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把握使用阶段无粘结CFRP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及裂缝开展宽度的基础。为此,基于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全过程分析程序,考察CFRP筋弹性模量与钢筋弹性模量比值、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预应力筋配筋指标、加载方式、跨高比和无粘结CFRP筋布筋形式等参数对正常使用阶段简支梁板中无粘结CFRP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郝合生  陶文飞 《山西建筑》2009,35(24):74-75
介绍了某大学教学楼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交叉梁楼盖的结构布置方案,结构计算方法及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并提出了预应力的施工方案,以推广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交叉梁楼盖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青松 《山西建筑》2009,35(17):65-66
以预应力简支梁为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了预应力钢筋布筋方式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一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给出了预应力筋布筋方式对梁的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以期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健康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承德市城市展览馆32.4m×33.2m跨周边不规则井字梁中的应用,介绍了井字梁预应力筋的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平衡荷载大小计算了预应力次弯矩和预应力反拱,计算了考虑次弯矩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名义拉应力、极限承载力,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特别是大跨度井字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10根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以HRBF500钢筋作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预应力增量、受弯承载力以及位移延性.试验研究表明:在达到极限状态之前,试验梁中受拉的HRBF500钢筋均已屈服;梁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较为突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测极限预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仍基本成线性关系,但较规范GB 50010-2010中公式的计算值明显偏大,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平均为0.35;梁跨中的屈服位移较大,但位移延性较差,位移延性系数平均为1.67,且随综合配筋指标增大,位移延性系数减小.根据笔者及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预应力增量计算的建议公式,当极限预应力增量试验值<450 MPa时,该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7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2根对比梁、5根加固梁)进行3点加载试验,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下各梁破坏形态、裂缝开裂情况及受力钢筋、体外预应力筋应变变化规律。试验中采用了加载前施加预应力、加载至开裂卸载施加预应力、加载至开裂不卸载施加预应力3种工况,以模拟实际工程中各种状况。最后,参照各国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理论及基于塑性铰的极限状态理论,研究试验梁的正截面抗弯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国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计算值对比表明,在二次效应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体外预应力结构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成束配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受力性能,设计制作了 7榀试验梁,其中2榀为缓粘结预应力筋分散配置梁,3榀为缓粘结预应力筋成束配置梁,2榀为成孔灌浆的有粘结预应力筋成束配置梁.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预应力筋粘结类型、根数、直径、布置方式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部试件的开裂荷载、屈...  相似文献   

8.
对某超长转换结构进行了无缝设计,采取了箱形梁转换形式,框支转换梁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采用SATWE程序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后,再用ANSYS程序对转换层进行了细部有限元分析,二者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介绍了结构的基本形式、构件截面和布置、框支转换梁的内力计算、设计和主要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根缓粘结预应力筒支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梁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运用现行规范关于有粘结以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裂缝计算公式进行了裂缝计算,得出其裂缝开展与有粘结预应力梁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3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其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分布和荷载-挠度关系等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并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规律,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邬华 《浙江建筑》2000,(2):11-1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不同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该文用索-梁体系计算模型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机理,并结合有关文献试验结果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若干设计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索增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吴智深  吕志涛 《工业建筑》2004,34(Z1):244-249
本文通过6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研究了CFRP体内索和体外索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中分析了有粘结、无粘结及CFRP有效预应力对抗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已有试验研究表明,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包括界限破坏、受压破坏与受拉破坏三种。在我国现行规范中尚无关于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设计规定,在ACI440.4R-04规范中虽有相关的规定,但其针对的是截面受拉区仅配置预应力FRP筋的混凝土梁。对截面受拉区同时配置预应力FRP筋和非预应力钢筋、预应力FRP筋和非预应力FRP筋这两种混合配筋形式下的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受弯截面的极限状态分析,分别提出了三种破坏模式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了验证公式,进行了6根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单调静力试验以及基于ANSYS软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参数分析。应用建议公式对课题组及国外完成的48根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和6根梁的参数分析结果进行了计算与对比,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极限应力增量与结构整体变形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和支座转角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和支座转角的公式,进而利用该计算公式统一了连续梁和简支梁在不同荷载条件和约束分布下的计算。对比了国内外142根试验梁(包括简支梁和连续梁)极限应力增量的试验结果和各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较高,这说明本文计算方法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配置高强钢筋的UPC梁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9根UPC试验梁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置HRB500级非预应力钢筋的UPC梁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随HRB500级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提高而降低;相对低强度等级的非预应力筋,HRB500级钢筋作为非预应力筋能提高UPC梁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且预应力筋为抛物线型布置的UPC梁的极限应力增量大于预应力筋直线型布置时的值;非预应力钢筋采用高等级钢筋时,按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给出的公式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值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裂缝出现前、长期荷载下的反拱和挠度的计算方法。它适用于先张或后张、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筋及混合配筋等各种情况的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对32根试验梁进行了长期观测和分析,验证了理论值和实测值符合较好。同时还发现了混合配筋梁由于配筋布置的不同,梁的反拱可以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也可以保持不变,甚至还可以随时间延长而减小,出现反拱逐渐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8根混凝土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对其受力过程、破坏特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不同预应力筋种类和预应力度(PPR)对预应力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对试验梁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度是影响预应力梁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抗震性能随着预应力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同等预应力度的条件下,无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耗能能力最好;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相结合后,试验梁的延性指标有所提高,延性比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梁分别提高12%和26%,滞回曲线变得更加丰满,对结构抗震性能有利;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北京市新少年宫1号楼异形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缓粘结预应力筋设计方法;按照空心板的主受力方向并考虑施工方便,确定出空心管的布置方向以及普通筋和预应力筋布置方向;用密肋梁模拟了空心板的受力,并用密肋梁的内力计算结果确定了顺肋方向的配筋;根据结构抗震性特点,在抗震敏感区域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1.工程概况 云浮市府前路综合办公楼,裙楼天面部分梁的跨度较大达26m,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砼梁结构。本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特点:预应力部分跨度大,结构的重要性高.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并且预应力筋为主要受力钢筋.当其他工种的管线铺设与预应力筋有冲突时,必须以预应力筋为主;在施工中要协调好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位置关系;本工程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砼,其中无粘结预应力砼优点是布置容易,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20.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对应的一套裂缝宽度控制计算公式.通过把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叠合梁及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叠合梁的计算方法衔接起来,形成了统一的计算体系.经试验结果验证,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