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RB101[H2N-CH-(CH2-S-CH3)-CH2-S-S-CH2-CH(CH2φ)-CONH-CH-(CH2φ)-COOCH2φ)]是一种新型的可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啡肽酶及氨基肽酶均有抑制作用的混合型脑啡肽降解酶抑制剂。采用大鼠尾静脉给药途径,观察不同剂量的RB101对低频及高频电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RB101可以加强低频(2Hz)电针的镇痛效果,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而对高频(100Hz)电针的镇痛作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β—内啡肽基因敲除小鼠2Hz电针镇痛效果显著降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刺镇痛的机理研究发现,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释放中枢内不同的阿片肽,即2Hz低频电针主要释放β-内啡肽,而100Hz高频电针主要释放强啡肽。本实验试图在缺乏β-内啡肽(POMC基因敲除)的小鼠上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实验在缺乏β内啡肽的小鼠和相应的野性型小鼠上进行,以热辐射甩尾潜伏期测定痛阈,选定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以韩氏定位神经刺激仪(HANS)的恒流、方波输出进行电针刺激。实验发现:(1)与相应野  相似文献   

3.
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阿片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的阿片机制。方法:采用交叉耐受和受体药理学方法,以甩尾潜伏期增加的百发数作为评判电针镇痛效果的指标。结果:(1)吗啡镇痛与2Hz电针镇痛之间存在交叉耐受。(2)2/100Hz电针镇痛分别与2Hz、100Hz电针镇痛存在交叉耐受;而2Hz电针镇痛与100Hz电针镇痛不存在交叉耐受。(3)CCK受体拮抗剂L365,260可显著加强100Hz电针镇痛效应,对2Hz电针镇痛无明显  相似文献   

4.
CRKL是由22号染色体q11的crkl基因编码的含SH2、SH3结构域的39kDa的连接蛋白。CRKL羧基端SH3结构域与C3G、SOS、P13-K、HPKl、c-ABL或BCR/ABL结合,CRKL氨基端SH2结构域与酷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如CBL、HEF1、CAS、STAT5或paxillin结合,在正常造血细胞和白血病中BCR/ABL的主要底物,与BCR/ABL和c-ABL形成连接复活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ACTH及电针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NADPH-d组化染色技术,研究鞘内注射(i.t.)ACTH及电针刺激(EA)对甲醛痛敏大鼠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的影响。结果显示ACTH(0.5U,i.t.)及电针(1mA50Hz,5mA5Hz,1mA5Hz)刺激“夹脊穴”30min均可显著抑制脊髓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增多;i.t.ACTH(0.5U)和电针刺激(1mA5Hz)同时给予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加;i.t.NO前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nv(16)和CBFβ-MYH11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型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检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和inv(16)。结果:在15例中国人M4中,10例患者用RT-PCR方法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其中9例不伴异常嗜酸粒细胞的M4中有1例阳性;1例伴异常嗜酸粒细胞增多(M4EO)为阳性。随访该例完全缓解2个月后,其PCR仍持续阳性。用FISH技术检测的9例M4中得到的2例阳性病例,与PCR方法测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对M4患者无论其经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有无16号染色体异常的提示,都应用RT-PCR和FISH方法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进行筛选,这对M4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8.
高粘血症(亦称高粘滞综合症,BLOODHYPERVISCOSITYVNDROME、BHS)是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敬,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均可有血液粘度升高[1、2、2]。本文对502列BHS患者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前后,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对BHS的治疗作用,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1.1.l患者组边择经血流变检测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凝固性三方面各有一项或多项升高者为BHS,[3]其中男30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8.1岁;女20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高频喷射振荡(HFJO)、低频喷射通气(LFJV)以及高频喷射振荡叠加低频喷射通气(HFJO+LFJV)三种通气方式,观察对无自主呼吸犬的氧合及CO_2排出的效果。三种通气方式都能维持较好的氧合,但HFJO+LFJV能有效地排出CO_2,防止CO_2潴留。临床应用观察到,对于快速静脉诱导的无自主呼吸的麻醉病人,和HFJO相比,HFJO+LFJV在气道内平均压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可使病人体内CO_2有效地排出,维持动脉血pH在正常范围。我们认为,在气道开放状态下HFJO+LFJV能增强CO_2的排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不产生对循环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P—170在亲本S—180和抗药S—180—R瘤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170)在亲本S-180及抗阿霉素S-180-R瘤细胞中的表达,(2)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按日本DAKO公司免疫药盒程序进行,单抗为C219,LinKingreagent1:400,Streptaivdinregagent1:400,DAB染色,苏木精复染。(3)结果,S-180-R瘤细胞中,有明显的P-170表达,亲本S-180细胞则无此表达,抗阿抗  相似文献   

