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行长期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的18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置管方式,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189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行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14例发生局部渗血,28例术后出现置管部位轻微疼痛,7例隧道口皮肤拆线时皮缘仍红、肿,伴少量渗液,所有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导管血流均能达到250 mL/min,最高达340 mL/min。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留置带涤纶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导入导丝,然后根据中心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涤纶套距离皮肤出口位置要在2cm以上。依次将软硬扩张导管顺导丝插入深静脉内,最后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行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插入术共计13例,其中1例因尿毒症并发症死亡,1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失功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失功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方法分析15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其中36例为长期双腔导管,120例为临时双腔导管。结果导管失功有两大类:①导管通路功能障碍22例,原因以导管血栓形成为主(占59%),导管纤维外鞘形成是长期双腔导管功能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导管使用过程发生;于置管后即刻发生者多由导管打折、贴壁等技术因素引起;②导管相关性感染27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DN患者;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临时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长期导管,且留置越久,临时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导管内血栓形成是两类导管通路障碍的主要原因,长期双腔导管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还有纤维外鞘;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及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影响感染的因素还有糖尿病和置管部位;需长期留置导管时,应用带涤纶套的导管可明显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降低率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透前及透后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均无明显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痿患者(P〈0.001),而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结论以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及相关感染的措施,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影响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命,总结其置管术中、术后和使用中并发症及处理效果。结果:38例次中36例次置管过程顺利。2例次置管不顺利,经床边彩色多普勒证实该处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改变置管静脉后成功置入。34例患者总留置时间为22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为6.5(2~22)个月,目前仍有13例在使用。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导管血流不足1例,导管破损2例,败血症1例。长期使用中常见并发症为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为13%,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及封管处理有效率达80%。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细心操作可以减少其置管时的风险,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埋藏式双腔静脉留置插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陆军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34-35
介绍为4例患者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情况,就置管方法,置管前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锁骨下静脉建立长期血透通路,除具备普通留置双腔导管的优点外,尚具有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引起血栓和感染等优势。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防止皮肤感染和导管血栓。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双腔静脉留置插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为4 例患者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情况,就置管方法,置管前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锁骨下静脉建立长期血透通路,除具备普通留置双腔导管的优点外,尚具有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引起血栓和感染等优势。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防止皮肤感染和导管血栓。  相似文献   

8.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畅通无阻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需要依靠中心静脉置管来维持透析 ,透析室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延长其使用寿命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30~ 6 8岁。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 12例 ,有机磷中毒行血液灌流 3例。股静脉置管 13例 ,颈内静脉置管 2例。所有病人均于透析当日置管口换药 ,双腔管留置时间 2 0~ 12 6d。缩短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寿命的因素1.中心静脉导管阻塞。 (1)导管的机械性损坏。病人卧位、坐姿不当引起导管受挤压变形 ,甚至折断。 (2 )导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涤纶套静脉留置管在慢性血透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治疗组使用Gambro公司生产的Gambroth带涤纶套应用于6例病人。对照组用Quintin双腔管(用于6例病人)比较两组病人使用同静脉留置管对血透的影响,静脉留置管使用时间、对心脏的影响。结果 治疗静脉留置管使用时间180~730天(平均270天),对照组使用7~180天(平均90天),对照组感染率比治疗组高。对改善心衰治疗组较好。结论 对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带涤纶套静脉留置管是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道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然后根据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涤纶环距离皮肤出口位置要在3cm以上。依次将软硬扩张导管顺导丝插入深静脉内,最后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65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插入术58例,锁骨下静脉5例,股静脉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6.3±4.2)月,最长时间为38月。21例患者因栓塞拔管,8例患者因感染拔管,14例患者虽导管通畅,但患者因原发病等原因死亡,4例患者接受肾移植,1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和准备近期行肾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2月~2005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病例223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93例(右181例,左12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1例,股静脉置管9例(右8例,左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8例(3.6%),皮下血肿10例(4.5%),穿刺部位渗血3例(1.3%).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28例(12.6%),导管栓塞9例(4.0%),导管意外脱落5例(2.2%),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21例(9.0%).带管时间3~155天.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规范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者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33例病人的诊疗及护理过程,整理操作规范及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积极预防栓塞、保持置管通畅。[结果]33例病人导管使用时间5个月~35个月,使用时间为13.88个月±1.31个月;3例病人拔管,1例为导管栓塞处理后无效拔管,2例为感染处理后无效拔管,其余病人均情况良好,未发生留置管相关不良反应,且病人透析效果满意,均恢复良好。[结论]规范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操作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导管维护重要性的认识,保证留置导管的长期使用,改善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全程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支持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人工肝治疗患者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肝治疗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护理.并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首次穿刺时间、置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首次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股静脉置管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留置导管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期间股静脉穿刺次数,减少股静脉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 ,我科对 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症的患者应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长期血管通路 ,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年龄 2 0~ 64岁 ,留置管时间 10~ 2 2个月 ,平均 18个月。首次置管成功5例 ,无 1例出现导管渗漏、气胸、血胸、气管损伤、空气栓塞等并发症。血流速达 2 5 0~ 30 0ml/min。1 2 穿刺方法1 2 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置管目的、步骤、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以取得患者…  相似文献   

15.
带涤纶环长期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带涤纶环(CuFF)长期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分析留置导管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提高置管、使用、护理的认识,延长使用寿命。方法随访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留置长期导管患者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49例患者(53例次),其中颈内静脉48例次,股静脉5例次。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9.32±8.11)个月,最长达33个月。观察记录使用终点22例次,其中死亡11例,肾移植4例,导管脱出3例,感染2例,破裂及位置欠妥各1例,其余患者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CuFF长期双腔导管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加强对导管使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健康教育和护理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介绍了为6例患者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情况,就置管方法,置管前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报道。认为:用带涤纶环双胜导管经锁骨下静脉建立长期血透通路,除具备普通留置双腔导管的优点外,尚具有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不易引起栓塞和感染等优势。并对护理工作中起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296次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实施导管维护流程的情况下,2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可能出现的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净化留置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小儿血液净化患者62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2例,股静脉置管30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每支双腔导管留置3~41 d,平均9 d,颈内静脉置管平均留置10d,股静脉置管平均留置8 d。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4例)、局部血肿(4例)和渗血(2例)。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血流量不足(8例)和局部出血(3例)。结论早期关注小儿血液净化留置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保证小儿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以带隧道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分析其发生导管功能障碍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 75例84例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患者中23例次发生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27.3%),其中血栓和纤维蛋白鞘16例次(发生率19.0%)。结论导管尖端贴壁、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扭曲打折、血栓形成是引起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严格掌握留置导管的使用方法、肝素封管技巧、及时尿激酶溶栓,可降低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18例带Cuff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Cu ff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15例,中心静脉置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 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敏感抗生素封管等治疗可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