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在不断完善中国货币市场、弥补资本市场融资不足、扩大企业投融资,保证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票据市场在制度建设、市场规模、交易品种上也有了新突破。为此,各家商业银行十分重视该项业务的发展,普遍加大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力度,票据业  相似文献   

2.
刘芳 《中国集体经济》2008,(25):164-165
商业票据贴现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品种,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在珠三角地区,商业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行内部信贷政策调整,企业诚信度低等,为此,在宏观经济形势转型,金融宏观调控放松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应重新认识商业票据贴现业务,银行要加强对该业务的宣传,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促进贴现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报表统计口径,票据贴现是作为贷款统计(本文票据贴现特指银行承兑汇票直贴)。商业银行也把票据贴现余额视同贷款一样纳入客户的一般授信额度进行管理。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手册》中规定,“在一般授信额度内,可对客户办理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票据承兑、票据贴现、进出口贸易融资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票据业务因其为表外业务,不受资本金限制,且能为银行带来相关收益。同时因票据承兑手续简便,快捷,贴现利率优惠,为企业融通资金带来便利,而受到银企的共同欢迎。仅2002年全国票据市场累计承兑量16139亿元,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运作透明度低,操作不规范,造成近年全国涉及票据案件突增,其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主要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5.
易树菁 《理论观察》2005,(5):164-164
近年来,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业务增长迅速,其在商业银行利润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加大,已成为新的经营增长点.但是近期通过深入调研和现场检查发现,部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不尽规范,这项业务的开办存在着利用票据融资套取银行资金和以个人信用卡"运输保证金"等风险问题,违规"玩票"等新的风险点日趋突出显现.  相似文献   

6.
李静 《湖北经济管理》2009,(15):122-124
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已成为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方式.并对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在当前股市行情转暖的情况下.巨额的融资性票据在贴现后或回流向股市或期市,这对商业银行又将构成极大的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促进我国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秦英忠 《辽宁经济》2005,(11):43-43
随着票据业务的广泛开展,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企业间支付货款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它的蓬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支付结算业务的不熟悉,造成背书差错的票据时有发生,给贴现银行或企业收回到期票款带来了一定麻烦,甚至造成经济纠纷,从而不得不诉诸法律解决。笔者通过多年负责处理背书差错票据及与其他商业银行结算人员打交道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广大银行结算及企业财务人员共同交流和探讨,希望对商业银行营业机构间处理类似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人民银行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商业票据市场规模得到迅速扩大。2003年国民经济良好的开局形势推动了票据市场继续快速的发展。截至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和贴现余额分别为7774亿元和5985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5.8%和15.1%,同比分别增长67.6%和84%。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但是,在大力拓展票据经营业务的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澄清了票据贴现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笔者认为,从保护贴现银行的角度来看,采取卖卖说比采取借贷说更为有利。指出了我国票据贴现市场中的相关问题、问题背后的实务与相关法理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确定票据贴现的法律性质以及明确票据贴现的法律地位;建立专门的票据贴现机构;在银行内部确立票据贴现的专业人员;加强市场企业的信用度,完善统一的信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是1983年9月,真正意义上的票据业务也是80年代初开始起步,再贴现业务是1986年开始在上海试点,因此对再贴现政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应该贯穿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的全过程,以便对再贴现货币政策的现实选择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包括票据发行承兑的一级市场和票据转让贴现的二级市场。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票据市场对相关市场及其参与者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我国银行业先后曝出了多起涉案金额超亿元的票据案件,4月份监管机构出台了《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126号),向商业银行提出了强化内控管理、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规范交易行为和开展风险自查等新要求。5月份“营改增”实施,对银行票据业务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受多重因素影响,各商业银行相继完善了票据业务管理办法,并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调整。为此,  相似文献   

13.
赵静波 《辽宁经济》2005,(11):45-45
中国工商银行朝阳市分行的票据贴现业务于1999年12月正式开办,是市行根据本行经营情况,精心打造的一个品牌业务。开办六年来,累计办理贴现额306亿元,利息收入4.3亿元,创利1.26亿元。2004年办理票据贴现120亿元,利息收入1.83亿元,创利5118万元;今年上半年办理票据贴现76亿元,利息收入9538万元,创利3773万元。  相似文献   

14.
陈晓燕 《中国经贸》2012,(14):101-102
2011年CPI的持续上涨和央行对信贷投放的紧缩推动了票据市场融资利率的一路走高,促使票据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力推、投资者青睐的理财品种。但由于传统票据理财产品基本采用的是票据资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模式,其受银信合作监管政策影响发行低迷,商业银行转而采用票据受益权转让模式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票据受益权转让模式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票据理财业务的一种新模式;但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及监管层面考虑,商业银行开展票据受益权理财产品面临着自身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该新模式的规范发展,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票据理财业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品种单一,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特别是处在城区的农村信用社,要同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实现资产品种的多元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开展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就是城区农村信用社改善其资产质量的战略选择。但票据贴现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城区信用社开办贴现业务应重视防范风险,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贴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舞钢市因钢而设,依钢而兴,境内的国家大型企业舞阳钢铁公司近几年来,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在其结算过程中有10亿元左右的银行承兑汇票进…  相似文献   

16.
一、内蒙古票据市场发展的回顾 票据应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但根据我国的有关管理规定和票据市场的实践,我国的票据市场仅指商业汇票市场。近年来在中央银行的政策推动下,票据市场发展很快,商业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均有很大的增长。内蒙古票据市场也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票据贴现业务在一些单位是一个全新业务,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但能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且可以优化收入结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应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这项业务的开展,还要充分认识到贴现业务不仅仅是增加贴现利息收入,它更是一种对企业的信贷行为和银行间的融资行为,有利于提高资产运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商业银行间的转贴现和人民银行的再贴现,还能起到银行间相互调节资金头寸和信贷规模余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老工业基地的沈阳,有一家商业银行不仅拥有人行正式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票据贴现市场”的品牌,而且其票据业务量也占据了东北50%以上的份额,并在全国居于第二的显著位置,这家商业银行就是交通银行沈阳分行。为了对该行开展票据贴现业务的相关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也为了将其成功的经验传递给更多关心票据市场发展的人们,10月中旬我们专程赴沈阳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交通银行沈阳分行行长蔡正豪。  相似文献   

19.
票据危机     
一边是高增长的市场,但另一边却是停滞不前的《票据法》。而事实上,票据业潜在风险最大的业务正是转贴现交易过程,不规范之举也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0.
财务公司票据贴现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的资金流动性管理挂钩申能集团财务公司票据贴现累计金额截至目前已突破100亿元,在票据贴现业务、电子汇票和产融结合上有诸多创新之处。申能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张芊对《上海国资》表示,伴随国企市场化的改革趋势,票据贴现不仅是集团资金集约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提升集团系统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促进产业链整合方面均有促进作用。改革催生票据业务《上海国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