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时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观察组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0.05mg/kg,2min后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2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后有无呛咳反应。结果 对照组14例(70%)发生呛咳,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无1例呛咳反应发生。结论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能有效地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2.
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时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诱导采用芬太尼4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芬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Ⅱ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芬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Ⅲ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芬1.5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5mg/kg;Ⅳ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芬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4μg/kg。观察各组呛咳发生率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与Ⅳ组相比,Ⅲ组呛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与Ⅳ组相比,Ⅰ组、Ⅱ组呛咳发生率有特别明显差异(P〈0.01)。结论全麻诱导期,按顺序静注咪唑安定、丙泊芬、维库溴铵、芬太尼,可有效消除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时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80例ASAⅠ-Ⅱ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诱导采用芬太尼4μ g/ kg、咪唑安定0.05mg/ kg、丙泊芬1.5mg/ kg、维库溴铵0.15mg/ kg;Ⅱ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 kg、芬太尼4μg/ kg、丙泊芬1.5mg/ kg、维库溴铵0.15mg/ kg;Ⅲ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 kg、丙泊芬1.5mg/ kg、芬太尼4μg/ kg、维库溴铵0.15mg/ kg;Ⅳ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 kg、丙泊芬1.5mg/ kg、维库溴铵0.15mg/ kg、芬太尼4μg/ kg.观察各组呛咳发生率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结果与Ⅳ组相比,Ⅲ组呛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与Ⅳ组相比, Ⅰ组、Ⅱ组呛咳发生率有特别明显差异(P<0.01).结论 全麻诱导期,按顺序静注咪唑安定、丙泊芬、维库溴铵、芬太尼,可有效消除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μg/ml)2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50μg/ml)0.5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μg/ml)1.5μg/kg;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芬太尼(20μg/ml)2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50μg/ml)2μ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给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注氯诺昔康对患者静注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静注0.9%NS2mL)和实验组(30例。静注氯诺昔康8mg)。15min后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0μg/kg(时间<2 s)、丙泊酚1.5mg/kg、顺阿曲库铵0.2m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插管前观察呛咳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呛咳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余指标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氯诺昔康能有效预防患者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注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全麻诱导顺序为静脉注射力月西0.04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mg/kg,3min后静注芬太尼3μg/kg,速度为3s,1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进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Ⅱ组麻醉诱导用药为力月西0.04mg/kg、芬太尼3μg/kg注射速度3s,1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芬太尼注射后1min内咳嗽情况及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结果Ⅰ组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为7.5%,Ⅱ组为30%,咳嗽程度Ⅰ组轻于Ⅱ组(P<0.01);肌松药起效时间Ⅰ组为152s,Ⅱ组为1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既可以缩短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又可以预防及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高原地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酒钢医院12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原地区老年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诱导在10 min内泵注咪达唑仑0.03 mg/kg,观察组诱导在10 min内泵注0.3μg/kg右美托咪定,2组均于给药结束5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注射时间3 s。记录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2组患者呛咳发生的例数及强度。观察结束后依次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2组患者呛咳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记录整个诱导过程中低血压和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发生呛咳反应的强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诱导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呛咳后对照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原地区老年患者在全麻诱导期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254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和R组诱导期均使用咪达唑仑(0.015~0.075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2~2.5mg/kg。维持期F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氨氟醚或异氟醚。R组维持期不同的是用瑞芬太尼代替F组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清醒的时间。结果:F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维持期间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不大;瑞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曲库铵预注对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引起咳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12月进行全身麻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开始后对照组给予5μg/kg芬太尼,2min后给予0.5mg/kg阿曲库铵,观察组先给予0.02mg/kg阿曲库铵静注,1min后再给予5μg/kg芬太尼+0.5mg/kg阿曲库铵,两组患者在2min后完成气管插管并观察咳嗽情况。结果:对照组咳嗽发生率60.0%,观察组发生率6.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曲库铵预注可以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咪唑组,各30例。咪唑组予以咪达唑仑0.03 mg/kg(1 mg/mL),对照组予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 s内匀速静脉推注,120 s 2组均后予芬太尼3 μg/kg(50 μg/mL),3 s内匀速静脉推注。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20 s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静脉推注芬太尼时的麻醉/意识深度值及改良OA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咪唑组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呛咳程度显著加重(P<0.01);麻醉/意识深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为浅镇静状态。静脉推注芬太尼时咪唑组的改良OAA/S评分均≥4分。结论:小剂量的咪达唑仑致浅镇静状态时,静脉推注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发生率增加、呛咳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1.
