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行政交换网演进方向采用IMS技术体制,IMS行政交换网的建设面临着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等一系列建设规划研究工作.将来总部及各省公司IMS交换网之间以及与公网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及各单位的号码资源分配问题,涉及号码变换设计.通过对国家电网行政交换网现状调研及对IMS关键技术、架构进行研究,结合电力专网的特点,提出了公司IMS行政交换网号码变换设计方案,为公司交换网整体有序演进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IMS业务网络承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电网公司下一代交换网络研究团队进行大量的技术体制论证研究工作,确定以IMS技术为前提进行国家电网公司交换网的规划部署研究工作。文章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现状,分别从网络架构设计、VPN设计以及IP地址规划等方面提出适合国家电网公司IMS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承载方案。  相似文献   

3.
刘雄斌 《通讯世界》2017,(19):55-56
针对IMS行政交换网在郴州供电公司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IMS是IP多媒体系统,是新型多媒体业务形式,能够满足终端客户多样化业务需求.IMS行政交换网的应用,需要进行网络建设.基于IMS行政交换网建设要求,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做好割接作业,高效完成IMS行政交换网建设工作,以充分发挥I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电力行政交换网多媒体业务实际需求,针对行政交换网呼叫路由方式单一、业务扩展困难的现状,在地市级电力行政交换网中应用IMS技术,建立技术先进、业务丰富、成本可控、运维便捷的交换网络。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公司IMS行政交换网的建设,文章针对IMS网络与现有电路行政交换网、调度交换网、公网以及IMS省级间的互通进行研究,提出互联互通建设具体方案,为电力IMS系统的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总部及各省公司(直辖市)建设全面覆盖省、市、县的IMS行政电话交换网络,部分单位已经在开展由电路交换网向IMS交换网割接演进工作。IMS核心网设备在总部、省公司(直辖市)集中进行部署,以数据通信网为承载网络,IP话机、AG/IAD等接入网设备部署在省市县公司,属于"一级部署,三级应用",而在电路交换技术时期,是由省、市、县各单位分别建设和各自进行运维管理,所以企业当前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支撑IMS交换网的高效运维管理,亟需研究和探索适用于企业IMS行政交换网的一体化运维支撑新模式。文章通过对IMS一体化运维支撑技术的研究,借鉴电信运营商BOSS系统的建设模式,提出了适合于企业IMS一体化运维支撑系统建设的新思路和设想,并对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了设计,系统的部分运维管理模块进行了试用开发,开展了实际对接测试和验证工作,对其他网省公司后续IMS一体化运维支撑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cdma2000移动软交换网(cdma2000 LMSD)的角度来分析其与固网软交换/IMS的互通业务需求,比较TDM、IP两种互通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对IP承载互通模式的组网方案、技术要点及业务流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电力通信通信行政交换网技术体制演进,切实指导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建设,文章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和IMS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得出IMS技术将是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演进的发展方向,同时依据IMS技术架构特点以及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的实际需求,提出IMS在电力通信中的演进策略和部署方案,为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技术》2010,(8):69-71
MMTel多媒体电话是一种基于IMS的业务,可以提供固定、移动或者融合的多媒体服务,其中可以实现语音、视频以及聊天方式的通信,同时还可以让用户分享文件与视频短片。MMTel标准涵盖了不同运营商之间互通的规范,这也就意味着隶属于不同运营商的用户可以采用多种多媒体的方式进行互相通信。MMTel不仅实现了传统的电话业务,还融合了多种多媒体业务,代表了传统交换电话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由电路交换技术向IMS技术演进,切实指导电力IMS交换网建设,文章通过对省级电力行政交换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电力行政交换核心网建设原则及演进目标,为电力通信行政IMS交换核心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cdma2000移动软交换网(cdma2000 LMSD)的角度来分析其与固网软交换/IMS的互通业务需求,比较TDM、IP两种互通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对IP承载互通模式的组网方案、技术要点及业务流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陈运清  胡琳 《电信科学》2006,22(7):70-72
传统的PSTN越来越不能适应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软交换网络成为固网电信运营商目前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部署软交换网络,实现端到端IP承载,并确保QoS面临众多挑战.本文介绍了目前部署和实施的一些思路,针对一些问题的考虑,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证软交换业务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SIP和H.323是下一代IP分组网上多媒体业务技术发展的两个方向,软交换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并实现两者的融合互通.在软交换网络的基础上,结合这两种协议的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SIP和H.323互通的实现过程和呼叫流程,并介绍了互通功能(IWF)单元在互通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3GPP在Release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而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将成为通信网业务的重要部分。IMS给运营商带来一整套的网络体系和新业务手段。基于SIP(应用层控制协议)的IMS可以实现许多新的多媒体业务:包括交互类业务,如交互式的端到端游戏;多媒体通信类业务,如“见我所见”的实时视频共享业务、终端内容和文件的共享、基于IMS的“一键通”(PoC)等等;信息类业务,如语音信息、即时信息等等。无线一键通(PoC)“无线一键通”目前有两种叫法,诺基亚将其“无线一键通”(Push to talk ove…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2010,34(13):10-10
近日,江苏电信苏州IMS试点率先打通了苏州到上海的IMS省际电话,并基本完成了中国电信IMS的省际互通测试。江苏电信与上海电信通过省间IMS网络对两省IMS用户间的互拨、漫游呼叫、计费功能和业务体验等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其中业务功能包括语音业务、补充业务等传统PSTN业务,以及点对点的视频通话、3G手机视频通话、多媒体彩铃、融合多媒体会议等IMS多媒体业务,覆盖了多种用户终端的各种应用场景。此外,江苏电信还在现网进行了Web点击拨号业务、IMS融合视频会议系统与新视通会议系统互通等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6.
姜奕 《通讯世界》2016,(15):151-15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力系统行政交换网的应用越来越依靠于IMS技术.IMS技术即为IP多媒体子技术,这一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互联网的交互性与共享性.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将完全基于IP网络的发展,这说明将来的网络是全IP时代.这为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IMS技术为移动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将会在电力平台行政交换网得以更大范围的运用.本文详细剖析了电力平台行政交换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IMS接入网改造原则、演进策略及其接入网网络架构设计,为IMS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行政交换网主要采用电路交换设备,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路交换设备已经停产,网络后期扩容和维护愈发困难,同时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行政交换网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行政交换网向下一代交换网络迁移演进势在必行。基于这一背景,文章首先介绍行政交换网现状,对下一代交换网技术体制的选择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交换网络迁移演进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西广电数据网是全省统一的多业务数据平台.接入方式以CMTS+CM为主.基于CMTS+CM接入方式,利用HFC网络实现VPN和非VPN的业务,从而实现了对专网业务的支持.本文简单描述了网络架构、设备性能,详细说明实现方案,对路由器、CMTS和支撑系统进行配置,实现了VPN和非VPN业务,并完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CMTS+CM的接入方式可以实现VPN和非VPN业务;实现VPN与非VPN之间、VPN与VPN之间的隔离,实现非VPN内互通及同一VPN内互通;并可以与以太网接入方式灵活组网.  相似文献   

19.
电路交换网络的线路利用率低、新业务开展困难等缺点,促使人们探索新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IMS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网络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文中提出了传统终端直接接入IMS网络、PsTN/IsDN网络与IMS网络互连互通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了国家电网IMS承载网的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包括骨干侧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和过渡期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依据网络架构、媒体流和信令流走向提出了IMS交换网对数据通信网骨干侧、接入侧的带宽需求和测算方法,对国家电网建设IMS承载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