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临床效果。方法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3组:1组(糖皮质激素组):静滴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0~50mg/kg·d,连用5d,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泼尼松(强的松)2mg/kg·d,2用后渐减量,疗程4~6周;2组(丙种球蛋白组):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d;3组(联合用药组):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d.同时静滴甲泼尼龙10~50mg/kg·d,连用5d,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泼尼松1~2mg/kg·d,2周后渐减量,疗程4~6周。结果2组、3组较1组止血时间及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需时闻明显缩短(P<0.01),3组血小板上升峰值明显高1组、2组(P<0.01)。2组、3组的完全反应率亦明显高于1组(P<0.01),2组与3组相比完全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组中有2例复发,2组中有1例复发,3组无复发。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战少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P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1例PITP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其中60例予以泼尼松1mg/(kg.d)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1例予以泼尼松1mg/(kg.d)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与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血小板数峰值与达峰值指数均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均较耐受,未见1例存在精神症状及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结论:PITP临床应用泼尼松1mg/(kg.d)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三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PLT≤25×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66例ITP患儿分成三组,每组22例.联合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5 d,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 mg/(kg·d),连用5 d,于治疗第6 d起口服泼尼松2 mg/(kg·d);丙种球蛋白组仅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 mg/(kg·d),连用5 d,于治疗第6 d起口服泼尼松2 mg/(kg·d).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使PLT升至50×109/L以上的时间分别为(2.1±0.6)d、(3.1±0.6)d、(4.0±0.8)d,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100×109/L以上的时间分别为(4.4±1.0)d、(5.6±1.3)d、(7.1±1.1)d,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的峰值分别为(267±85)×109/L、(253±74)×109/L、(223±72)×109/L,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4,(11):815-817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 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初诊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24例,予地塞米松40mg/d,连用4d。间隔26d后重复1个疗程,以后不维持。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组24例,泼尼松1.0mg/(kg·d),早餐后顿服,连续用4周后逐渐减量。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统计两组长期有效者的医疗费用。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组(83.33%与54.17%,x~2=4.75,P0.05)。地塞米松组达完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约1周左右出现反应,两组长期反应率相似(58.33%与45.83%,x~2=0.75,P0.05),地塞米松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恢复。泼尼松组不良反应较多。地塞米松治疗组医疗费用低。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优于常规泼尼松,且安全性好,用药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短期疗效。方法 32例血小板〈10×10^9/L的成人重症ITP患者随机分成HDMP和HDIVIG两组。HDMP组18例,给予甲泼尼龙1.0g/d,连用3d,接泼尼松1.5mg/(kg·d)。HDIVIG组14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4g/(kg·d),连用3d,接泼尼松1.5mg/(kg·d)。治疗后7~10d测血小板数目。结果 HDMP组和HDIVIG组血小板上升至20×10^9/L需(4.1±1.8)天和(3.3±1.6)d。达50×10^9/L分别为(6.5±2.7)d和(5.9±2.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20和〉0.50)。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ITP短期提升血小板疗效相似。甲泼尼龙相对廉价,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OSMS)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的28例患者为A组,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患者28例为B组。所有患者以甲泼尼龙100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5d,继之以泼尼松片60mg/d,晨顿服,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4~6周。分别在冲击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15天,采用ED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满意,但在视神经脊髓型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寒米松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成人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PLT)<10×109/L且出血倾向明显105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剂最地塞米松组(A组)54例,用地塞米松40mg/d连续口服4 d,强的松1 mg/kg体质量口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B组)51例,丙种球蛋白0.4 g·kg-1·d连续静脉滴注5天,强的松1 mg/kg体质量口服,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地寒米松组(A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0.4%和9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3.8±1.2)天,(2.9±1.4)天;≥100×109/L时间分别为(6.5±1.8)天,(5.1±1.9)天;PLT的峰值(×109/L)分别为(320±69)×109/L,(351±120)×109/L.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升高血小板效果比大剂量地塞米松好,而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PLT上升更迅速,峰值高,上升至正常稳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12例采用该药静脉滴注 ,0 .4 g(kg·d)连用 5d或 1.0g (kg·d)连用 2d。对照组 12例 ,分别给予泼尼松口服、甲基泼尼松、地塞米松均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3 .3 % ,对照组 66.7%。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ITP优于糖皮质激素药物 ,其中又以5d疗程为好 ,血小板峰值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大剂量组(400mg/kg·d丙种球蛋白+1.6mg/kg·d泼尼松)、中剂量组(200mg/kg·d丙种球蛋白+1.6mg/kg·d泼尼松)和小剂量组(100mg/kg·d丙种球蛋白+1.6mg/kg·d泼尼松),疗程2周.比较各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有效率为76.7%(23/30),出血倾向停止时间为(3.9±0.8)d,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4.5±1.0)d;中剂量组有效率为75.8%(25/33),出血倾向停止时间为(4.2±0.9)d,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4.9±1.2)d;低剂量组有效率为69.7%(23/33),出血倾向停止时间为(5.4±1.2)d,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5.9±1.3)d.三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剂量组出血倾向停止时间和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而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中剂量丙种球蛋白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