮后60 min(T2)、无肝期30 min(T3)、新肝期60 min(T4)及新肝期240 min(T5)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记录无肝期尿量、术中总尿量、呋塞米用量及术后24 h尿量;并连续检测术后1周内肾功能指标。 结果 术中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均维持在目标范围内,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各时点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及肌酐清除率(Ccr)均在正常范围内;无肝期尿量(90±19)mL、术中总尿量(2 109±862)mL、呋噻米用量(35±17)mg、术后24 h尿量(2724±911)mL;术后1周内各时点血清β2-MG、Cr及Ccr也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围术期患者肾功能未发生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2.
王晖  张昕  秦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178-118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下肢及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择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Ⅰ组),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和骶管阻滞麻醉(Ⅲ组)。每组病例数均为15例。分别于入室时(T0)、切皮后30min(T1)及切皮后60m in(T2)采血,检测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记录术中患儿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儿血糖在T1、T2时点明显高于Ⅱ、Ⅲ组患儿(P<0.05)。Ⅰ组患者T2时点皮质醇水平较T0显著增高(P<0.05),Ⅱ、Ⅲ组患儿皮质醇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Ⅰ组患儿T2时肾上腺素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1、T2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T0显著升高(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阻滞抑制小儿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较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好。  相似文献   

3.
刘湘杰  王远胜  阳兴 《广东医学》2005,26(7):921-922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和腔静脉阻断前、开放前血管活性药的预先输注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围手术期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6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择期行OLT手术。随机分为两组(n=8),即多巴胺组(D组):麻醉后即多巴胺2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必要时加大多巴胺剂量。腔静脉阻断前、开放前推注去甲肾上腺素0.2~0.4μg/(kg·次)或肾上腺素0.2~0.4μg/(kg·次)。对照组(C组)根据血压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记录患者在无肝前期、腔静脉阻断时、腔静脉开放时、新肝期5min、新肝期30min、术毕的HR、SP、DP、CVP、PAWP和血管活性药的用量。结果C组与D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在腔静脉阻断时、开放时、开放后5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D组:与术前值比较,SP,DP在腔静脉阻断时无明显变化(P>0.05)开放后立刻下降(P<0.05),CVP在腔静脉阻断时降低(P<0.05),开放后增高(P<0.01)PAWP在新肝期增高(P<0.01)。HR在腔静脉阻断时、开放后增快(P<0.05)。C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大于D组(P<0.05)。结论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活性药的预先输注能很好的维持手术期间循环系统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供者肝切取术中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R组)和醋酸林格液(PA组)对血乳酸浓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供肝切取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输入LR和PA。术中胶体液输注随血压(Bp)和中心静脉压(CVP)进行调节。于术前、供肝切取开始和结束、术毕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pH值、剩余碱(BE)和乳酸(LA)浓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输液量、供肝切取质量、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pH于供肝切取完毕时开始下降并持续至术毕(P<0.05);BE在供肝切取开始时有所下降(P<0.05),于术毕达到最低值(P(0.01);LA浓度在肝切取术完毕时已比术前有显著升高(P<0.01),术毕时仍持续在较高水平(P<0.01)。各时点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供者肝切取术中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对LA升高的趋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冰  郑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11):1086-108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和血液回收技术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异体血输注、避免容量超载的作用。方珐:8例重型肝病患者在非静脉-静脉转流方式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用1: 1多巴胺和速尿1-10.0μg·kg-1·min-1静脉泵入,新肝期恢复供血再灌注即刻单次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50~100 μg,应用血液回收仪回收自体血,必要时单次输注速尿20-40 mg,使尿量>50-100 ml/h,分析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各期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围术期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无肝期、新肝期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与术前和元肝前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期5 min 时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低于术前(P<0.05),无肝期5 min、新肝期5 min及30 min和术毕时心率(HR)明显高于术前(P<0.05),无肝期5 min时H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P<0.05);术前、术中、术后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Hb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合理进行输血、输液,使用血液保护技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仅避免容量超载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而且确保在非静脉-静脉转流条件下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引起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术前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的肝脏移植手术患者53例,分别于术中及术后抽取血标本进行血肌酐及尿素氮的测定,并根据Rimola等的诊断标准分为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组和非肾功能衰竭组。记录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用量及术中是否发生低血压、是否发生肝缺血再灌注后综合征,对以上数据进行单因素及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术中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周内共有14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表明术中无肝期时间、出血量、血制品输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以及低血压事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及逐步回归分析,无肝期时间长(≥60min)是术后早期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中无肝期时间≥60min是术后早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无肝期、减少术中出血、增加组织灌注压有利于减少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靶控输注的技术应用依托咪酯乳剂,研究其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45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Ⅰ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依托咪酯;Ⅱ组为依托咪酯持续静推组,Ⅲ组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组。在麻醉前,插管后,切皮后,缝皮时,术后第1日清晨四个时点测皮质醇,血糖;停药后30min测静脉糖耐量试验。结果Ⅰ组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值,Ⅱ组插管时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值,Ⅲ组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Ⅱ、Ⅲ组皮质醇水平随给药时间延长而下降;所有患者术后第1日晨皮质醇恢复正常。Ⅰ组插管后血糖增高,停药后30min静脉糖耐量异常;Ⅱ、Ⅲ组血糖及糖耐量未见异常。结论麻醉中利用靶控输注的技术复合依托咪酯乳剂可更好地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依托咪酯乳剂对术前糖代谢正常的患者术中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使用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I~Ⅱ级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2例(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2例(B组)。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1),切皮后1min(T2),扩髓后1min(T3),术毕1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T2~T3)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T1)相比显著增高,其中B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明显低于A组,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骨水泥使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同等镇静程度静吸复合全麻下肝包虫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切皮、探查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年龄25~5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的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患者40例,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于40~60,观察气管插管前1min、插管后3min、手术切皮前1min、切皮后3min、10min、探查后10min时MAP、HR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前、后MAP无显著变化,手术切皮后3min、10min、探查后10min均较切皮前MAP明显升高(P<0.01);气管插管后较插管前HR减慢(P<0.05),手术切皮后3min、10min较切皮前HR无显著变化,探查10min较切皮前HR明显增快(P<0.01).结论同等镇静程度静吸复合全麻可有效抑制肝包虫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反应,但不能完全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对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胃黏膜pH值(pHi)、乳酸盐(LAC)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山莨菪碱组术中使用山莨菪碱40mg,对照组使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和术毕测定血流动力学、pHi、LAC和肾功能指标。结果 与无肝期前相比,两组无肝期30min 中心静脉压(CVP)明显降低,新肝期60min CVP明显升高(P <0.05);两组间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两组pHi均在肝门阻断后明显下降(P<0.05),在新肝开放后逐渐恢复,山莨菪碱组pHi在新肝60min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恢复较慢,在新肝60min与术前和山莨菪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pHi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肌酐(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术中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无肝期30min乳酸盐(LAC)水平明显增高,持续至术毕(P<0.01);与对照组相比,山莨菪碱组在无肝期30min后各时点LAC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使用山莨菪碱能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胃肠道低灌注恢复,增加术中尿量,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