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程金江 《中原医刊》2003,30(5):15-16
黄磷在磷的几种异构体中 ,毒性最强。磷可以粉尘和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 ,并可通过皮肤吸收。磷烧伤后不仅局部出现肿胀、水泡、溃烂 ,更重要的是经创面迅速吸收 ,引起急性中毒。主要损害肝脏、肾脏等实质性脏器。由于损伤与中毒并存 ,皮肤Ⅱ°烧伤面积达 7%足以致人死亡[1] 。所以烧伤后尽早清除创面的黄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 12例液态黄磷烧伤 ,采取早期创面刮磷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液态黄磷烧伤共 12例 ,男 11例 ,女 1例。年龄在 17~ 48岁 ,平均 3 2岁。均为黄磷作业工人。烧伤面积 1%~3 2 % ,…  相似文献   

2.
黄磷是一种剧毒物质,黄磷烧伤属于化学烧伤中较重的一种.当机体与黄磷接触后,不仅磷燃烧产热对机体皮肤造成损伤,更为严重的是磷吸收后引起中毒,并出现严重的多脏器损害.由于损伤与中毒并存,较小面积磷烧伤即可危及生命[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黄磷烧伤后创面治疗正确、有效的方法及体会。 方法 对20例黄磷烧伤病人根据烧伤面积大小及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清创、削痂、植皮及全身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黄磷烧伤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彻底清创,防止吸收中毒,预防感染。程度较深的创面应早期立即削痂,特殊部位行削痂植皮,对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磷为化工、农药等工业重要原料,常温下即可自燃。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如有不慎,常会发生烧伤。传统方法常用硫酸铜溶液早期创面处理,而量过大则易吸收中毒,过小则灭磷火解磷毒不彻底。故我院1999年以来改用2%~3%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创面,配合抗生素创面湿敷,后改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取得良好疗效。现将18例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育平 《广西医学》1998,20(4):710-711
黄磷烧伤10例治疗体会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文育平黄磷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化学和热力复合烧伤,且磷吸收能引起严重的内脏损害及中毒,较小面积烧伤即可致死(1)。目前无特效解毒药,治疗比较困难。我科于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10例磷烧伤...  相似文献   

6.
黄磷在空气中能自燃,有剧毒。皮肤接触后引起热力和化学性损伤,创面较深,磷经创面或呼吸道吸收后可以合并中毒,病情严重。近八年我科收治6例黄磷烧伤,其中有2例合并中毒。典型病例:女,18岁,黄磷厂工人,因液化黄磷倾泼,烧伤颈、胸、左上肢及双下肢,就地用0.5%硫酸铜湿布包扎后1小时入我院。入院时疼痛呻呤不止,恐惧状,揭去包布创面呈绿色尚冒白烟,烧伤面积38.5%(8%深Ⅱ、30.5%Ⅲ)。入院后创面用清水及2%碳酸氢钠先后冲洗,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包扎,次日揭去敷料,改用1%SD-Ag纱布半暴露烤电。  相似文献   

7.
王磊 《吉林医学》2012,(35):7832
<正>黄磷烧伤的现场急救对治疗和转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黄磷烧伤的处理与一般热烧伤更为复杂多变,笔者现将1例特重黄磷烧伤合并酮中毒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于2011年10月5日工作时黄磷爆炸烧伤头面、躯干及四肢,伤后立即被工友救起,用3%硫酸铜湿敷约30 min后送入我科,路途约2 h,伤后见创面皮肤呈黄棕色,酮中毒样,大部分腐皮脱落,基底红白相间,呼  相似文献   

8.
对8例黄磷烧伤病人的治疗进行观察。做法是早期进行彻底切痂,早期应用钙剂,创面以1%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清洗,均能减少和消除内脏器官损害,创面达全部治愈。认为早期、有效的创面处理及全身应用钙剂是治疗关键,并提出1%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用于清洗黄磷烧伤创面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例黄磷烧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磷是一种剧毒物质,当机体与黄磷接触后,不仅因磷燃烧产热对机体皮肤造成损伤,更为严重的是磷吸收后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肝、肾等实质脏器的损害,后者在治疗上较为困难。为提高对黄磷烧伤病人的诊治水平,对我院1996年11月~1999年11月收治的20例黄磷烧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磷烧伤后,不论是吸入的磷烟或是由于烧伤创面吸收的磷元素,均可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已在磷烧伤实验性研究Ⅰ、Ⅱ报道。关于磷烧伤的病理变化报道不多。为了探求磷烧伤磷中毒的机理,我们对11例磷烧伤家兔的病理变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16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做好成批烧伤的防治工作,对以往接收和参加救治的16批烧伤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成批烧伤多发生于缺医少药的基层,存在早期补液不充分、多以晶体液为主、创面污染严重、容易忽略吸入性损伤、病人过于集中耽误功能部位的早期手术治疗等特点。吸入性损伤是第一位致死原因,其次是败血症和高钠血症。认为应建立自上而上的烧伤医疗网络以增加烧伤治疗的覆盖面,强调要重视吸入性损伤并改进其现场急救措施,转送  相似文献   

