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欧龙  陈志龙吴涛 《华中建筑》2005,23(5):100-102,120
该文介绍了东营市经济适用房小区K区广场地下空间开发方案,通过对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下沉式广场设计、平战结合、防灾以及技术保障等特点的分析,展示了一种城市广场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有利于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难、慢行安全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文章结合宜昌市夷陵广场和五一广场案例,优先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方案,打破以往由商业主导城市中心区广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常规思维,为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广场地下空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下商业空间的大量开发与利用,下沉式广场具有广阔的运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福州火车南站地下商业街设置下沉式广场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下沉式广场在地下商业空间的特性及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得到重视,铁路客运站结合地下空间,为解决人员的集散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但是传统铁路客运站理论对于客运站房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集散问题均缺少综合性的系统文献著作和相应的技术标准。本文以某火车站核心区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利用工程为例,重点阐述该类地下建筑的疏散设计,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武威文化广场设计的项目背景、设计思路、原则和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商业区文化广场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确保人、活动、景观、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在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广场文化、休闲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合理利用广场的地下空间解决城市中心商业区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优化广场周边的交通状况,创造地上文化休闲与地下商业有机结合的多维立体广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叶冬黎 《山西建筑》2008,34(1):34-35
对天印广场地上、地下"过渡空间"的整体性设计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归纳了通过设计手段整合并活化城市广场的地上、地下空间的若干方法,并提出了相关设计原则,为今后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1 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 2 实例分析 2.1 地铁车站等与地下街的结合(以上见上期) 2.2 与地下街连接的下沉式广场(见表2)  相似文献   

8.
樊Nai麟 《新建筑》1994,(2):27-28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介绍了新乡市怡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手法;结合地下人行通道,下沉式广场,人防工程及绿化等,合理组织商业及居住用地,以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世博轴地下空间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婷 《园林》2009,(12):24-27
借鉴地下空间绿化的成功案例 上海铁路南站广场地下空间和室内空间绿化工程的成功案例,对世博轴地下空间的绿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上海铁路南站广场于2004年在地面广场与地下车库、地下铁路之间连接的下沉式地下空间,种植了乌哺鸡竹,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其长势良好。而在候车大厅内,通过顶部天棚引入阳光,种植了苏铁、绿萝等植物,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绮 《安徽建筑》2013,20(2):30-31
对比相关防火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规定的差异,提出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剪刀楼梯、下沉式广场等设计方法,保证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沉式广场景观特性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设计要点,以期为下沉式广场的景观设计提供可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外滩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实践,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几大要素: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及精神需要。通过下沉式广场、内庭院、设于地面的出入口、采光和通风天窗、标志等设置,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工程经试运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6,(5):213-215
综合交通枢纽是两种以上运输方式交叉组成的交通枢纽,同时集聚周围商业、文娱、办公等多种功能的多元化交通空间。本文以长春站南广场地下交通枢纽为例,通过分析其空间特征、火灾特性以及存在的消防设计难点问题,如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距离过长、出入口设置等问题,结合建筑防火相关理论和规范,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得出解决防火设计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2)
城市下沉式广场和社会固有建筑形态有着重要的区别,庞大的广场施工或对旧城周围环境的改建并不等于优秀的广场设计。文章通过论述城市下沉空间的内涵,进而提出尺度适配的空间模式,指出广场园林化的新趋势及其必要的公众性与大众精神。  相似文献   

15.
薛刚 《山西建筑》2007,33(10):51-52
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地上地下空间整合的基本元素及其组合设计,并结合上海静安寺广场作了具体分析,给地上地下空间的整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鹏程  张啸乾 《建筑》2012,(14):65-66
本文以武汉市群光广场地上广场和地下一层为例,研究建筑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设计。阐述群光广场在环境行为设计上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及所暴露出的个人空间难以保障、顾客活动相互干扰、空间节点不够丰富等问题。并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场、绿地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利用广场、绿地的地下空间 ,是其自身功能完善、拓展的需要 ,也是综合解决城市各种矛盾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广场、绿地地下空间开发的动因、原则 ,提出了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对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实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开拓地下空间,地下多层的地铁车站结合周边物业开发的需要,设建了下沉式商业广场.阐述了从设计到施工各方面的配合措施,使复杂的地下结构得以一体化实施.  相似文献   

19.
潘磊  赵春婷 《建筑技艺》2020,(5):110-112
在低层高密度住宅区的规划中引入下沉式道路模式,其初衷是解决低层高密度住宅区的地下停车问题,使分散型车库更便于管理。下沉式道路模式的引入,在提升地下空间的行车体验、解决立体人车分流、形成多层次园林景观、提高下沉区物业价值、打造自然生态车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从功能型道路到复合生活型道路的转型。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初步探索,为改善低层高密度住宅区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品质,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余玉梅 《四川建筑》2013,33(3):69-71
介绍成都地铁2号线东大路站与ICC(即成都环贸广场)地下空间的无缝衔接设计方案,阐述其方案特点,分析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