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钱子为常用中药,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有大毒。马钱子散、九分散、养血祛风丸、滋阴补肾丸、伤科七味片、益髓冲剂均是含马钱子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是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了控制药品质量,笔者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马钱子散,九分散,养血祛风丸,滋阴补肾丸,伤科七味片,益髓冲剂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进行含量的测定,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马钱子及其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马钱子及其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文献,总结生物样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测定方法,并对马钱子及其制剂药动学研究进行概述。结果:采用分光光度法、TLC法、HPLC法和液-质联用法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马钱子碱在体内主要分布浓度最高的组织为肝脏和肾脏,多数实验表明其体内分布呈二室模型;士的宁分布浓度最高的组织为心脏,其代谢主要在血液中呈一级线性消除,体内分布呈二室模型。展望:长期服用马钱子及其制剂后,士的宁是否在体内蓄积,以及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钱子及其制剂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GC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马钱子、九分散、平消片和马海治瘫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使用Gaa Chrom Q担体,3%OV-101固定液,0.5m×3mm不锈钢柱、柱温265℃,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相似文献   

5.
炮制对马钱子中生物碱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按不同方法炮制的中药马钱子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异士的宁、异马钱子碱的含量,并就马钱子中生物碱的含量分布与其炮制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云南马钱子、樟州马钱子、杭州马钱子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合物、马钱子碱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以探讨马钱子中生物碱的含量与地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引利  何燕宁  杨宇杰  杨冬丽  王春民 《中草药》2015,46(11):1710-1714
从给药剂型和给药方式的角度入手,就近年来对马钱子及其相关制剂的的药动学研究进行概述。马钱子碱ig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0%~47.8%,注射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5%左右;以马钱子碱为指标,马钱子总碱ig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最高,其次是马钱子碱,马钱子粉的血药浓度最低;马钱子碱或马钱子总碱脂质体注射给药后马钱子碱生物利用度有很大提高;另外外用制剂可减少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体内的量,有利于降低毒性;口服马钱子制剂可延长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体内作用时间,降低峰浓度。马钱子及其相关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还较薄弱,有待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马钱子与肉桂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马钱子配伍肉桂对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马钱子配伍肉桂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 结果 :马钱子配伍肉桂后其主要生物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士的宁下降显著。 结论 :马钱子配伍肉桂可降低毒性,为进一步阐明马钱子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钱子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潘自皓  金苗  潘扬 《中草药》2013,44(23):3309-3315
目的 为提高短刺小克银汉霉对马钱子中马钱子碱与士的宁的转化率,构建高效的短刺小克银汉霉微生物转化体系。方法 根据菌种的生长代谢规律,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马钱子碱硫酸盐和士的宁硝酸盐作为底物,以对底物的转化率作为指标,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 获得了优化的转化工艺,即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2.5 d、底物质量浓度为20 mg/L、转化时间为3 d、培养温度为28 ℃、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2种底物的平均转化率分别达到了77.75%与77.10%。结论 短刺小克银汉霉对2种底物的平均转化率分别提高了约17%与22%,此微生物转化体系能够满足马钱子减毒存效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李瑞珂  刘雅敏  张景姣  张健  娄玉钤  韩德恩 《中草药》2019,50(17):4238-4243
目的研究临床剂量下制马钱子在大鼠体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过程及各组织脏器中的含量,探讨马钱子在体内蓄积的可能性。方法大鼠分别单次、多次ig给予制马钱子,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法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血药浓度,比较不同给药次数下2种成分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探讨其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结果制马钱子单次给药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_(1/2))为10.59、8.39 h,达峰时间(t_(max))为0.77、0.64 h,t_(1/2Ka)为5.38、2.63 h,峰浓度(C_(max))为2.97、10.83 n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为87.36、172.24 ng·h/L,药物消除率(CL/F)为40 637.08、38 370.26 L/(h·kg);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与士的宁的血药浓度在大鼠给药3 d后达到稳态。末次给药后,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为7.07、4.75 h,t_(max)为0.48、0.46 h,t_(1/2Ka)为3.23、1.09 h,C_(max)为5.77、34.83 ng/L,AUC_(0~t)为32.80、107.86 ng·h/L,CL/F为75 920.52、43 871.54 L/(h·kg)。与单次给药比较,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多次给药后,肝、肾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减少,其他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在大鼠体内单次、多次给药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过程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在大鼠体内具有吸收速度快的药动学特征。给药3 d后,马钱子碱与士的宁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并未出现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持续增加的现象。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各组织含量并未增高。提示在安全给药剂量下,多次给予制马钱子,不会引起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持续叠加升高,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秦贝贝  贾泽菲  王佳莉  马琳  张铁军  胡静 《中草药》2022,53(18):5920-5933
