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金成  杨景学 《医学争鸣》2000,21(8):1020-1022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fas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心肌病理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fas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心肌胶原纤维染色及超声波检查评价患心功能。结果3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中fas基因表达阳性率78.2%,用于对照的10例正常心组织中fas基因表达阳性率78.2%,用于对照的10例正常心肌组织阳性率20.0%,两差异显(P〈0.01),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纤  相似文献   

2.
蟾皮提取液对肾癌细胞凋亡及Fas,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蟾皮对肾癌细胞GRC-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Fas、Fas配体(Fas Linand,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TdT-mediated dUTPnick end labeling,TUNE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as、FasL和bcl-2的表达。结果:当蟾皮提取液浓度分别为0μg/ml,0.01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Fas、FasL表达、突变与肝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Fas、FasL系统表达、突变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CR-SSCP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 Fas、FasL表达、突变。结果:在86例大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癌旁肠粘膜、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Fas表达率分别为67.4%、63.2%,41.9%,87.2%。Fas突变率分别为50.0%。70.8%,25%,8.9%。在大肠癌栽⒃睢⒏巫圃钪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胆管癌组织中 Bcl-2蛋白和 Fas-L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 SP法。结果;56例胆管癌中 Bcl-2蛋白阳性 38例(67. 86%)和 Fas-L蛋白阳性 31例(55.36%),与8例正常胆管中二者的阳性表达2例(25.00%)、7例(87.50%)有显著差异;Bcl-2蛋白和Fas-L蛋白在高分化癌(52.63%、73.68%)、中分化癌(66.67%、57.71%)、低分化癌(87. 50%、37. 25%)中的表达相关(P<0. 05)。结论:Bcl-2蛋白和 Fas-L蛋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Bcl-2蛋白和Fas-L蛋白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TGF-β1在肾癌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微波抗原修复和流式细胞技术,对52例肾癌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的凋亡率及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cl-2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测定,并就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TGF-β1在正常肾组织和肾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21.14%,53.84%;阳性蛋白细胞率分别为(18.07±6.52)%,(40.84±18.67)%。TGF-β1、bcl-2在肾癌组织的阳性率和相对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TGF-β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凋亡率随TGF-β1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TGF-β1促进肾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肾癌发生、发展的负调因子。但其调节细胞凋亡的机理与bcl-2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2 例ACI病人、42例脑出血病人及48 例健康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白细胞黏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 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浓度的变化。③结果 ACI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黏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sICAM-1 及sVCAM-1 浓度均明显升高,与脑出血病人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7.663~14.872,P< 0.001),且这些指标变化随着ACI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ACI病人LFI和LAR与白细胞CD18 表达、sICAM-1 和sVCAM-1 浓度呈正相关(r= 0.680~0.724,P均< 0.001),LFI与LAR呈正相关(r= 0.685,P< 0.001)。④结论 白细胞流变特性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ACI发病和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ras癌基因产物p21-ras蛋白及癌胚抗原CE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存档的膀胱TCC54例石蜡标本中p21-ras及CE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取膀胱癌旁不典型增生(Ⅰ-Ⅱ级)12例及切除标本残端正常的膀胱粘膜标本14例作对照。所得结果皆经秩和检验及秩和相关分析。结果:p21-ras在膀胱TCC各级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Ⅰ级85.7%,Ⅱ级76.9%,Ⅲ级42.8%;而CEA在膀胱TCC各级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Ⅰ级21.4%,Ⅱ级38.5%,Ⅲ级85.7%。p21-ras与膀胱TCC预后间关系非常显著(P<0.01),而CEA与膀胱TCC预后间关系显著(P<0.05)。结论:p21-ras阳性率随膀胱TCC的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而CEA阳性率随膀胱TCC的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加,p21-ras阳性率与预后呈正相关,CEA阳性率与预后呈负相关。结合上述两种参数对膀胱TCC预后进行判断,其准确性要高于单凭p21-ras或CE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HFRS患者血清sFasL的浓度。结果:HFRS患者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尿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HFRS患者血清sFasL的浓度在发热期及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增高,与其他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RS患者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与血清sFasL的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二者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HFRS的致病过程中淋巴细胞FasL的高表达及血清sFasL的浓度增高是机体清除病毒的主要机制之一;血清sFasL主要来源于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ras癌基因产物p21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这两种蛋白表达。58例膀胱癌中p21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和4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Fas、Bax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48例胃腺癌组织,74例非癌胃粘膜组织。结果: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75%、458%较正常胃粘膜上皮的823%显著下降(P<005),轻、重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率为428%,500%,436%较正常胃粘膜上皮的882%显著下降(P<005)。中、高分化胃癌Fas、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005)。并且Fas与Bax在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性(P<005)。结论:Fas、Bax蛋白表达变化发生在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并可能与癌的进展密切相关,Fas与Bax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L。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FasL阳性32例(76.2%),而正常膀胱粘膜FasL呈阴性表达(P<0.01),FasL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有关(P<0.05)。结论: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 膀胱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并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ong T  Hong BF  Gao JP  Cai W  Wang C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06-807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L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膀胱癌组织中L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为28.3%,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无一例Livin表达阳性;L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21例复发性膀胱癌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为38.1%(8/21),高于原发性膀胱癌(23.1%,9/39)。结论Livin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Livin高表达提示患者可能有早期复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邹琳  罗春丽  韩永华 《重庆医学》2002,31(11):1043-1044