吴朝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76-3177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254例ASAⅠ级~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127):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和R组诱导期均使用咪达唑仑(0.015~0.075)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2~2.5)mg/kg。维持期F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氨氟醚或异氟醚。R组维持期不同的是用瑞芬太尼代替F组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清醒的时间。结果:F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与R组的生命体征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维持期间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不大;瑞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否通过优化全麻诱导用药预防芬太尼呛咳反应.方法 将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8月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优化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方法为: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1 min时芬太尼1μg/kg(1 s内注入)、1 min 55 s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2min时静脉注射丙泊酚1.5~2 mg/kg、2 min 20s时将3μg/kg芬太尼在2s内注入、5 min时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全麻诱导用药方法为: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mg/kg、1 min时芬太尼4μg/kg(3 s内注入)、1 min 55 s时维库溴铵0.1 mg/kg、2 min时丙泊酚1.5~2 mg/kg、5 min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芬太尼呛咳的发生率和程度、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差异提示都能成功抑制插管反应.优化组比对照组呛咳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60和23/60,P<0.01),呛咳强度明显减弱(重度呛咳率分别为0/60和8/60,P<0.05).结论 全麻诱导时分次注射芬太尼不影响对插管反应的抑制,可以明显降低呛咳发生率和强度,对预防麻醉诱导期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注顺式阿曲库铵防治小儿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引起肌阵挛的效果。方法:4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Y组(预注组)预注顺式阿曲库铵0.01 mg/kg,生理盐水稀释到3 mL静脉推注;D组(对照组)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3 mL,观察预注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2 min后各组分别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并观察肌阵挛分级情况,之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μg/kg,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Y组与D组肌阵挛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组肌阵挛程度评分与D组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期间Y组1例8岁男孩给予预注量顺式阿曲库铵1 min后出现轻度视物模糊,无其他明显不适,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认真观察未给予药物处理。结论:应用预注0.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减少儿童依托咪酯诱导所引起的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或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预注小剂量丙泊酚对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 A组:丙泊酚0.6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芬太尼2μg/kg;B组:丙泊酚1.2 mg/kg,余同A组;C组:未使用丙泊酚,余同A组。观察3组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血压、心率和肌阵挛的发生率。结果:和C组比较,A组和B组肌阵挛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A组在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平稳,B组在T1、T3血压明显下降(P<0.05),C组在T2时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丙泊酚可很好地预防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试验组),每组20例,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A组静脉给入生理盐水6 mL(10 s),芬太尼2.5 μg/kg(10s),维库溴胺0.15 mg/kg(5s),异丙酚2 mg/kg(10 mg/5s);B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15 mg/kg(10s),然后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行联合诱导,其剂量、时限与A组相同,观察记录两组诱导后(60s),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的HR、SBP、DBP、MAP变化.结果诱导结束后60 s,两组SBP、DBP、MAP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诱导结束后60 s,HR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 HR、SBP、DBP、MAP回升接近诱导前水平(P>0.05);10 min A组心率、血压继续上升比插管前水平略高,而B组心率、血压仍继续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P<0.05或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组联合诱导能取得较长时间的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消除心血管副反应方面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组为佳.  相似文献   

17.
孙大新  刘莹  军进 《当代医学》2011,17(32):89-90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外科切皮等刺激时患儿血压及心率的影响,以及是否需要吸入七氟醚控制麻醉深度。方法将28例进行体外循环下先心病修补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MDZ组)第1小时给予咪达唑仑0.2rag/(kg·h),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第1小时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h),第2小时后两组输注剂量均减半。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芬太尼10μg/kg、咪达唑仑0.2mg/kg以及维库溴铵0.2mg/kg。第1小时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均按以上剂量维持,之后输注剂量减半,直至手术结束。在手术切皮及切胸骨等强刺激时吸入七氟醚以控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在上述麻醉方法下,1h后两组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下降。但在DEX组,手术切皮刺激时,收缩压及心率均不增加,并且较少有患儿需要吸入七氟醚补充麻醉。结论在儿童CHD手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辅助芬太尼麻醉,控制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麻醉诱导丙泊酚组及依托咪酯组均采用TCI系统诱导给药,并加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P组SBP、DB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而E组则轻度下降或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大于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的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8~55岁,体质量48~76 kg,ASAⅠ~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对照组和镇静组。对照组患者不预注咪达唑仑,镇静组患者预注咪达唑仑并逐渐增加剂量使患者达到镇静与警觉评分(改良OAA/S评分)为3分的镇静状态。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行麻醉诱导,注射时间2 s。记录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呛咳次数进行程度分级。 结果:对照组和镇静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45/60)和70%(42/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镇静组呛咳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OAA/S评分为3分的镇静状态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乳腺手术全麻诱导喉罩置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地佐辛组(A组):咪达唑仑0.05 mg/kg,地佐辛0.15 mg/kg,异丙酚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芬太尼组(B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依次静脉注射。分别记录两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的诱导前(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即刻(T2)及置入喉罩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数值。结果:①两组T2和T3时的HR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T2、T3和T4时的SBP、DB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 mg/kg的地佐辛用于乳腺手术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的血流动力学比芬太尼诱导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