12.
清创是烧伤创面修复不可缺少的步骤.水动力清创系统(以下简称水刀)是一种先进的清创设备,与常规清创器械相比,其手柄灵活、操控性好,便于对外形不规则、表面不平整的部位进行清创;清创过程集坏死组织切除和创面灌洗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组织选择性,有利于优化创面床,为皮肤移植和创面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水刀用于烧伤创面清创已有10余年历史,国外应用广泛,并于近年引进国内.由于烧伤创面表现的复杂性,临床上对于水刀用于不同烧伤创面的清创效率、效果及经济性、术中出血量等尚存在一定分歧.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水刀在烧伤创面清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商品名 :奥德金 )对大鼠深二度烧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 ,创面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 (商品名 :奥德金凝胶 ) ,通过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取材 ,检测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 (OHP)、创面含水量、创面愈合率、愈合天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基质凝胶作对照 ,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大鼠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创面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 ,增加创面OHP含量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缩短愈合天数。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可增强胶原合成 ,促进上皮细胞增殖 ,减轻创面早期水肿 ,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蓝天  吴爵慧 《河北医学》2007,13(7):846-848
目的:了解人们对烧伤创面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满足人们对烧伤创面正确处理知识的需要.方法:笔者参照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住院的部分患者进行烧伤创面处理知识的调查分析.结果:100例烧伤患者中58例了解创面处理方法,100例非烧伤患者中72例了解创面处理方法,烧伤及非烧伤患者均需求创面处理知识.结论:针对部分患者不能正确掌握烧伤创面处理方法及对创面处理知识的需求,加强对烧伤创面处理知识宣教,使人们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创面脓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烧伤后并发创面脓毒血症小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治愈,3例死亡。病人具有烧伤创面大,早期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创面均有不良用药,严重的营养低下,胃肠道症状突出,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和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特点。结论:小儿创面脓毒症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创面不良用药和早期休克期度过不良是发生创面脓毒症的关键,而肠源性感染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治疗中要强调营养支持、抗感染和脏器功能扶持的综合治疗,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中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6.
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是烧伤治疗的根本任务,但在临床创面处理中常存在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如大面积烧伤创面的覆盖问题、创面坏死组织持续存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问题、创面进行性加深问题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创面难愈问题等。我国烧伤科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形成了针对这些创面难愈问题的新理论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黄磷烧伤7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超  葛茂星 《医学综述》2011,17(9):1429-1430
目的探讨黄磷烧伤后的有效处理办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患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浅Ⅱ度患者重点是通过冲洗,创面换药,促进创面愈合。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早期给予抗休克,创面换药,抗感染等治疗,重点是早期切痂,一期手术植皮。结果 32例浅Ⅱ度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经创面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43例手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切痂后二期植皮。共治愈74例,其中最大烧伤面积86%TBSA、Ⅲ度65%TBSA。因急性肾功能不全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黄磷烧伤不仅存在单纯热力的烧伤,而且还存在磷酸对创面及周围组织的继续腐蚀,不断加深。早期重视创面处理、早期彻底切痂、重视并发症的处理是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18.
烧伤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图  林健敏 《华夏医学》2005,18(3):487-489
烧伤是平时和战时最普遍的皮肤创伤,烧伤的严重性是由烧伤的病因、范围及创伤的深度所决定的。皮肤创伤后引起的各种损害如新陈代谢加剧、体温下降、水分和蛋白质的过度散失及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失调均与皮肤屏障作用的丧失有关。尽早地覆盖创面可以减少烧伤病死率并能有效改善愈合后和外观。因此加快创面愈合研究尤为重要,其中对创面敷料的研制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62例烧伤病人浸浴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掌握好浸浴治疗的时机;浸浴前准备好器材;要解除病人和家属恐惧、顾虑的心理;浸浴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妥善正确处理烧伤创面,注意保护病人,防止意外发生;浸浴后浴缸应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结果:烧伤病人采用浸浴治疗恢复较快。结论:做好烧伤病人浸浴治疗的护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创面早日愈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日,而被病人和家属接受、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vasive burn wound infection wit h sepsi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 and to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s in the treatment of such patients. 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 complicated by invasive burn wound infection an d sepsis were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1997 to Octo ber 1998.Among them, 6 patients develope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nd 2 developed septic shock.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L-6, IL-8, TNFα and lypopolysaccharide (LPS) were assayed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inter vention, as well as when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became stable.Results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usually deteriorated abruptly when extensive invasive b urn wound infection emerged.While multi-microbial infection was usually found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sube schar tissue.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L-6, IL-8, TNFα and LPS before s urgical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surgical interve ntion (P&lt;0.05).The lowest levels of the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ere obser ved w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became stable, and the values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P&lt;0.001). Conclusion Since the main cause of burn wound sepsis is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area of i nfected burn wound, they should be excised and covered as early as possible.LP S and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urn sepsis.Although favorable results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comprehensive t reatment, we believe that early, aggressive and thorough surgical excision of in fected burn wounds, followed by sound and complete coverage of the area, play a crucial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