目的 探讨c myc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法检测 2 7例TCC组织、16例癌旁组织和 1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 myc癌基因的mRNA表达。 结果 TCC组织中c myc表达阳性率为6 6 7% (18/ 2 7) ,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 37 5 % (6 / 16 )而正常膀胱粘膜为 2 5 % (4/ 16 ) ,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及肿瘤浸润、复发的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表达有差异 ,而TCC的不同分期、分级、浸润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与c myc表达未见差异。因此 ,单独将c myc作为TCC的诊断指标时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 ,需结合其他有关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Zhou JT  Cai ZM  Li NC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70-1974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Glut-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TransAMTM酶联法测定2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同一患者远离肿瘤5 cm的癌周正常对照组织中HIF-1α蛋白活性定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8例肾透明细胞癌石蜡组织标本中Glut-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IF-1含量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为(3.38±1.71)μg/孔板,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2.23±1.07)μg/孔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HIF-1α在膀胱TCC与对照中含量低,差别小,膀胱癌组织HIF-1含量较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2例正常膀胱黏膜和16例正常肾组织中无Glut-1蛋白的表达,Glut-1蛋白在膀胱癌和肾癌组织表达均显著增强,Glut-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广泛表达,阳性率为77.9%(45/58)。G1、G2、G3膀胱癌组织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9.1%和53.3%。Glut-1蛋白与膀胱肿瘤分级有差异(P=0.029);31例表浅性膀胱癌Glut-1阳性表达率为83.9%,浸润性膀胱癌Glut-1阳性表达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提示Glut-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无关。本组58例均有2年以上的随访,其中31例表浅性膀胱癌2年内有19例复发,12例无复发,复发组19例与未复发组12例Glut-1蛋白的表达分布无差异(P=0.90),提示Glut-1蛋白的表达与表浅性膀胱癌复发无关。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存在Glut-1广泛表达86.9%(33/38)。但Glut-1蛋白的表达与肾癌分级,分期无关。结论HIF-1α的表达可能对肾癌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膀胱癌中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Glut-1基因参与了肾透明癌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膀胱肿瘤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hTERTTCC方法:采用法RT-PCR检测例组织,例癌旁组织和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表达,分析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浸润程27TCC1616hTERTTCC度、肿瘤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100'/2737.5%(),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率为,三者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别(6/160P),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0.01组织及浸润、复发和多发肿瘤的表达阳性率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TCChTERTP)。 >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组织中TC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表达,可以作为特异和灵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hTERThTERTTCC物,但与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和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未见相关性。hTERTTCC  相似文献   

16.
PTEN蛋白和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卫  蔡松良 《浙江医学》2004,26(2):83-85,95
目的研究与张力蛋白和辅助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6例TCC标本PTEN蛋白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1)TCC组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46%,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P<0.01);CyclinD1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P<0.01).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l临床分期的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下降,CycliD1阳性率上升.(2)PTEN蛋白和CycolinD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3)有32%的病例存在PTEN蛋白和CyclinD1同时表达或失表达.结论PTEN蛋白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同时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Rb和cyclin D1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cyclin-Rb的通路与膀胱癌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Rb和cyclin D1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结果:P16和Rb在膀胱癌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而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相关,但与肿瘤复发无显著相关性;cyclin D1在膀胱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但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膀胱癌中三种蛋白总异常率为97.2%,其中同时两种或三种蛋白异常率达61.1%,肿瘤复发率也增高。膀胱癌中P16与Rb和cyclin D1分别呈负相关表达。结论:P16-cyclin-Rb的通路异常与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同时检测三者有助于更好了解膀胱癌生物学行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组织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银染端粒序列重复扩增 (TRAP)法检测 4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4 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 39例 (88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大小、是否有蒂无关 (P >0 0 5 ) ;也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 (P >0 0 5 )。随访资料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病人是否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是膀胱癌理想的肿瘤标记物。膀胱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关系非常显著(P均〈0.01);复发组和死亡组之间PCNA表达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均〈0.01)。提示,PCNA的高表达在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复发和恶化方面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MGA2和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正常膀胱组织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9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1例)、肌层浸润组(8例);低级别组(24例)、高级别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MG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MGA2呈阴性表达、E-cadherin呈阳性表达;在49例膀胱癌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率为41%、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为43%;其中在非肌层浸润组(Tis~T1)、肌层浸润组(T2)膀胱癌组织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和75%,HMGA2在肌层浸润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75%,E-cadherin在肌层浸润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在低级别、高级别肿瘤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56%,HMGA2在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60%,E-cadherin在高级别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术后随访18~40个月,随访42例膀胱癌患者中复发18例。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25%,HMGA2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33%,E-cadherin在复发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结论:HMGA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