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灼口综合征80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灼口综合征80例回顾分析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疗中心(510060)林焕彩,钟志明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是一种近年来受到学者们重视的疾病,它是指发生于口腔粘膜以烧的样疼痛感觉为主的一组症候群,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2.
灼口综合征诊治刍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灼口综合征诊治刍议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曹昕,陈谦明,李秉琦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是指发生于口腔粘膜、以烧的样疼痛感觉为主的症候群,不伴有明显临床病变体征,不能诊断为其它疾病,也无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变化,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精神因素在灼口综合征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灼口综合征(BMS)的精神因素病因学说,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分别为目前精神因素中应激,个性,情绪三方在与BMS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及针对精神因素病因对BMS患者采用治疗方法及疗效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灼口综合征患者认知指导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旨在针对灼口综合征患者精神病因因素实行认知方面的指导,并对其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对象与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BMS患者32例,按是不发层随机分为两组,各16人,患者均予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
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管志江综述李辉审校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是指发生在舌部及期他口腔粘膜部位的,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侯群[1,2]。有学者还称之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症。口腔不适症等[3,4...  相似文献   

6.
灼口综合征血浆儿茶酚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探讨灼口综合征(BMS)的病因,以期通过其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推测BMS患者交感神经系统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探讨BMS的发病机理,更好地解决临床症状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确诊为BMS患者32例(女性25例,男性7例)健康人24例(男12例,女12例)为对照组。均于晨9时坐位休息半小时后抽空腹静血2ml。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用State软件对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灼口综合征(BMS)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12例患者与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检测了血浆微量元素及15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BMS患者锌值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同时体现在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上,提示缺锌对BMS影响的可能性。据此,分析微量元素对口腔粘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解释了BMS产生灼痛、味觉异常、口干、烦燥、舌乳头萎缩等症状的可能机制。生化指标分析提示BMS可能预兆某种全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B1B12神经阻滞封闭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维生素B1B12加2%利多卡因对36例灼口综合征患者主诉部位相关神经阻滞封闭,结果:痊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6.1%,与单纯用2%利多卡因阻滞封闭的对照组相比,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维生素B1B12神经阻滞封闭治疗BMS确有疗效,且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是目前治疗BMS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灼口综合征 (burningmonthsyndrome ,BMS)的心理学因素已经明确 ,研究[1 ] 证明了二者的相关性。心理障碍引起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常表现为某个器官功能障碍或感觉异常为主的全身性的功能性紊乱症。本研究对精神性BMS患者进行精神类药物为主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灼口综合征患者心因性躯体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研究[1,2 ] 认为灼口综合征 (burningmonthsyndrome,BMS)与心理因素 ,如焦虑、抑郁 ,全身性疾病 ,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 ,舌部微循环障碍 ,维生素B族的缺乏 ,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近年来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 ,BMS的精神因素病因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BMS口腔症状以外的心因性躯体症状进行临床观察 ,探索BMS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1 材料和方法从 1998年 6月以来 ,根据BMS的诊断标准[1,2 ] ,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科共收治BMS患者 5 6例 ,其中男 16例 ,…  相似文献   

11.
了解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患者唾液生化成分及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与BMS发生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绝经期妇女BMS患者及40例无BMS的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唾液总蛋白、Na、K、Cl^-、Ca、P(PO^3-4)、Mg的含是分析及促卵泡素、雌醇(E2)水平测定。  相似文献   

12.
灼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与个性,情绪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深入了解灼口综合征(BMS)精神因素个中性,情绪与疼痛间的淮因谁果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选用了28例病史较长,疼痛明显且高频复发的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患才为对照,应用EPQ,SCL-90,LES三个量表了解RAU患者与病较短的29例BMS患者间个性,情绪,应激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在BMS组较RAU组个性偏内向,且精神质(P值)得分显著高于RAU组,BMS组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及多项情绪因子  相似文献   

13.
灼口综合证的多因素分析—(I)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收集55例灼口综合征(BMS)病例,选择口腔粘膜病门诊40岁以上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局部因素、疼痛性质、局部症状、全身相关疾病等35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过程。结果提示,在BMS发病中,51%患者为局部因素引起,且易受全身疾病影响(75%)如心脏病、高血压、胃肠病、糖尿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加上恐癌、烦燥、抑郁等心理因素的存在,造成BMS患者周期性疼痛,无明显阳性病损,主观描述症  相似文献   

14.
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唾液免疫球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绝经期妇女灼口综合征(BMS)患者唾液流率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对29例绝经期妇女BMS患者及20例无BMS的绝经期妇女的唾液流率,pH值及静态和动态混合唾液中SIgA,IgG,IgM进行观察,并行问卷调查。结果:BMS组静态及动态混合唾液流及pH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静态和动态混合唾液SIgA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gM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  相似文献   

15.
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unce,BMS),有很多不同的命名:有舌灼痛、舌痛、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感觉异常、口舌感觉异常、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等。有人认为“舌痛”易与舌及舌咽神经痛混淆,提出“舌异常感症”更符合本征的特征。亦有称“舌灼感”(glossopyrosis)的[1~3]。一、病因BMS的病因不明。有许多资料分析一些发病因素[4~9],目前常将有明显的“致病”因素列入为本征的病因:①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咬紊乱等,②裂纹舌、地图舌、菱形舌、萎缩性舌炎、叶状乳头炎等;③全身…  相似文献   

16.
灼口综合征 (burningmouthsyndrome ,BMS)为口腔粘膜烧灼感和疼痛不适 ,但临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中年妇女多见 ,以舌部为多[1] 。对BMS的病因研究涉及局部因素、全身疾病、心理因素等 ,其中心理因素占有重要地位[2 ,3 ] 。本文调查女性BMS患者的应付方式及抑郁和焦虑状况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 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8月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女性BMS患者 2 4例 ,年龄 4 6 5 7岁±5 4 8岁。患者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下者 12例 ,大专 7例 ,大学本科及其以上者 5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的口综合征(BMS)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12例患者与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检测了血浆微量元素及15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BMS患者锌值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同时体现在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上,提示缺锌对BMS影响的可能性。据此,分析微量元素对口腔粘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解释了BMS产生的痛、味觉异常、口干、烦燥、舌乳头萎缩等症状的可能机制。生化指标分析提示BMS可能预兆某种全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灼口综合证的多因素分析一(I)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55例的口综合征(BMS)病例,选择口腔粘膜病门诊40岁以上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局部因素、疼痛性质、局部症状、全身相关疾病等35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过程。结果提示,在BMS发病中,51%患者为局部因素引起,且易受全身疾病影响(75%)如心脏病、高血压、胃肠病、糖尿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加上恐癌、烦燥、抑郁等心理因素的存在,造成BMS患者周期性疼痛,无明显阳性病损,主观描述症状(假性口干,味觉异常等)突出等临床特征,从而丰富了对BM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灼口综合征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多发生于更年期前后妇女,这种慢性疼痛性疾病与多水平的神经通路病变、精神心理因素、机体激素及相关分子水平变化、局部刺激及系统性疾病等多重因素相关,其中神经及精神因素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主要就神经病变及精神心理因素在灼口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学》2017,(3):262-266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以口腔黏膜疼痛、烧灼感或感觉异常为特征。其病因多样,尚缺乏统一观点。近年来,有关于灼口综合征的病因研究增多,许多学者对灼口综合征的病因提出了新的观点。该文诣在对灼口综合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