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地区强震电磁波异常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吾先  金明培  马骏康 《地震》2003,23(2):77-84
从1992年11月开始实施了中日地震电磁波观测和研究项目,该电磁波观测资料真实完整地观测记录到丽江等29次近震电磁波异常的发展过程;对29个地震的特征作了对比观测研究,表明地震电磁波异常有3种发展类型,与之对应建立了3种地震电磁波预报规则;初步提出利用地震电磁波预报地震的模式;分析、讨论TOA电磁波监泅系统的优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地震电磁波观测找到了有效的前兆信息观测方法和监泅系统。这将对地震电磁波的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平凉市电磁波3年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电磁波的异常特征,表明电磁波有明显的临震异常,其脉冲特征及时间与未来地震有着密切关系。指出认真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可预知一定范围内的较强地震。  相似文献   

3.
电磁波异常与相关地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地震电磁波产生机理基础的分析上,结合近年来观测实践,深入具体的分析了震前电磁波的短临异常与相关地震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总结了观测仪器的有效使用与技术改进,从而展示了电磁波预报地震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DJY-2000A型地震电磁波脉冲观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技术指标及软件,叙述了系统的安装、调试及其运行环境,指出了DJY-2000A型地震电磁波脉冲观测系统较DWMJ-89A(B)型微电脑电磁波脉冲记录仪的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5.
单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短临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其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电磁波观测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短临观测项目,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磁波预报地震以来自地下的微弱电磁波为线索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地震频繁发生的日本周围通过观测和人造卫星捕捉电波的计划业已开始实施并很快活跃起来。与地震有联系的电磁波的发生机制和生成物质正逐步查明。如果能够证实这种电磁波是地震的前兆现...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这20多年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前的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出现的异常信息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信息与地震三要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对电磁波的性质从电磁波产生的机制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述了日本学者多年来对鲇鱼预报地震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日本开展地下电磁波垂分量法的观测和对地震前发生超低频电磁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山西省地震局夏县中心地震台DJY-2000A型地震电磁波脉冲观测系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对已获得的电磁前兆信息作出真实评价,除对观测系统进行定期标定外,仪器稳定性是决定其映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表明,该观测项目出现的异常与一些中强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电磁脉冲干扰的识别及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全国7个省区电磁观测台站近20次地震前的记录资料,研究了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产生机理,提出了识别干扰的方法,总结了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一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磁波观测的原理与方法,归纳出震前电磁波的几种异常特征,对近年来几次典型的震前电磁波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异常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根据青海龙羊峡电磁台自1991年9月以来的资料,对电磁波辐射在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往往发生在电磁波异常结束后,电磁波在一组异常中出现显著异常是地震进入短期(短临)异常的主要特征。显著异常判断指标是一次地震中异常幅度(产生的场强)最大的或异常持续时间最长的异常。通过对有震异常、无震异常和漏报的统计,龙羊峡电磁波辐射的预报效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磁场数据, 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MS≥7.0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 在震中上空±10°范围内, 使用震前90天至震后30天的5年同期观测到的电磁场极低频/甚低频(370—897 Hz)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稳定的背景场观测模型, 提取了震中上空的空间电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度幅度, 并统计分析了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 45次MS≥7.0强震中, 35次强震在地震发生前后磁场最大扰动幅度超过2.2倍标准差, 39次强震的电场最大扰动幅度超过2倍标准差; 最大的电磁扰动主要出现在震中±4°—±10°范围内. 另外, 震中上空的电磁场扰动幅度时序变化表现为3种不同类型的扰动特征, 且震前出现电磁异常的强震震中位置的分布特征与纬度存在一定关系; 而随机选择的非震区上空空间电磁场的扰动幅度则比较小, 未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祝电磁波出现前兆异常时对应地震很好,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了作用,天祝县地震局根据前兆异常作出的几次较好的预报,得到了甘肃省地震局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本文整理并总结了从1996~2004年这9年间的观测资料,并统计分析了前兆异常的特征,为天祝地区在短临预报方面提出了地震三要素的参考量。  相似文献   

16.
平安电磁波东西向数据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前都有明显的高脉冲反应,因此统计了1993年平安电磁波仪器架设以来的观测数据变化与地震的对应情况。根据震级和震中距的约束条件选取了12次6级以上地震,发现其中在8次强震前有明显的异常现象,说明该测项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北省电磁辐射台网1988年—1992年的观测资料,对其间在各台项出现的异常频次及其累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每年的异常频次10d累加速率值K,发现其中震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出现连续高值异常,并在临震前形成突出峰值,指出这一结果在短临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