11.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2例COP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可溶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表明:COPD患者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急性发作期又高于缓解期,差异具显著性(p<0.001);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SIL-2R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无显著性(0.1<P<0.2)。结果提示:血清SIL-2R增高可能是COPD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细胞免疫及TNF-α,sIL-2R在其中所起作用,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对76例慢性乙肝患者及27例健康献血员,以^3H-TdR掺入法检测PBMC对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及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sIL-2R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对HBsAg增殖反应阳性者,PHA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HBsAg增殖反应阴性者(P〈0.01),NK细胞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验治疗海水淹溺肺水肿兔的肺形态结构变化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兔的肺形态结构变化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海水灌注的方法制作PE-SWD模型,分别采用高频喷辞去爱气(HFJV)联合4种药物治疗,一氧化氮(NO)治疗和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经3种综合实验治疗后兔肺形态结构变化,并用Ca^2+超微结构方法观察兔肺细胞内Ca62+变化。结果:3组治疗措施均能明显减轻肺水肿病变,且能明显缓解细胞内Ca^2+超负荷状况  相似文献   

14.
5.3.4呼吸肌疲劳肌肉疲劳可分为低频疲劳和高频疲劳。低频疲劳是指低频电刺激(1Hz~3Hz)所产生的收缩力下降,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高频疲劳是指高频电刺激(50Hz~100Hz)造成的疲劳,一般认为与肌肉代谢有关。其中低频疲劳的临床意义较大。CH...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IL—2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法检测了10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CSF及35例正常人CSF中sIL-2R水平。结果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TBMG)、病毒性脑炎(DMG)脱髓鞘性疾病组(DMDG)sIL-2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和正常人(NC)组(P〈0.01)。TBMG进展期与恢复期比较,sIL-2R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VMG、DMDG的sIL-2R水平与进展期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 R R T)技术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A R F)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 O D S)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6 年5 月~1998 年12 月用 C R R T 治疗了重症 A R F及 M O D S患者101 例,在 C R R T 装置、置换液配制和输入等方面作了系列改进。结果:101 例患者中60 例(594% )度过疾病的急性期(存活组),41 例(406% )在急性期死亡(死亡组)。对2 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肾功能衰竭的特点、疾病严重程度( A P A C H EⅡ)等因素分析发现,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既往健康状况更差,延迟发生的肾前性 A R F患者所占比例更高。病情的严重程度表现为: A P A C H EⅡ评分更高,需要机械通气和升压药的比较更高;但2 组少尿和 C R R T 持续时间无差异。结论:① C R R T 技术的改革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②重症 A R F及 M O D S的预后受患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病情严重程度、 A R F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③ C R R T 可以明显改善肾性 A R 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L—2R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静息状态及PHA诱导后膜白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B患者T淋巴细胞处于部分激活状态,其对PHA的应答能力未见明显低下。CH-B患者PH诱导后mIL-2R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和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这些融合蛋白具有HCV的特异抗原活性,提示这些融合蛋白可用于HC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体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及19例治疗1个月后患儿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SOD。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急性期RBCC3bRR降低(0.048±0.013),RBCICR升高(0.136±0.019),SOD明显降低(282.32±224.47)μg·g-1/L,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个月后以上指标均有所恢复,RBCC3bRR和RBCICR分别为0.098±0.015和0.057±0.011,SOD为(586.59±343.55)μg·g-1/L;治疗前后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SOD降低;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SOD对临床诊断、判定疗效及转归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RNA非结构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引物对HCVRNA检出率的影响,建立敏感的NS5区基因扩增技术。方法选择不同引物,采用非结构5(NS5)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联合式「HCV非编码区(5NCR)与NS5联合」技术检测10例抗HCV阳性献赠及37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 血清HCXVRNA。结果 10例抗HCV阳性一献血员应用联合式PCR,以NS5-3+NS5-4、SF2+NS5-4、K1+NS5-4、NS5-1+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