马钱子Strychni Semen为我国传统有毒中药,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酚酸、萜类、甾体及苷类等,对骨骼、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在镇痛、抗肿瘤方面药效显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马钱子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不断被发现,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论为指导,总结马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亲缘关系、传统药性、药效、毒性、炮制、成分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方面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马钱子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娟  高继宁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6,47(24):4379-4387
目的比较款冬花、叶与紫菀配伍后紫菀散的毒性,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款冬花、叶分别与紫菀(1∶1)配伍,小鼠连续给药14 d(生药量40 g/kg),通过组织病理、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2个复方的毒性进行比较。结果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后肝脏发生明显病变;多元统计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了血清和肝脏中15个与肝脏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散点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距离及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幅度来看,款冬花、叶配伍的紫菀散虽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同,但未发现款冬叶配伍紫菀后的毒性强于款冬花配伍紫菀后的毒性。结论款冬叶配伍的紫菀散在毒性上与款冬花配伍的紫菀散相当,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公藤水煎液发挥抗免疫炎症药效同时产生的伴随毒性作用,为其"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连续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水煎液5 d,观察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及其毒副作用,于末次给药后检测血中PGE2,TNF-α,IL-2,ALT,AST,PA,TBA,TBIL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计算心、肝、肾、脾、肾等脏器指数。结果: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雷公藤水煎液可明显抑制DNFB致小鼠耳肿胀,其ED50及其95%可信限为0.34(0.21~0.42)g·kg-1。血中PGE2,TNF-α,IL-2含量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小鼠血中AST,AL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结论:雷公藤水煎液在0.59~2.34 g·kg-1具有较强的抗免疫炎症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同时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高剂量(2.34~4.68 g·kg-1)可引起实质性肝损伤,肝功能指标呈现剂量依赖性。因此,雷公藤的"功效-毒性"具有一定的依赖于剂量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提供参考,确保雷公藤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丹参红花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高丽娜  崔元璐  延阔  邱超 《中草药》2016,47(4):671-679
丹参和红花是近代中药方剂中的常见药对配伍,两药均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历经几百年临床用药的验证,沿用至今,经久不衰。目前,已有很多上市的丹参红花配伍使用的中成药制剂。综述了丹参红花复方制剂、药对配伍和组分配伍的研究现状,阐明丹参红花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动学研究进展,并指明其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丹参红花配伍的深入研究与现代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不换水提物(WVBF)配伍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CFA)的解毒作用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心血管模型,评价心血管毒性;上下法测小鼠不同比例CFA-WVBF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CFAWVBF 1∶2和1∶5配伍组对小鼠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心血管毒性评价实验中,单药CFA除了200 mg·L~(-1)组外,别的质量浓度组对斑马鱼心率都没有影响,不诱发斑马鱼心律不齐,CFA 66.6,200 mg·L~(-1)可诱发斑马鱼毒性表型(P0.05)。在不同配伍组心血管毒性评价实验中,除了CFA-WVBF 1∶5配伍组,别的实验组都诱发明显的心血管毒性表型(P0.05)。CFA-WVBF 4个不同比例(5∶1,2∶1,1∶2,1∶5)的LD50依次增加,都高于单独CFA的LD50(P0.05)。在中枢镇痛实验中,CFA-WVBF按1∶2和1∶5配伍组均可提高小鼠的舔足痛阈值,其中按CFA-WVBF 1∶2混合给药组(20 mg·kg~(-1))的镇痛率比单独给予CFA(20 mg·kg~(-1))和阿司匹林组(200 mg·kg~(-1))的镇痛率要高(P0.05),而在给药90 min时1∶2配伍组的镇痛率与CFA组接近,都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说明CFA-WVBF 1∶2配伍组有减毒存效作用,按1∶5给药的镇痛率比单独给CFA明显增高,在30,60,90 min也逐渐增加(P0.05),说明CFA-WVBF 1∶5配伍组有减毒增效和延效作用。在外周镇痛方面,各配伍给药组均能有效抑制冰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中CFA-WVBF 1∶2配伍组的扭体抑制率低于单独给予CFA组(P0.05);CFA-WVBF 1∶5配伍组的扭体抑制率略高于CFA组(P0.05)。表明在外周镇痛方面,CFA-WVBF 1∶2配伍组有减毒减效作用,CFA-WVBF 1∶5配伍组有较弱的减毒增效作用。结论:CFA-WVBF配伍可以减轻CFA诱发的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和小鼠急性毒性,CFA-WVBF 1∶2,1∶5配伍组可以提高中枢镇痛效应,CFA-WVBF 1∶5配伍组还可以增加外周镇痛作用,因此CFA-WVBF 1∶5配伍组减毒增效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20.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